班级生活质量取径下的卓越班主任:生成之困及其超越*
2020-01-02张聪
张 聪
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特殊的一员,因为在我国当下的许多中小学里,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一个班级的管理使命。如果说前者能够彰显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后者则充分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情怀与教育担当。这正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完整呈现。在学校、家庭等相关主体高度重视班级生活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借助班级生活质量提升来实现自身的卓越发展,这其中又遭遇了哪些困难,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成为当下基础教育亟待关注的重要命题。
一、卓越班主任:作为提升班级生活质量的关键主体
我国中小学普遍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并以各种形式推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其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卓越班主任与班级生活建设具有逻辑上的内在关联。
应该说,班级与班主任是两个关系紧密的教育名词。虽然夸美纽斯在1632 年便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有关“班级授课制”的思想,在世界上较早地确立了“教学班”这一重要概念,但直到1862 年,中国清朝政府才开始采纳并决定实行“班级授课制”。20 世纪初,我国正式设置“年级级部主任”这一制度,而事实上的“班主任”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最终确立。从这个角度看,班级制的实行要早于班主任的产生,但“班主任”一经产生,便极大地推动了班级生活的变革。唐云增先生认为,中国化的“班级授课制”早已超越“教学班”而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班”形态,中国的班主任队伍“在目前世界上有班主任的国家里是一支最优秀的班主任队伍”[1]。因此,中国班主任从诞生之日起便肩负起建设优秀班集体、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而卓越班主任之所以“卓越”,便在于这样的班主任队伍早已超越一般班主任的基本素养,而呈现出优质化、卓越化的发展趋向。
2014 年8 月18 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期要着力“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教师”。2018年1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 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2018 年9 月17 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着重强化了对于卓越教师培养的具体政策指导。这其中,“卓越教师”之所以备受重视,就是因为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养的提升。而“卓越教师”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能力的提升上,还体现在班主任工作育人能力的强化上。因此,教育理论界对“卓越教师”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讨论,同时也形成了对“卓越班主任”的诸多讨论。例如,依据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的意见,关欣、陈蓉晖提出,卓越班主任应该是能够适应和引领班级教育改革、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班主任,在专业知识、教学表现、教学效果、反思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五个方面具有突出表现。[2]刘永存通过对6 位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开展了为期近5 年的跟踪研究后认为,卓越班主任应在管理的创新性、教育理念科学性、独特的教育艺术和风格、理性的自我反思和判断这四个方面具有建树。[3]笔者也曾提出,卓越班主任着重指的是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引领班集体教育改革、形成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建树的班主任。[4]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能否在班级教育方面具有独特建树已然成为衡量一位班主任是否“卓越”的重要标志。而这种建树最为突出的表现则是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
实际上,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卓越班主任是高质量班级生活的重要体现,而班级生活质量提升过程也是班主任走向卓越化的过程。班主任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开设班会课、推动家校合作等不断夯实作为班主任专属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越扎实,越能彰显班主任自身独特的教育风格,越能形成自身的带班经验与育人思想,进而成长为卓越班主任。
二、卓越班主任的生成之困
班主任构建什么样的班级生活,便会彰显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迈向教育现代化2035 的征程中,班级生活质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成为推动卓越班主任生成的价值指向。然而,卓越班主任所面临的困境,正阻碍着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影响着高质量班级生活的有效构建。
(一)卓越班主任从哪里来?——师范教育中班主任专业教育缺失
在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很多师范院校普遍性地开设“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这并不能掩盖班主任专业教育相对匮乏的现实窘境。一方面,中小学校急需高素质的师范生担当班主任这一特殊工作,需求的强烈性、现实性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培养源头的师范院校却在事实上缺乏专业性、精致化的班主任教育。例如,在教育部直属的6 所师范大学中,“班级管理”或“班主任工作”课程普遍作为师范生的选修课,大多数只占1 个学分;而且课时上难以有效保障,授课内容也多为常见的基础理论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班主任现实工作的需要。而师范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也无法在经验层面为其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系统的专业技能。于是,很多刚毕业的师范生无法有效承担起班主任的教育角色。
(二)卓越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基础教育中班主任专业培训匮乏
自2010 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全面实施以来,各地区、各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课程,挖掘了丰富的教师培训资源,教师培训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然而,应当承认的是,在学科教师、校长培训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班主任专项培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班主任成长为一名卓越教师所应得到的职后培训机会、培训课程、培训资源等并没有显著增加。虽然也有一些专门针对班主任所开展的教育培训,然而这些培训的内容缺少有关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很多班主任研修项目也缺乏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校本实践。对于班主任而言,很多培训项目也仅仅是有关教学类、管理类的讲座,而无法深入班主任的日常教育行为进行精准施策,班级生活建设的实务难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答。事实上,很多中小学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明晰的班主任培养方案或计划,这无疑增加了卓越班主任培养的难度。
(三)班主任为何不愿走向卓越?——现实生活中班主任独特性欠缺
如果教师缺少对“卓越”的理解与认同,那么即便给予他再多的培养、培训,也无济于事。遗憾的是,很多班主任在现实教育生活中缺乏走向卓越的信心与勇气,其核心原因便是班主任的独特性欠缺:一方面,班主任的独特身份尚未得到认同、尊重。无论在有关中小学教师的相关教育政策中,还是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鲜明地区别于学科教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班主任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劳动始终无法得到充分认可的现实,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而班主任在职称评聘方面缺乏单独渠道,更无法显示其身份的独特性。另一方面,班主任的津贴、奖福政策不明晰,其力度远远落后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很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奖福政策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政策,因为这里包含着政策层面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津贴和奖福有多少,也往往成为衡量班主任经济待遇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维度。2018 年,杭州育才中学专门出台的《班主任职级评定实施方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实质正在于从班主任职称评聘、津贴两个方面进行了大幅改革:不仅可以评特级班主任,而且班主任津贴每月最高可达5000 元。这极大地调动了该校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也进一步释放出班主任立德树人的教育热情。从这个角度看,班主任不愿走向卓越,并非班主任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更为关键的则是班主任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独特性,在专业成长中缺少认可度。事实上,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复杂琐碎使得班主任又时常“无暇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理性反思……总是深深地、直接地卷入到实践活动过程中去”[5]。班级生活建设的育人实践也常常使班主任缺少对自身发展的深度反思。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有很多地区、学校正积极出台各种专项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班主任的育人工作,积极推动了班主任专业成长。
三、卓越班主任的生成策略
“卓越”究竟是什么?这直接关系到对卓越班主任的理论探讨。虽然理论界对此尚未有明确解读,但实际上这种“卓越”至少包含卓尔不凡、越而胜己这两个层面的意义,即不甘于做一名普通班主任,不断地超越自身状况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卓越班主任的生成本身就不是一项外在赋予的任务,而是基于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而形成的一个结果。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的核心便是班级生活质量提升,而指向班级生活质量提升,能够从班级生活的顶层设计、常态引领、协同育人、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推动班主任的卓越化成长。
(一)以班级生活为核心重塑班主任专业教育
1.在师范院校中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仿真实践。
当前,很多重点师范院校纷纷创建了教学模拟实验室等仿真空间,其实质正是要推动师范生能够在职前阶段体验到更为真实的中小学教育现场,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学习教育理论。同时,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应更加关注师范生是否具备成长为班主任的潜质,以及如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一名卓越的班主任。这些重要的教育仿真实践,不仅为师范生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而且为我国班主任队伍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所有有关班主任培养的教育过程,都要以班级生活的内涵、创设、实施、评价等具体要素为基本指向,借助班级生活的开展实现班主任的职前专业教育。
2.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研修。
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中小学是推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动能,也是关系到区域、校本育人水平的关键部门。在班主任工作的专项培训中,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着重将班级生活作为重点,以实践场域内班级生活组织开展的现实问题、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案例为内容,促使班主任高度重视班级生活建设,并利用构建班级生活的契机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以班级生活的顶层设计推动班主任的生涯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明确指出:“当前的班主任成长和班主任工作变革,需要一系列的认识变革、实践变革、生态变革。”[6]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班主任的卓越成长过程,推动班主任的成长变革。班主任需要有自身的生涯发展规划,由自发走向自为、自觉,这是卓越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提升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带班、治班,实质上就是如何更好地开展班级生活。作为核心工作的班级高质量生活构建,班主任应充分做好班级生活的顶层设计,以此为据进一步推动自身的生涯规划。班级生活的高质量提升是一个长程任务,既伴随学生班级生活的始终,也伴随班主任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专业发展。一方面,带什么样的班、构建什么样的班级生活,实际上也涉及班主任要成长为什么样的班主任的生涯发展规划问题。班级观、学生观既是班主任教育观的充分体现,也折射出班主任如何看待自身成长的问题。另一方面,班级生活的顶层设计,是对班级生活未来发展的理性研判,也充分体现出班主任的教师观、德育观。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班级生活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生涯规划的质量。就此而言,班级生活的顶层设计关系到班级自身发展及班主任专业成长问题,是推动班主任主动走向卓越的重要策略。班级生活与班主任专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推动着班主任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提升班级生活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班主任职业生涯的高质量规划。
(三)以班级生活的组织实施提升班主任常态化的专业成长
班级生活浸润在学生成长的全部过程之中,包含着班级文化创设、人际关系调适、集体活动开展、班委会组建、家班沟通合作等具体要素。可以这样说,班级生活的组织实施涵盖了班主任的全部日常工作。因此,从学校视角来看,以班级生活的组织实施为切入点,能够常态化地促进班主任成长。
1.以班级生活质量提升为教研项目,推动班主任工作模块化反思。
既然班级生活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学校应开展以班级生活质量提升为主题的教育研究项目,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一线班主任积极申报、重点申报、竞争性申报,推动班主任系统反思班级生活构建过程,推动班主任工作模块化反思。
2.以班级生活中相关要素为个案,提升班主任校本研究水平。
班级生活是一个大概念,提升班级生活质量必然要落实在每一个具体要素之中。因此,学校应以班级生活中的某个具体要素为个案,推动班主任据此进行校本研究。例如,以班级文化创设为主题,开展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成果发表会,能够较好地提升班主任的研究水平。这种“边工作、边研究、边实践”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最直接、最灵活、最富有实用价值的研修模式”[7]。
3.以班级生活质量评价为抓手,引领班主任实现评价与自我评价。
班级生活质量提升既是一种质性评价,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学校应以班级生活质量评价为抓手,引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生活质量评价的同时,不断推动自我评价,实时监测自身专业发展所达到的阶段与水平,提升专业自我认同以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