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0-01-02李晓佩郑深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疫价值观核心

李晓佩,郑深源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体现出的抗疫精神,是党和人民在历次磨难中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历史启示。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抗疫精神的内涵

(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建设的独特优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之下,举全国之力,统一部署、统一决策,从全国各地调派4万多医务人员驰援武汉;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并紧急往湖北省、武汉市调配大量医疗设备、物资,支援抗疫一线。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区市统一行动,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建设,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全国上下一条心,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共克疫情,这是新时代抗疫精神的重大体现。

(二)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战斗精神

党中央一声令下,从省到村,纷纷落实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做到严防死守。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建的一声令下,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用十天时间奇迹般建成了两家专门收治传染病的医院并投入使用。同时,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场所改造成具有战地色彩的十六家方舱医院,并开始收治病人,体现了“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战斗精神。“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1]”这是谭德塞先生对中国在疫情防控采取措施的评价。

(三)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

面对疫情的迅速发展,党中央认为切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链至关重要,从顾全整个国家的利益上考虑,对武汉采取“封城”的策略,严格控制湖北省内人员流动。对一座千万人口级的大城市采取“封城”,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关键一招。同时,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之下,从疫情防控大局出发,全国14亿人口行动起来,自觉宅在家,阻断病毒传播路径,这也是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体现。

(四)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精神

面对来势汹汹“病毒”,一个个白衣天使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敢于迎难而上,敢与病魔面对面展开较量。他们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秉持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他们当中,有不幸感染的,有推迟婚期的,更有的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百里单骑回部队”,但他们都无怨无悔。他们面对疫情,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以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奋战在抗疫一线,誓死捍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五)充满信心、能打胜仗的乐观精神

在抗击疫情的战争面前,只有充满信心,才能取得胜利。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人们心中难免恐慌。但这只是短暂的,因为人民群众知道,在他们身后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后盾。在疫情爆发之时,党中央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使疫情蔓延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抗疫成果也日益显现。随着这些向好的形势的出现,人们群众渐渐对控制疫情、打赢防疫阻击战充满了信心。武汉多个小区共唱国歌,在方舱医院里跳广场舞、打太极等,这充分体现了充满信心的武汉人民对战胜“新冠病毒”的乐观主义精神。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响彻了中华大地,展现了14亿中华儿女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与顾全大局的崇高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依托与生动体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以“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充满信心、能打胜仗”为主要内容的抗疫精神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教育载体。另一方面,抗疫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运用抗疫精神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青年。

二、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一)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上的价值追求,是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写照。“顾全大局、不畏艰苦”就是一代代中国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的发展战略。面对疫情,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医护人员,他们不畏艰险、牺牲小我,毅然选择来到湖北、来到武汉,目标就是共同抗击疫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疫情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坚定信念,控制疫情,保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以便国家能更快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二)与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目标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真实地体现出人们在参与国家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美好国家、美好社会,实现美好生活的期待。在疫情防治中,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传播渠道,才能彻底战胜疫情,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全体中国人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都力所能及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里面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夜以继日的建设者,有忙碌于社区的志愿者,也有捐赠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的爱心人士。为了战胜疫情,全国上下一盘棋,共同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与新时代提升公民道德目标相一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真实地反映在我国公民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达到个人在家庭、职业和工作中“爱国爱岗,诚实友善”的道德规范的要求。“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抗疫精神同公民价值追求相一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如果没有“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精神,任由“病毒”肆虐,社会上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个人的职业就得不到发展,人生价值也得不到实现,家庭生活也不会幸福,更不可能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反之,在疫情防控中“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人,在日后的生活中更会不畏艰难险阻,甘于奉献,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高校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抗疫精神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到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过程、融入大学生课外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第一,加强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融合创新,首先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体系当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科、不同的学生,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完整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既符合课本教学知识又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要注重将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渗透到高校各个学科教学当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力量军。最后,还要创新将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的教学方法。抗疫精神的学习不能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还要让学生看得见,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会,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丰富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实现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中,要丰富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领悟与继承抗疫精神。比如举办“抗疫精神”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抗疫精神,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校风、学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接受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中入心、入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校园内合适位置设置宣传语、典型人物事迹介绍等,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加大宣传,实现潜移默化地熏陶,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抗疫精神。

(二)加强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

第一,在社会教育上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理论和价值观扑面而来,参差不齐。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价值观不走偏,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宣传方法,同时要注意到把当前最新的理论要义结合到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去,如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体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是值得青年人学习的。社会要加大宣传学习力度,在全社会掀起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在家庭教育上要加大教育力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作用。而要实现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家庭同样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注重引导孩子,明确地告知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可以学、哪些不可以学,这样更有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注重形成良好的家风,将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家庭当中,以此来弥补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

第三,在个人自我教育上要注重紧跟党的步伐前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环境、新背景,要注重自我教育,紧跟党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继承与弘扬抗疫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的基础上,立志要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之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自己,以提高自我的行为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加强核心价值观信息化融合教育

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20-2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到整个网民的24.6%。[3]”从这个数据体现出,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但是网络上信息繁杂、价值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因此,传承和弘扬抗疫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实施数字建设工程,创新传播载体手段,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化。

第一,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在新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遍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大学生难免会受到网上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以及多种多样价值思想的影响。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4]”那么在加强抗疫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中,同样可以借鉴此方法来净化网络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加强对当前抗击新冠肺炎感人事迹的报道,通过音频、视频、报纸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感人事迹中所体现出来的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第二,加强网络数字工程建设,创新融合教育传播载体。传承抗疫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创新传播载体,搭建多元化信息传播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除做好学校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外,还可以积极运用微博、视频网站、APP等传播平台,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作用,有效地开展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进一步强化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的学习。

第三,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要依法依规,不能任其发展。首先,要组建一支专门队伍加强管理,在关注网络动态的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和舆情引导,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其次,还要加强宣传抗疫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等方面的社会正能量事迹,及时整顿低俗网络内容。最后,还需要制定大学生网上行为规范,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合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积极弘扬抗疫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抗疫精神是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精神,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是可行的,也是一项长期不能松懈的育人铸魂工程。只有将更多的类似于抗疫精神的正能量,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抗疫价值观核心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画”说抗疫
我的价值观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