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智慧健康驿站服务功能及数据应用

2020-01-02晏嫦君王洪兴万和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4期
关键词:驿站家庭医生居民

晏嫦君,王洪兴,万和平

·工作探讨·

上海智慧健康驿站服务功能及数据应用

晏嫦君1,王洪兴2,万和平3

1.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30;2.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6;3.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200040。

2019年,上海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建设民生实事工程,聚集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社会资源,打造“健康服务+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全民健康活动基地。本文介绍了上海智慧健康驿站建设要素、服务功能、运行管理及质量控制,并解读其健康服务数据在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干预指导等方面的应用。

健康驿站;健康管理;家庭医生

2007年,原卫生部鼓励支持社会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通过健康指标与危险因素监测,早期发现慢性疾病并予以科学管理,减少疾病危害及经济负担加重。智慧健康驿站(健康小屋)则成为公民获取健康管理资源的重要场所,在慢性疾病管理服务发挥极其重要作用[1-2]。2019年,上海首批85家智慧健康驿站向市民开放运行,其以街镇为主体,依托“上海健康云”信息化为支撑,智慧健康驿站实现居民健康自检自评与自我管理,并能够在上海健康云建立个人健康账户,实时掌握自我健康动态。

1 基本概况

1.1 选址要求

智慧健康驿站不是诊疗机构,而是自我健康管理的场所。为将健康管理服务转变为体验式服务,增强居民接受健康服务后获得感,最理想的选址是建立在居民文化休闲或人口密集区域,比较合适的服务人口大约为5万人[3],新建智慧健康驿站使用面积一般不低于50 m2。原则上每个街镇设立一所,一个街镇有多家驿站的可增加识别名,例:所在街镇+识别名+智慧健康驿站。上海智慧健康驿站建设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由政府主导,选址于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有相对独立的开放空间,并在醒目位置设有全市统一驿站标识。位置便利,布点多元化。2019年全市累计建成的85所健康驿站,其中45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置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0所设置在为老服务、企业楼宇等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居民就近获得健康服务的需求。

1.2 设备配置

智慧健康驿站按照其功能定位,设置自助检测、自我评估和健康指导干预三大区域。内部设备基本满足居民日常健康指标检测,比如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体脂率等。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一些针对特定人群常见的健康服务需求,如老龄健康、中医养生、妇幼保健等方面。驿站配置多种健康采集器,自检监测数据自动上传。居民通过登录“上海健康云”居民端APP,与身份证、社保卡进行关联,实时查看个人健康信息。相关体检报告可在健康驿站打印或是移动端获取。报告内容涵盖检测结果、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意见等。健康驿站在指导干预区域配有常见慢性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资料,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预防控制的健康处方;中医膳食养生、穴位按摩等宣传资料,还有自我健康管理宣传图画、视频,以增强健康知识宣教。

1.3 运营条件

智慧健康驿站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科学且高效的运营方式,根据本市智慧健康驿站(小屋)建设基本标准的管理要求,健康驿站的运营分为运行管理、服务管理、人员管理、运行保障四个方面[4]。为防止健康驿站服务功能弱化、目标定位模糊、服务质量偏倚,成立了全市智慧健康驿站运行质控中心,负责全市智慧健康驿站建设标准、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督导等工作,以确保营运服务标准化、同质化。运行质控中心通过数据质控和现场督导的方式,加强智慧健康驿站的运行指导,正常每两周发布1期质控简报,分析运行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在保障驿站同质化运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1.3.1 运行管理

智慧健康驿站由各街镇相关部门负责建设与管理,明确其管理主体责任。日常的运行和设备维护委托于第三方社会机构,以委托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由第三方社会机构运行管理。街镇加强内部管理与约束,确保服务公益性。在智慧健康驿站运行质控中心,有多名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专家参与到运行管理的专家咨询服务。平日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在现场指导仪器操作。居民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健康管理服务,如需医护人员健康管理专业指导,可通过健康云APP平台或工作人员,预约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在智慧健康驿站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1.3.2 服务管理

健康驿站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健康服务。在完善相关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的同时,对宣传展板内容及健康处方定期更新。醒目位置处公示驿站的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及流程、仪器操作说明等。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参与智慧健康驿站服务指导,对不同人群、疾病健康管理提供专业指导意见。运行质控中心能够通过视频监控或服务数据分析,掌握每个驿站使用效率情况,从而避免智慧健康驿站被闲置或占用,健康服务数据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健康服务功能[5-6]。

1.3.3 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设备维护供应商等工作者为智慧健康驿站正常运行,提供现场指导、健康咨询、设备维护等全程化服务保障。为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管理体验服务,2019年11月首批智慧健康驿站运行进行了推广活动,上海的主要媒体进行追踪报道,邀请了上海2名公众名人作为推广形象大使,努力将其打造如同文化体育外的公益活动场所。根据《上海市智慧健康驿站工作手册(试行)》要求,目前至少有1名驿站工作者参加过市级培训,并经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工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一定时间后持证人员进行复训。智慧健康驿站工作者签订数据保密协议,对接受服务居民的个人隐私、健康状况、生活规律等信息进行保密,做到对采集到的健康信息保密不外泄。

1.3.4 运行保障

智慧健康驿站的运营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提供驿站管理所需的运行经费。健康驿站在不同区域的建设规模、成本投入可能有所差异,各街镇将智慧健康驿站的设施建设视为民生保障的投入,运行管理视为履行政府服务社会职能。投入与管理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从而确保其正常运行开放,让居民持续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健康服务[7]。

1.4 服务对象

以往的健康教育方式缺乏居民的积极性、配合及反馈,推广效果不理想[8]。智慧健康驿站主动邀请患者或居民与社区医护人员一同进行疾病自我管理。本市常住居民凭借身份证、社保卡(医保卡)可到驿站接受健康自检、自评或指导服务。通过驿站健康信息汇集,整合健康管理资源,既增强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又降低医生盲目随访的频率和工作强度。主要通过移动端应用,综合考虑使用人群的不同属性(老年人、在职人群等)优化使用交互体验,为居民提供健康自主管理工具,包括风险自主评估、物联网体征监测、健康管理、预约就诊、健康资讯等功能,提升居民自主参与的意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形成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2 服务功能

身份识别唯一性、健康指标完整性、健康数据共享性等特点是智慧健康驿站的突出亮点,其健康数据得到充分运用,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感受度、体验感增加,从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转变全民健康理念,自愿主动参与到健康维护与自我管理。以人群特征、疾病特点、行为方式等维度为核心,运用互联网信息方式,通过自检自评对全民健康行为、疾病早期、危险因素等进行监测;在家庭医生团队或专业培训的志愿者指导下,对影响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建立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此外,智慧健康驿站实现线上线下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信息衔接,居民根据不同健康情况与疾病风险,在线签约家庭医生,寻求医疗专业帮助,也可在驿站健康云平台预约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

2.1 自检自测

参照国家实施规范,智慧健康驿站配置各种类别的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利用自评量表等评估手段,为居民提供健康自检与自评服务。检测的类别包括基本体征、体质监测、生活方式自评。服务项目细分为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体质测定、生活方式、心理健康自评等。通过对接“上海健康云”,实时上传和分析居民的健康数据,每个居民对应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数据,形成上海市的健康大数据仓库,建立集管理与医疗等为一体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9]。通过健康驿站的自检评估功能,实现对居民的健康情况初级筛选,起到了数据收集和提前预判的作用,为百姓更便捷地掌握自身健康情况做出了最坚实的基础。

2.2 风险自评

智慧健康驿站在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及疾病初筛上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可根据居民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特点,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选择针对性的健康量表包括妇幼老人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慢病风险等相关量表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其健康状况特点、健康危害影响因素、身体功能状况等,比如中医体质辨识,正常体质或偏颇体质,老人认知障碍程度等。通过自我评估,帮助居民科学认识健康危险因素危害,正确接受健康干预措施,主动参与到健康自我管理。

2.3 健康指导

在智慧健康驿站接受健康状况评估可出具相应的健康评估报告。若不良生活方式造成健康状况变化,且未发展为疾病早期,则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如关于运动、膳食、心理、中医保健等相关健康教育处方。以居民自我管理为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危害健康的不良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和疾病发生。若出现健康状况异常,疾病初筛出现早期症状,则需要家庭医生健康状况评估后引导居民至医院等进行诊断诊疗。不管是否需要疾病或健康管理,居民都应主动与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3 数据应用

在上海健康云信息化系统支撑下,在智慧健康驿站体验服务后,居民健康状况信息与居民健康账户做到无缝衔接,个人健康信息实时上传到“上海健康云”居民个人健康账户,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值,能够在信息系统一一记录并分析变化趋势,可为家庭医生更新健康档案,调整健康管理方案、日常监测管理、健康咨询、慢病随访等服务方式。

3.1 健康监测

居民在智慧健康驿站结合健康需求,可自主选择11项自助健康检测、11项自助体质检测和15项健康量表自评服务。智慧健康驿站智能化设备为居民提供健康自检服务,完成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更新,长期持续的健康状况指标监测,在信息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提示下,可将慢性病、常见病等高危人群初筛出来。以长期主动式监测代替被动式临时初筛,可避免因初筛造成人财物不足及浪费,真正意义上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居民也可及时获取个人健康情况,逐步提升健康自我管理理念。健康驿站有效帮助患者实现慢病自我管理,驿站提供了糖尿病监测管理服务,包括筛查报告、检查报告、随访报告的查看,血糖监测记录,实现糖尿病的闭环管理。

3.2 健康分析

依托智慧健康驿站收集的居民健康信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健康指标正常范围,“上海健康云”汇集签约服务、诊疗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健康服务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等智能化手段,能够对接受健康自我管理的居民提供健康状况评估与分析。智慧健康驿站所具备的基本体征、国民体质、生活方式、慢性病风险等健康风险监测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的健康监测与数据分析,科学监测个人健康指标且做到长期不间断,更能够监测并分析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损害程度,也能够初筛到疾病早期症状,发挥家庭医生“助手”作用,识别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的高危人群,将信息更新推送到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整理居民健康档案发现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异常,告知签约居民及时就诊规范治疗,减轻疾病对健康损害程度。

3.3 精准干预

居民自主选择不同健康自测检测与量表评估服务,将个人健康信息与正常人群健康信息比对后,初步评估个人健康状况,知晓肥胖、血压、血糖、认知障碍等健康指数或疾病风险评分临近风险值,自测系统推送针对性的科学运动、膳食营养、情绪调理等健康教育处方,在工作人员志愿者指导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如果居民健康指数或疾病风险评分达到风险值,被列入高危人群,则需要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专业帮助指导,及时规范到医疗机构诊疗,减缓疾病恶性发展及并发症发生;若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则回到社区纳入家庭医生团队规范化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4 发展展望

上海市智慧健康驿站不仅仅解决过去服务功能弱化、信息网络孤立、健康数据分离等弊端,还将全民健康理念延伸到各行各业,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与支持。筹建期间财政部门予以经费保障,卫生与体育部门通力合作对智慧健康驿站布局、功能、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围绕全面健康管理理念,将易操作、易接受、实用性强的健康监测仪器设备安置在智慧健康驿站,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增强居民体验感[10]。目前,机场等重要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单位正在商洽筹建智慧健康驿站,并且丰富服务形式与内容,增强顾客服务满意度。2020年,上海将加快智慧健康驿站建设步伐,确保一街镇至少一所健康驿站。在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智慧健康驿站知晓度,以提高利用效率。另外,要协调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智慧健康驿站关系,发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力量,参与到智慧健康驿站服务维护中去。

[1] 刘平阳. 家庭医生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自行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 33(7):57-59.

[2] 胡凤琼. 糖尿病健康小屋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8, 25(3):379-380.

[3] 曹海涛, 潘毅慧, 刘登. 上海市闸北区社区综合监控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7):2195- 2196.

[4]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关于推进本市智慧健康小屋建设的通知[Z]. 沪卫基层〔2019〕002号.

[5] 陈婷, 丁贤彬. 重庆市健康小屋建设与使用现状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 24(6):474-476.

[6] 杜晓甫, 方乐, 钟节鸣. 浙江省“健康小屋”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 25(7): 494-498.

[7] 朱敏贞, 杨国安.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对策[J].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2011, 6(2):149- 151.

[8] 冯伟, 张建桃, 朱春芳. 健康小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中的功能和意义[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14):64-65.

[9] 周伟, 董青, 周作建. 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架构设计[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5, 12(1):49-54.

[10] 张晓畅, 李园, 王静雷, 等.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健康小屋分布和使用现状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 25(5):321-324.

Service Function and Data Application of Shanghai Smart Health Station

Yan Changjun, Wang Hongxing, Wan Heping.

In 2019, Shanghai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health stations to build practical projects for people's livelihood, gathe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resources, and create an online and offline national health activity base of “health service + Interne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elements, service functions,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hanghai Smart Health Station”, and interprets the application of its health service data in health educatio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guidance and so on.

Health station; Health management; Family doctor

10.16117/j.cnki.31-1974/r.202004035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PWRq2017-35)。

晏嫦君(1990—),女,安徽宿州人,本科,主管护师,Nicoleya@163.com。

王洪兴,wo136wo@126.com。

2020-06-24。

猜你喜欢

驿站家庭医生居民
家庭医生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石器时代的居民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