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具及其应用进展

2020-01-02何朦璐童莺歌顾宇岑戴敏萱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健公民中医药

何朦璐,童莺歌,顾宇岑,戴敏萱,费 薇

·综述·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具及其应用进展

何朦璐,童莺歌,顾宇岑,戴敏萱,费 薇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

对国内研究中应用的评估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问卷的种类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发现当前的调查问卷共9种,问卷种类偏少,不同问卷间相似内容偏多。建议后续研究可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内容上更具特异性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具;研究进展;综述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指个人获取和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自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提出将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纳入《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及作为“健康中国行”活动的重要内容[2],有关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调查研究在我国逐渐得到开展,但针对不同人群所用的工具也不尽一致。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对我国中医健康素养调查工具的种类及其应用现状展开综述,并比较不同工具的异同点,旨在为我国中医健康素养调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1 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纳入标准为:①应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具开展调查,并明确描述所用的工具;②研究主题包括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排除标准:综述类研究。

以“中医素养”“中医养生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中医健康素养”等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截至2019年6月15日。经查重后共检索到文献908篇,其中知网667篇,维普65篇,万方185篇。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排除871篇。最后通读全文,筛选出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2 结果

根据问卷的适用对象,可分成普适性和针对特殊人群的问卷两类。下文将基于此分类进行分述。

2.1 普适性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具及其应用情况

纳入的文献中,应用的普适性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具包括《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及其他工具。

2.1.1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2014年)》及其应用情况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2014年)》由北京中医院大学谭巍等[3]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颁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而设计,加权后整体难度为0.42,提示难度适中;加权后区分度为0.47,表明区分度很好。问卷涉及3个层次(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和知识、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中医养生保健内容和方法),8个维度(养生保健理念、情志养生保健、饮食养生保健、日常起居养生保健、运动养生保健、体质养生保健、家庭事宜方法、养生保健信息理解能力)。该问卷的适用对象为15~69岁居民。题型和题量分别为判断题10道、单选题9道、多选题10道、图片分析题3道和材料分析题3道,共35道。满分为100分,问卷得分≥70分,则判断为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该问卷最早在2014年应用于全国范围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项目。2014年全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1],在此后的4年里,分别在深圳市、内蒙古地区、皖南地区、上海市宝山区及杭州市等地得到了应用[4-9]。比较各地调查结果可见,2018年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最高,为20.1%,高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2016年对杭州市滨江区居民的调查显示,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居民比例是18.6%,位居第二。此外,2015年王路将此问卷应用于15~89岁(不同于原问卷的年龄设定15~69岁)上海市宝山区的居民,发现该区居民具有一定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但某些知识类别知晓程度较弱,其中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水平、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2016年深圳市社区居民、皖南地区农村居民、内蒙古地区居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分别仅为7.48%、7.1%和2.73%,均低于全国水平。

该问卷还在特殊人群中得到应用。周萍[10]将此问卷应用于69岁以上济南中医药和非医药类高校离退休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中医类与非医药类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养生保健素养。但两类人群的共同点是大多数离退休老年人掌握了基本的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但是他们的养生保健内容素养、养生保健方法素养普遍较差。影响他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因素趋同,具体包括从事卫生工作、购买商业保险、慢性病数量、家庭月收入、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家庭人数。

2.1.2 《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及其应用情况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多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2014年)》进行修订,并将其改名为《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11]。主要测量内容包括中医药学科理念和知识、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文化常识和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5个维度。问卷平均难度为0.55,表明难度合适;平均区分度0.38,能较好地衡量公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问卷重测信度为0.903,总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809,表明其信度较好。该问卷的适用对象为15~69岁居民。题型和题量分别为判断题12道、单选题10道、多选题12道、材料分析题3道,共37道。满分为100分,问卷得分≥80分,则判断为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该问卷于2016年底首先应用于全国,测得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总体水平为13.16%,与2014年相比提升较大。随后在山西省、泰安市得到应用,在此后的两年里还分别在甘肃省、泰州市得到了应用。比较各地调查结果可见,2016年泰安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最高,为30%。2016年山西省居民、2017年甘肃省、江苏省泰州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分别为11.72%、10.7%、9.319%,均低于全国水平[12-15]。

2.1.3 其他普适性调查工具及其应用情况

除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这两份在全国得到应用的普适性问卷,我国尚有4份由研究者针对特定区域群体设计的普适性问卷。

2.1.3.1 王志敏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

王志敏[16]在2014年自行设计问卷,其层次和维度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2014年)》。问卷共46题,满分100分,得分≥70分,则判断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应用该问卷对安徽省8个县(区)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8.89%,反映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不高。其中居民文化程度越高,中医素养越高;25~34岁人群最高;城市人口高于农村人口。

2.1.3.2 周佳梁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

周佳梁等[17]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中医理念和知识的知晓、中医相关生活方式与行为、日常养生保健方法及养生保健相关简易方法4个维度。回答错误、不知道选项为零分,答对得1分,满分43分。

2015年应用该问卷,对大连市城区街道和农村乡镇村屯各100户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平均得分为23分,整体偏低,且存在一定城乡差异。此外,居民文化程度越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越高。女性,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遍高于男性。从年龄段来看,15~25岁人群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最低;在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的掌握上,35~45岁人群占优势;但在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上65~69岁人群素养较高。同时,收入越高的家庭,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也越高。

2.1.3.3 陈雯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

陈雯[18]在2013年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意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选择与说明、对中医药的了解情况、对中医药的看法共6个维度38项。问卷共17题,正确回答12题以上视为中医药素养水平达标。应用该问卷随机调查上海市35~90周岁的居民,结果提示居民中医药素养水平指数为6.17%,高于2012年刘宏岩调查得出的2.6%。

2016年,张梦娇[19]修订该问卷,删除了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和医疗意向2个维度,剩余共4个维度18道测量题,正确回答14题以上视为中医药素养水平达标。应用该问卷随机调查上海市35~90周岁的常住居民。调查结果提示居民中医药素养水平指数为28.61%,较2013年上升了22.44%,同时还高于2014年湖北的2.50%和2015年天津的7.77%。作者认为,数据的大幅提升与这三年里政府加强中医药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分不开的。

综合以上2项调查结果发现,居民文化程度越高,中医药素养越高;35岁及以上的居民年龄越小,中医药素养越高;夫妻同住以及与子女同住的居民中医药素养更高。上海市居民中医素养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但仍未达理想,进一步的提升还需政府、大众媒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居民们的共同努力。

2.1.3.4 刘冬梅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

北京市中医药社区科普团队的刘冬梅[20]以《家庭保健员中医健康教育手册》为基础,自行设计中医药知识问卷,内容分为3个层次和12个维度。问卷包含单选题和判断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合格,优秀和良好人数之和为总合格人数。

为探索适用于评判中医家庭保健员是否合格的评价指标,作者对比分析其自行设计的问卷和《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发现两份问卷难度相近(>0.05)。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保健员的中医健康素养远高于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8.55%。作者认为这可能由于所调查的126名家庭保健员处于中科院核心地段,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其次调查人员中退休人员居多,这类人群易患慢性病,需求偏向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技能与方法;再有,辖区有中医示范社区医院,每年开展培训工作。

2.2 针对特定人群的调查工具及应用情况

除了上文总结的普适性问卷,尚有3项研究开发了针对特定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

2.2.1 针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

2016年,延边大学李雅琪[21]借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自行设计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评定量表》。该问卷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增设有关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的调查。问卷的折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921,Cronbach为0.939,具有较好信度。问卷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相应各项得分与生活满意度(=0.714)具有较高的相关性(=0.018),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评定量表包含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共4类42个条目,采用1~3分评分制,问卷回答正确率达70%以上为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指数为51.8%,高于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8.55%)。在大学生群体中,男生常用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低于女生(=0.000);参加中医课程学习和做过健康风险评估的大学生的素养较高(<0.01);认为中医学习有必要有帮助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0.01);另外,调查发现大学生抑郁情况与中医健康素养呈负相关(=-0.121,=0.025)。

2.2.2 针对高校教师的问卷

2016年,郭丹丹[22]针对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教师人群制定了适合高校教师的中医健康素养测评问卷。问卷信效度良好,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中医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和方法。该问卷结合高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增设了慢性病的患病情况。问卷总分100分,得分≥70分即认为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对武汉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36.9%的高校教师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于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8.5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了文化程度和性别,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年龄也有关,55岁以上的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较55岁以下的低(<0.01)。

2.2.3 针对非中医全科医生以及防保人员的问卷介绍

2014年刘钢[23]经检索文献和专家座谈,设计了针对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两份问卷。问卷结构效度较好,Cronbach分别为0.816和0.787。非中医全科医生问卷共14题,满分100分;非中医防保人员问卷共9题,满分100分。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情况、中医药培训需求。由于问卷研究对象的专业性强,内容中增设了中医药培训需求的调查,旨在为提高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健康素养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非中医防保人员则为(50.09±23.07)分,两者中医素养均较低。其中参加过中医培训的非中医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水平较高,且不同区县的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存在差异(<0.05)。

3 小结

本文综述了国内常用的评估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问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2014年)》是研究者开发问卷的主要参考文件;在纳入的9项研究中,有5项[1,16-17,21-22]据此而设计问卷。此外,有1项研究参考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编的《家庭保健员中医健康教育手册》[20]。本文纳入的研究中,唯有《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多领域的专家对谭巍设计的问卷修订而得,其他问卷均来自非国家层面的研究单位。

本文对9份问卷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调查问卷种类偏少,不同问卷间相似内容偏多,建议后续研究可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出内容上更具特异性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此外,文化程度、性别、年龄、所在地区等是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国家与各地区应重视各影响因素在提高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上的作用,做好健康宣教和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

[1] 谭巍, 郭颖, 殷晓月, 等. 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9):848- 851.

[2] 周蔓仪. 国家卫计委三方面推进中医养生保健[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6):896.

[3] 谭巍, 郭颖, 殷晓月, 等. 《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质量评价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11):984-987,1019.

[4] 邹思梅. 深圳市社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 11(6):407- 410.

[5] 张显娟, 翟瑞峰, 张兹钰, 等. 内蒙古地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8, 37(4): 100-102.

[6] 汪洋, 冯梅, 张俊美, 等. 皖南地区城乡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 32(11):62- 64.

[7] 王路, 蔡忠元. 上海市宝山区居民中医养生素养基线调查评价[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5, 10(5):335- 338.

[8] 陈怡, 刘淑聪, 程靖, 等. 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健康研究, 2018, 38(6): 632-636.

[9] 樊玛琍, 荆春燕. 社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认知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为例[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4(17):146-148.

[10] 周萍. 济南高校离退休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11] 郭颖. 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12] 韩雪, 王栋, 刘伟, 等. 山西省不同人群中医药健康素养和普及情况调查[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 21-22.

[13] 郭丽, 王英, 巩建厂, 等.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居民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8, 16(17): 1324-1327,1331.

[14] 季舒铭, 陆一鸣, 康国荣, 等. 2017年甘肃省15~69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2):119-123.

[15] 吉昱, 虞皓, 蒋晓丽. 泰州市居民中医素养及其科普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36):182- 183,198.

[16] 王志敏, 张莲芝, 仲学锋, 等. 2014年安徽省8个监测点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8, 24(6):435-437,445.

[17] 周佳梁, 赵欢, 周令. 大连市城乡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7, 30(2):49-51.

[18] 陈雯, 施永兴, 陆超娣, 等. 上海市居民健康状况与中医药素养指数的调查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9):1411-1417.

[19] 张梦娇, 施永兴, 王洁. 上海市社区居民中医药素养指数的调查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6):10- 15.

[20] 刘冬梅, 董千语, 秦丽红. 中医家庭保健员评价标准初探[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13):1777-1779.

[21] 李雅琪, 李明今, 黄后玲, 等.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7, 40(1):49-51.

[22] 郭丹丹, 苏宇, 管文博, 等. 武汉市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3):212-214,226.

[23] 刘钢, 赵京.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0):1218-1221.

Survey Tools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Health Care Liter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questionnaires used in domestic research to evaluate Chinese citizens’ health care liter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nine kinds of questionnaires at present, with less types of questionnaires and more similar contents among different questionnai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llow-up research can develop more specific questionnaire for different group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literacy; Investigative tool;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10.16117/j.cnki.31-1974/r.202004019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三级医院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模型的开发和应用(2020KY240)。

何朦璐,浙江绍兴人,护理学本科在读,1427152486@qq. com。

童莺歌,1352597965@qq.com。

2020-03-13。

猜你喜欢

保健公民中医药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论公民美育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