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台影像类电影制作手段的创新
——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例
2020-01-02◎付博
◎付 博
(国家大剧院 北京 100031)
随着广播技术、电视电影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舞台影像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大表演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的重要手段。1910年起,美国人就尝试通过无线电传播歌剧。21世纪以来,以西方国家为主的歌剧院们纷纷通过此类方式宣传和推广歌剧艺术,并创造了可观的盈利模式。
一、舞台影像类电影的市场现状
自2013年中国国家大剧院拍摄歌剧电影《纳布科》起,舞台影像类电影(又称舞台艺术片)的制作和放映正逐渐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普及。这类电影以拍摄舞台现场演出为基础,经过电影导演的镜头捕捉、剪辑加工、声音混录、后期特效等再创作,形成源于舞台表演却又不仅限于舞台表演的艺术作品。它以相较之下较小的成本,突破了舞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凝结了优质、精湛的演出,塑造了可流传度更广、保存度更久的新艺术形式。同时,又有力地宣传和推广了高雅艺术,扩大了其受众群体,尤其是促使其走近了年轻观众的视野中;对于观众而言,可以在本地影院的大荧幕下,欣赏到全国、全世界最高水准的舞台表演,不仅能看到现场观众都无法近距离观察到的细腻的演出特写,还能浸润式的享受立体声、甚至全景声电影的乐趣。而一场电影的票价仅为演出票价的十分之一。
截止至2019年11月,中国国家大剧院已拍摄制作近30部舞台艺术电影,并开拓、创新出一套独特的“两院一校” (影院、剧院、学校)的艺术电影发行模式。2016-2019年,国家大剧院连续四年举办了四届国际歌剧电影展及芭蕾电影展,将世界著名表演艺术机构的舞台影像类电影带入国内院线,累计放映千余场,收获观众良好口碑。2017年起,北京国际电影节增设了“舞台影像”单元,集中展映来自中国国家大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歌剧电影及戏剧电影。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艺术机构们也开始纷纷尝试拍摄舞台影像类影片,2017年4月,重庆川剧院开启了川剧电影《金子》的制作,希望这一传统艺术门类能在大荧幕上永葆青春。
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下简称《黎明》)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所作的中国原创歌剧。国家大剧院特邀著名作家万方对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进行歌剧的舞台化改编。并邀请到作曲家唐建平创作了震撼而深刻的融合中俄风格的音乐。歌剧《黎明》2015年11月于国家大剧院歌剧院首演,并于2016年4月和2017年10月复排再度上演。经过几轮次的复排后,舞台演出各部分的呈现日益成熟,国家大剧院邀请了上海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G)滕俊杰导演团队赴京对此剧2018年4月的第四轮演出进行了电影拍摄工作。
二、歌剧电影《黎明》的创新与特色
(一)良好的团队合作,实现拍摄周期利用最大化
电影《黎明》制作团队主要由国家大剧院和SMG两家单位构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高效的沟通机制是舞台类电影顺利拍摄的基础和保障。以现场演出为基础拍摄电影需要一套单独的制作体系。它具有需兼顾舞台演出和电影摄制双重性的特点,这一特点需要各部门、各环节间更加紧密的配合。为不影响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年度其他工作安排,《黎明》的舞美在场内从装台到卸台仅有10天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加倍的工作强度和效率来满足电影拍摄的需求。其中国家大剧院不仅要保障演出的正常进行,还要为电影拍摄协调单独的档期,制片团队、演出团队以及拍摄团队的紧密沟通和协调在其中至关重要。
(二)丰富的镜头语言,实现舞台影像的电影化
为不影响现场千余名观众的观演,在售票场次中,机器的摆放位置是受到限制的,由此也导致镜头运动较少。即使是没有观众的彩排场次,由于彩排的目的也并非完全服务于电影拍摄,摄影机始终在观众席中,拍摄距离远,拍摄角度单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黎明》的拍摄中,不仅在没有观众的彩排场次安排了摇臂的拍摄,还设立了两个专供电影拍摄的时段:一是安排没有观众的净场场次,将轨道放置于歌剧院舞台上,摄影机在舞台上通过滑轨运动,拍摄更流动的镜头,捕捉更丰富的细节。二是在演出空档时,请演员到绿幕棚内进行拍摄。绿幕拍摄主要针对几段男女的对唱,为了营造隔空演唱的效果,在后期制作中加强影片蒙太奇的效果。
(三)8K新技术突破,弥补“一次性买卖”缺陷
8K超高清的清晰度是高清(HD)摄像机的16倍,是4K摄像机的4倍。由于舞台艺术片的拍摄基于现场演出,无法完全按照传统电影“一条一条”的方式拍摄。采用8K技术拍摄、加工形成的4K影片,可以在后期制作时根据需要裁切合适的画面,弥补舞台艺术片“一次性买卖”的缺陷。在此次拍摄中,制作团队采用了4台最新的Red Helium 8K摄影机记录素材,单日素材量高达7TB。同时,摄制组制定了调色组与剪辑组前置的规范流程,由于拍摄周期短,DIT(数字影像中间片)组与调色组、剪辑组共同工作,保障了实时监看,便于导演依据素材的色彩和内容及时调整。最终,《黎明》充分利用了原始素材,后期制作完成了4K全景声和8K全景声两版歌剧电影。其中4K全景声歌剧电影时长137分钟,8K全景声歌剧电影时长105分钟。8K版《黎明》不仅是中国首部8K全景声歌剧电影,也是世界首部8K全景声歌剧电影。虽然在2019年的现在看来,仍未有成熟的8K放映标准和8K影院的商业化使用,但8K《黎明》在电影技术探索中的创新和突破跑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四)用全景声及VR技术,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
除8K技术外,《黎明》还寻求了更多的技术上的创新。在声音方面,为了使观众在影院中能感受到更加浸入式的声音体验,针对歌剧现场演出的声音特色,采用了全景声的混录技术,以满足乐迷发烧友的需求。在交互体验方面,使用了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将VR摄影机放置于乐池和池座之间。这个角度是普通观众在欣赏歌剧演出时无法接触到的角度,其正面不仅可以向上看到舞台上的表演,还可以向下看到乐池实时的演奏,其背面向后还可以看到正在观赏演出的观众和歌剧院的室内建筑。VR段落拍摄完毕后经过后期制作载入到VR眼镜中,无论体验者身在何处,都可以360度全景的真实体验当天演出时的盛况,多维度的观赏歌剧作品。
三、结语
2019年,电影《黎明》在全国多地放映数百场并举办艺术家见面会、大师课等相关系列活动,参加了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并作为开幕影片参加了2019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2019年年底,《黎明》加入Smart Cinema平台,在北美线上展映。自与观众见面以来,《黎明》收到了从业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女演员刘恋说“因为有电影艺术的加工,让这部歌剧凝结成了永恒”。事实上,它不仅用电影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迷恋上歌剧这门艺术,也彰显了我国在舞台艺术制作和传播的突破与创新,有力地传播了中国新时代“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