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以山东文博会为例

2020-04-20◎许

文化产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博会山东省文化产业

◎许 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2019年9月19日,第七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从2006年举办首届开始,这已是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发展的第13个年头。近年来,随着不少省市和地区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各个城市和地区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已成为中国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发展的战略意义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又名创意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1998年英国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所谓创意产业,即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①根据这个定义,该文件把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相关行业都划入创意产业类。依据澳大利亚学者大卫·索斯比(David Thirsby)1997年的说法,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产权”②。

随着人类生活形态的转变以及科技的发展,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历经多次转变,尤其我们现在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商业与服务等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核心。如今,资讯化科技与全球化浪潮再度为都市经济带来变革,知识、文化与创意成为新经济利润的来源,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成为新的经济制高点。

2006年9月13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国家重要文件之中。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多次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上国家发展日程,这使“文化生产力”成为继“科技生产力”之后的又一条亮丽风景线,尤其是,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做出了理论铺垫和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一,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努力达到文化消费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平衡,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新诉求。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其他需求也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领域,文化产业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且成为其他产业的“推力器”。其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对于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适时调整产业比例,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类高端产业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意产业的文化密集性、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特点,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其三,我国拥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传统,有丰富多样的各类文化景观,如民间艺术、历史文化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取之不尽的“富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策措施

我国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几千年的积淀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正是这样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整体而言,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趋势非常明显,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存在很大发展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正因如此,如何发展区域文化产业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蜚声海内外,加之魅力独具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广阔的文化市场等,可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山东省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将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财富。近年来。山东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投入。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及民间组织都希望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所建树,通过文化建设工程形成地方产业聚集区,从而实现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

在此背景下,山东省提出了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山东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成为山东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专项规划分析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上,按照“三区、三园、三带”的构架展开,构建全省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格局③。通过以上规划可知,山东省充分根据自身区域特点清晰、明确地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思路,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纳入省政府战略决策层面,从而推动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山东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全省依据各地文化资源特点及优势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分配,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已形成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中韩装扮艺术节等一批著名文化节会品牌。《孔子》《沂蒙六姐妹》《上学路上》《闯关东》《大染坊》《铁道游击队》《孔繁森》《喜盈门》等优秀影视作品的涌现,提升了山东电影的文化形象。近年来,山东电影人参与制作和独立出品的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数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另外,《补天》《梨花雨》《云翠仙》《山东汉子》《瑞蚨祥》《石龙湾》《苦菜花》等戏剧作品;《大羽华裳》《蒙山沂水》《封禅大典》《粉墨》《蔚蓝青岛》《泉城写意》《杏坛圣梦》等演艺项目;以及《泰山》《少年岳飞》为代表的动漫品牌;章丘龙山黑陶、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民艺民俗文化品牌等一批文化产业品牌组群,均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为例,2006年山东省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博会。据文博会官网统计,在这届文博会期间,参观文博会各项展览和各项活动的总人数达到96.5万人次,合同类项目签约有137个,投资总额316亿元,融资总额217亿元,并且成功举办了“孔子文化与文化产业高层论坛”等十大文化产业论坛。另外,这届文博会收集了文化产业相关项目1000多个,建立了山东文化产业项目库,为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9月,山东省第四届文博会,同样取得很好的文化、经济效益(笔者曾主持第四届文博会济南展区文案设计)。因此,山东省将努力把文博会打造成长期的山东文化品牌和名片。

在文博会的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下,山东省的丰富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认可。其中,青岛达尼画家村在2006年被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2007年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产值1.2亿元。尤其在文博会前后,各地接踵而至的订单让画家村村民格外忙碌,作品畅销欧美十几个国家,既传播了文化,也带来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山东省找到了一条富民之路。

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数据(2004-2013年)

在济南和胶东地区,一批动漫产业基地破茧而出,齐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重点产业基地已经建成并初具规模,把各地的传统文化故事搬上动漫屏幕成为很多企业的独特卖点。在烟台蓬莱动漫基地,大型动画片《八仙过海》已经投入市场并取得良好反响。具有山东传统文化特点的《好客山东》《泰山》《圆明园》《山东大嫚》《崂山故事》《孔子》《墙头记》等一系列具有山东地域传统文化色彩的动画片也陆续和观众见面,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链在山东已经初步形成。在此良好形势下,山东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变成产业,努力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三、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最近几年里发展十分迅速。相对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山东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数据显示,2006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2.75%;2012年全省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2720亿元,增长17.9%,高于GDP增幅8.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5.44%;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更是首次突破3000亿元,总量规模居全国前列。

目前,山东省已形成一批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如《山东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振兴的意见》《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及2019年启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出台、发布,都为山东省创意产业的未来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平台,有效推动了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济南、青岛、临沂、烟台、潍坊等7个综合试点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方案并进展顺利。从2008年起,山东省每年调拨5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实体企业和个人提供无偿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当然,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和其他省份城市一样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是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导致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总量较多,但是规模偏小,绝大部分都是文化小微企业,能够上市的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较少;二是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和市场转化开发的能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新产品;三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是金融介入的力度明显不足,缺乏对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培育及引导工作,使得融资难成为困扰文化企业的首要难题;四是文化企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项目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多文化、多渠道、多层次的企业发展格局;五是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营文化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品牌高地

将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群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应以建设文化创意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集群化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意实践,不是过去作坊式的单打独斗,而是要在市场经济的洗练中渐成规模。产业和产业要素在园区内形成集聚,通过集聚区的效应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促进和示范作用。如北京798艺术区、杭州loft49、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等一批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无论是经济效应,还是影响力、辐射力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大型文化活动的契机

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是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极好机遇。这个机遇首先在于创意产业的众多类别都与文化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广告、建筑、影视表演、工艺品制作、服装设计等类别。因此,这种机遇把新的产业部类、新的主体、新的产业群体推到了前沿。如山东省担当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重大活动和相关服务,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国际园博会,开展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相关活动等,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次飞跃与提升。各地方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实体。

(三)突出区域特色文化,发展产业新业态

国内一些省份缺乏对外资的吸引力,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即缺乏特色文化。地方政府必须充分依托丰厚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从而在“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建设中获得国人的认同。如山东省突出儒家文化、泰山文化、泉城文化、滨海文化、民间文化特色,注重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整体塑造;辽宁省突出满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和挖掘,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山西省通过平遥国际摄影节建立产业链条;甘肃省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增强了地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只有培育出丰富的人才资源,才能在文化企业的观念和管理体制上有所变革与突破。目前,全国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严重影响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应以各地高等学校为依托,探索企业和高校联办培养基地的路子,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准的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同时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议在相关高校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高级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如文化营销管理、艺术品投资、文化经济人等。

五、结语

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新型朝阳产业,是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独立经济形态,也是判断国家或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尽管中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共性的问题。以山东省为例探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旨在深度剖析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解决全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克服。如何让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文化产业工作者和整体社会的不断努力。

【注释】

①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②刘泓、袁勇麟:《文化创意产业十五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③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的通知》,2007。

猜你喜欢

文博会山东省文化产业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魅力山东尽在乡村“文博会”乡村振兴展区一瞥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闭幕 成交约2241亿元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山东省即墨市
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闭幕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