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CS动机模式在综合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2李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日语学习动机动机

李颖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21000)

动机是激发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的而采取行动的原因动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动机并不直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但是它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任务坚持性等方面,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动机研究在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日语教学界,将日语学习动机与教学模式的设计相结合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1]。

21 世纪需要的是跨文化应用型的外语人才,日语教学的目的更趋向于实用性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课堂日语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成为日语教育者的重点研究课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约翰·M.科勒(John M.Keller)教授于1987年提出了以 “激励课堂动机” 为核心的ARCS 动机教学设计模式, 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学专家的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笔者以该理论为基础, 通过日语教学实践对基础日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2]。

1 ARCS 动机设计模式

自20 世纪80年代起, 动机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动机理论层出不穷。 约翰·M.科勒(John M.Keller)在综合了许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机设计的思想,将动机原理整合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提出了ARCS 模式。

科勒认为, 影响动机的要素有4 个方面: 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 注意是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切身性是指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和目标,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3];自信心则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 使其相信自己有掌握完成任务的能力; 满足感是指学生能因取得成就而得到内在的价值和外在的鼓励。 动机的这4 个因素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

ARCS 模式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之有切身性; 再次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会学好,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后所带来的满足感。

2 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洪优(2017)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1998年至2012年间对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为数据来源, 对日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历时分析, 表明近年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日语学习的知识型和实利型目的呈现下降趋势, 交流型目的呈现小幅上升趋势。笔者就日语学习动机在2017年4月到6月对成都理工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年级各15 名学生作了开放式访谈,通过访谈材料分析发现,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文化动机即知识型目的最强,随着逐渐升入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兴趣动机和文化动机减弱至极低,考试动机和现实动机即实利型和交流型目的增强至极高。 根据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种人才培养定位充分体现了对发展变化中的日语学习动机的关注。侧重知识单向流动、对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内在需求不够重视的传统日语课堂教学亟待改变。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的持久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4]。

3 ARCS 模式激发日语学习动机的实践探索

3.1 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

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科勒在ARCS 模式中提到的首要因素。 引起注意的因素主要包括感官激励、探究激励和变化。

3.1.1 将日本文化或者国际时事导入教学前活动,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

日语教学中,课堂直接进入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会让学习者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听课的兴趣。在课前导入中日文化的差异、 最近的流行文化或者日本国内时事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适应培养跨文化实用型人才的社会需要。 比如,在讲解《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十四课《元旦》这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日本的元旦及风俗民情, 再引导学生思考中日两国的风俗民情有何异同, 立刻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1.2 通过探讨性、开放性的提问,激起学习者的探究热情,维持其注意力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探讨性、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应遵循难度适中、触动学生的自我反思及普及性原则,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探究热情。 如《元旦》这课,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此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对中日元旦的风俗进行对比讨论,更是迅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发言,课堂效果能达到预期目标[5]。

3.1.3 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习者注意

在日语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提供图片、 视频等活泼新颖的材料以及丰富的语料资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任务,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升学习者的兴趣。 另外,日语有很多特有的表达,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习惯,如敬语表达。日语有系统的敬语法,根据谈话双方的年龄大小、关系亲属、地位高低而使用不同的敬语。对这一类日语表达的教学,教师可在课堂中模拟日语环境,借助多媒体,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讲授。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们轻松掌握要点。

3.2 呈现切身性,保持学习动机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后, 他们会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学习材料? ”“这些学习材料和我的兴趣和目标有什么关系? ”等问题,这就涉及切身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肯定的积极回答,就是寻找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相关性, 将有利于学习动机的保持。

3.2.1 陈述目标的价值及其与学生个人期望发展的联系

在前述关于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日语学习者对语言交际的需求在上升。因此,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日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的目标设定,与学生内在需求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教学目标重“输入”轻“输出”,重“语法”轻“口语”,这与逐步内在化的学生自我需要价值无法衔接。因而,很多学生在通过日语能力考试证书后就丧失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找工作时更是懊悔“开不了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定时应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课前的“日语播报”、课下的“日语角”“日语广播站”“国际部日语翻译实习”“外教家教” 等活动就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参与热情高,不仅从中提升日语综合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展示自我的勇气,增加个人未来发展机会。

3.2.2 激活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和经验,使知识发生有意义的前后联接

学生在学习新事物时, 往往会有不确定感及生疏感的产生, 甚至较严重地出现焦虑及情绪压抑的现象。 这种学习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的口语输出。为了让学习者领悟所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意愿,缩短学习时的疏离感,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将已有的知识作为新事物的基石,结合过去经验,提出关联性,从而降低学习的畏难心理。

例如,翻译法是日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对此反馈显示,希望教师设定的例句贴近生活,并同时包含以往所学语法句型, 这不仅利于新知识的吸收,同时巩固了旧知识。

3.3 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自信是学习者进行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产生兴趣及明确切身性之后,教学还必须帮助学习者建立适度的自信心, 使学生相信他们具备成功的可能性, 这是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保障。

3.3.1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及时耐心的帮助和指导

基础日语教学虽然还未达到一对一的教学,但仍然是以30 人左右的小班教学为主,教师有充分的余力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日语学习的风格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传授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及提供因人而异的成功学习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低成就学生本是应该更多受到教师关注的一群,反而却最容易被忽视。对待这样的学生, 教师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达到理想成绩。 例如,每单元的综合测验后,对于在考试中未取得好成绩的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修正活动,给予补偿的机会,引导学生明白错误并不是表示失败, 它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从而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自信心。 再比如,该校所采取的基础日语任课教师同时兼职副班主任的模式,教师通过走访寝室,心理访谈,召开班会等形式,不仅课堂上关心学生的学业, 同时在生活上也对学生关爱有加。 这种模式有效地帮助任课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在该校反应甚好,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3.2 通过参与活动, 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及责任感,发展个人信心

在众多教学组织方式中,针对日语教学的特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利于创造一个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培养, 为人际交往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合作交流学习的形式可以令易怯场的学生相对放松,也能参与到日语锻炼中来,激发了学习动机。 比如,《新编日语1》第十五课是关于料理的一篇文章。在学习课文之后,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这道料理你会做吗。请学生来介绍自己拿手的料理,并将做法介绍给同学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学生自发将做好的成品带到课堂上来并配以图片声情并茂地进行展示介绍。 可以看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个人信心自然得到增强[6]。

3.4 提升满足感,强化学习动机

满足感是动机的基石, 因为它确认了个人的努力及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强化了经验价值,并赋予未来学习目标崭新的一面。 这种满足感可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

3.4.1 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使学生感到被认可

日语专业学生基本上是“零起点”学生,基础日语教学的教师其实就是他们的日语启蒙教师, 无疑启蒙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因此,教师如果能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 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成功来自个人的努力和能力, 还使学生从成功运用所掌握的新知识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比如,批改作业时教师不是单纯的批阅正误,而是用日语给予一些描述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在学习风格及学习成效上存在着极强的个体差异, 教师需要尊重个体差异和意见分歧,尽量从不同角度肯定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关怀。

3.4.2 “授之于渔”,留给学生创新思考和自我验证的空间

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零起点”的情况,一般是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教师力求将知识点详尽地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 这无可厚非,可是知识讲授得过多过细,学生习惯于顺来接受,反而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果在课堂中突出重点难点,留有疑点,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梳理知识结构解答疑惑,学生才会在这个独自分析、解决和验证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内在的满足。比如,在分别讲完了「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的用法后,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这三者在表示推断的含义上用法有何种区别,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7]。

4 结语

ARCS 模式为激发课堂教学的动机构建了实用高效的参考框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此模式下的基础日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借鉴的。 此外,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简单地进行移植,ARCS 模式应用于日语教学尚在探索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日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