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2020-01-02周霓忻
周霓忻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卫生管理与基础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普及,“互联网+”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方式创新改革的突破口。 21 世纪的今天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可以在网络平台自由流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与学的活动都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开展, 由此衍变出了新的教育生态链。我国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为了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素养,需要结合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 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已经实施的英语微课、翻转课堂、幕课等热门教学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何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好的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挖掘教师的教学动能, 焕发传统英语教学的新活力, 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互联网+”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
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模式,选择多元化。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 以教师的单向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主要来自课堂和书本。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获取知识的来源多样化, 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搜集和查找各种英语资料,甚至还可以选择教师和学校,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具主动性和高效性。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使高校的英语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把翻转课堂、微课、手机课堂等融入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使教学活动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利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把枯燥的、静态化的文字知识通过动态化的、具体的图画、视频等形式来表达,使学生更容易加深对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强化英语知识的记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2]。
其次,以学生为主导,交流互动化。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网络多媒体平台, 不仅能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和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在现代“互联网+”的高校英语课堂中,不再是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变成了知识的双向传播,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反馈,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讲解,及时进行纠错与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教学网络平台更是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架起了桥梁,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 有问题也能在网络上寻求帮助, 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4]。同时,教师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校效果, 及时向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最后,以兴趣为引导,学习个性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很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互联网+”的应用,在课前课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自主学习[5]。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英语演讲比赛的作业,不限定主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查找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内容的撰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课堂上以学生的演讲展示为主,教师加以辅导,从而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习方式, 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激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6-7]。同时,网络平台上,海量的英语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学习,并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还可以加入对应的兴趣小组,大家一起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措施
首先,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延展性。
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与进步, 给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高校英语教师要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 来构建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加教学的延展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8-9]。第一,合理设计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视频的制作上, 高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微视频,综合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内容。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反复多次观看教师的微视频和课件,有问题及时向网络或教师寻求帮助, 学生还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来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教师还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 使学生提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上学生可以反馈疑难问题,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深度讲解重点学习内容, 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内化, 同时英语课堂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展示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在总结复习阶段, 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监督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第二,创设丰富的英语教学情境[10-11]。 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教学已经配备了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 在英语文学作品教学课堂上,可以播放由作品改编的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加深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词汇量,学习到纯正的英语发音[12-13]。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和乐趣,打造多元化的英语课堂,增加教学的延展性。
其次,整合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开展英语实践教学。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优化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整合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有效开展英语实践教学, 全面促进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与发展[14]。 第一,构建高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让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发挥最大化作用。 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要以共享性、便捷性、开放性为原则,以服务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优势资源为目标[15]。 一方面,让教师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便捷, 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库; 另一方面,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网络平台英语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互联网+”的应用,为英语教学走出课堂,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英语学习的一帮一活动,让学生找到国内外的学习小伙伴进行英语学习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外国学习好友, 不仅能帮助高校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促进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16]。 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设立英语聊天室,学生可以匿名用英语交流,并进行网络英语辩论赛等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评价和激励能反作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我国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注重学习考核的成绩。过程性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效把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学习结果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17]。 “互联网+”的大力运用, 为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可能, 教师可以借助观察记录法和档案袋法记录学生的学生过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18]。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答疑,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电子档案袋, 记录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的进步与不足。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19]。 对高校英语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需要结合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来综合考量。 学生自身也要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实施与反思的过程,对于评价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及时改进,对评价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奖励,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师生互评,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行为,学生可以反思学习行为,有利于营造宽松、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扬长避短,增加学生协作学习能力与团队的凝聚力,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学生自评,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行为。科学的学习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自己的不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