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肥料包装废弃物长效回收处理机制
2020-01-02仇美华梁永红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张 丽 仇美华 梁永红/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江苏是肥料生产和使用大省。农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农民或多或少存在着肥料包装废弃物处理不当的情况。随着肥料品种的多样化,袋、瓶罐、桶等肥料包装物越来越多,如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河道沟渠,或直接掩埋焚烧,势必对生态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同时影响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此后,江苏省明确推进全省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力争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目标计划
“十四五”期间,是江苏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加快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结合江苏实际,2020年将在贾汪、太仓、东台、姜堰等4个县(市、区)先期开展部级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到2022年,试点示范县(市、区)5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回收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意识,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和长效机制。
通过试点,全面摸清辖区内肥料包装废弃物种类、数量、处置方式等现状,明确回收处理与利用的目标、对象、路径及政策,坚持“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谁生产谁回收”,以市场为回收主体,由专业机构处置,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协同、综合建点、分类处置”回收利用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开展调查,摸清底数。全面启动对肥料生产企业、销售者近年来进销货品种、规格、数量、包装物类型,以及当地种植业农户用肥习惯与数量等调查,摸清全省肥料包装废弃物主要类别、数量、处理方式以及在农田分布情况,掌握肥料包装废弃物的底数。
明确责任,确定主体。肥料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的主体。引导肥料生产者、销售者在其生产和经营场所设立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开展肥料包装物回收。按照“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落实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收集回收义务,确保不随意弃置、掩埋或焚烧。鼓励销售者做好肥料进货、销售、包装废弃物回收三本台账。鼓励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供销合作组织、再生资源企业等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
综合建点,分类处理。根据县域或设区市相邻区域农药、农膜等农资废弃物处理情况,科学布设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做到综合建点、协同推进。已经设农资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点的,可将肥料包装废弃物纳入当地回收处理体系;还没有设立集中回收点的地方,要选择代表性强、交通方便、安全可靠的区域设点,其中基层农资销售网点需设置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收集装置,方便使用者交回肥料包装废弃物。根据肥料包装物的功能、材质和再利用价值,实行回收再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分类处置。
源头减量,统配统施。鼓励化肥、有机肥、复混肥等生产企业使用吨袋等大包装,尽可能统一桶装、瓶装的叶面肥、水溶肥等包装规格,定向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大规格包装肥料产品,方便包装物重复使用,从源头上减少肥料包装物的产生。鼓励肥料生产企业使用易资源化利用、易处置的包装物,探索使用水溶性高分子等可降解的包装物。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集中连片施肥作业服务,减少小包装肥料废弃物数量。
措施建议
统筹规划,建立农用塑料回收体系。以县为单位,根据县城农药、农膜、肥料等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现状和农业生产布局,科学论证,综合设点,统筹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相关工作经费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相关工作纳入有关部门、乡镇、行政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考核内容。有序有力建立专业化的塑料包装回收机构(站、点),健全农用塑料回收系统,催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经废弃塑料处理中心粉碎加工处理,形成塑料颗粒,进行其他塑料制品再加工循环利用。
制定政策,调动企业回收处理积极性。省和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政策,鼓励肥料生产企业或经销商设置肥料包装废弃物兑换(回收)点,实行分类处置,倡导重复使用吨袋吨桶包装。积极推进绿色环保型农资企业认证,获得相应认证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差别性标识及政策法规优先支持,如享受土地、水电、税收或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构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机制,引导建立专业化的塑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机构(站、点)。对符合总体布局要求、遵纪守法并实行“安全、高效”运作的处理机构(站、点)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处理各类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袋或者各类生活垃圾塑料袋,改善环境,造福社会。
借鉴经验,对标找差学习有效做法。近年来,我国农药、农膜等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已迈出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选择性地借鉴农药、农膜包装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鼓励农民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瓶进行新农药置换,回收农膜借助销售网点进行兑换等,对于推动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将大有裨益。从巴西、德国、韩国等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成功经验看,政府扶持、生产经营使用者参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市场化运作,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形式。
改革创新,推进新包装材料转型升级。目前肥料包装袋多由塑料、纤维编织物、纸制品等制成,除纸制品外,其他物质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同时很多新型肥料涌现,包装花样百出。这些新型肥料、水溶肥料的小包装肥料包装废弃物应是重点治理对象。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和化肥企业的科技资源,对肥料、农药等可降解包装关键应用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研究开发一批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肥料、农药包装材料。引导肥料等农资生产企业增加对新产品、可降解包装技术开发的投入,增强化肥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宣传,提升农民分类回收意识。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推送、新媒体,以及采取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肥料包装物无序弃置的危害和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提高肥料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利用肥料包装废弃物的意识,增强肥料生产者、销售者自觉履行生态环境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等使用者自觉捡拾残留废旧肥料包装物送交相应回收机构处理,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