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数据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中编辑能力的思考

2020-01-02◎吴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传统

◎吴 迪

(山西经济出版社 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年来,大数据在金融、商业、物流、医疗等领域都有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大数据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出版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如何将大数据和图书出版融合发展,是图书出版工作者,尤其是图书编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现状

(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冲击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各行各业对数据越来越重视。大数据(Big Data)的本质是信息时代对数据核心价值的再挖掘,它被大部分专业人士认为是计算机行业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这种技术变革,意为着计算机服务时代的来临,对数据的剥丝抽茧,也体现了大数据未来将对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信息社会里,各行各业都在大量产生数据。海量数据的获取、挖掘及整合,使之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我们每个人被源源不断涌现的海量数据推进信息时代。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超过50万个数据中心,体量仅次于美国市场,排名世界第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白皮书预测:在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63ZB。迅速膨胀的数据在持续增加,日益庞大的数据量使得其有效利用成为发展的关键。如何应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做好信息的甄别和整合工作并为出版所用,将大数据和图书出版融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必须考虑的重要工作。

(二)大数据带来阅读方式的转变

2019年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0%,与2017年的59.1%基本持平。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对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变化。

国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投入量,数字出版是重点投入领域。这就意味着传统图书出版即将面临革命性变化。首先,图书的出版形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出版形式不再受纸质媒介束缚,出版社不能单靠通过大规模复制书刊等实物产品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为在数字出版时代里,数字出版物拥有比传统出版物更便捷、更高效的出版方式,它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和传播方式构成完整的出版链,循环利用商业价值。其次,出版内容从传统的纸媒向数字化转变,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更多的真实素材,贴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够让人们拓宽视角、深入研析出版内容,结合动图、短视频,以及听书软件等新形式予以展现。

(三)传统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

目前,传统图书出版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即创新精神。它不仅表现在图书的选题策划、排版、宣传等方面,还表现在编辑审稿、稿件加工等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编辑工作人员都能在图书出版中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统筹安排,有效利用资源,进行图书出版的编辑加工工作。这就造成资源闲置,在排版、编校、印刷等多道复杂工序中出现出书周期较长、传播速度受限等情况。长此以往,将导致编辑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对图书市场把控不够,缺少对图书出版数据走向把握,从而导致图书出版工作质量下降。

二、大数据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对编辑的要求

(一)转换出版思维

从出版行业属性来说,“内容为王”一直是图书出版的重点。不论是在传统图书时代还是在大数据时代,提高书籍内容质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行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及时适应新的数据模式思维,对数据的挖掘和掌握能力要求更高。

出版社一向以图书为主,选题策划是核心;而编辑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图书的定位,即选题策划的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社出书的大体方向。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分析、整合、筛选,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深入了解、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市场需求,判断图书发展趋势;用新的数据思维模式指导图书出版。

(二)提升数字技术素养

在大数据出版背景下,必须提高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强化图书编辑的数字技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技巧进行图书数据的采集、挖掘、甄别、统计,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图书出版形式的创新、拓展图书宣传和营销,满足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对于图书出版的发展要求。

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快速了解图书的最新出版信息、学术动态、读者关注点,有重点地进行图书的策划和营销,将大数据与传统图书出版融合发展。一是可以利用大数据资源优化图书出版模式,使出版物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用大数据技术调动读者的视觉和触觉等感官,使图书的可读性、参与性更强,大大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二是将传统出版的优势发挥出来,编辑对大数据信息进行甄别和整合,用大数据技术定位不同的读者人群和作者团队。在经过充足的市场调研和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每一类用户量身定制符合自身兴趣的图书,做到一对一服务,开发具有深度内容的图书,提高纸质书籍的价值。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编辑工作流程

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更多的是影响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流程和理念。在传统出版中,对流程的控制管理难以具体化、数字化、标准化。传统图书出版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对书稿进行三审三校一读工作。在编校过程中,尤其是在图、表较多的书稿中,容易出现编辑错误。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传统图书出版的流程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环节的调整,可以适应多终端的图书出版。

虽然目前有很多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校对软件,可以有效地对书稿进行校对、查重以及核查引文、注释。但是考虑到编校软件的局限性,为保证图书的高质量出版,传统图书出版的工序不能减少,三审三校一读缺一不可。

三、结语

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图书出版行业实现产业化、数字化的关键机遇期。作为图书编辑要以数据为首要关注点,快速转变传统出版思维,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变化,立足岗位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己,将大数据和图书出版融合发展,迎接智能化出版新局面的到来。

猜你喜欢

图书数字化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老传统当传承
班里有个图书角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