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唱腔分类研究

2020-01-02◎肖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调花腔小戏

◎肖 洋 张 奥

(武汉市交通学校 湖北 武汉 430205)

黄梅戏诞生于湖北省黄梅县,成长在安徽的安庆区域,在湖北被称之为喔嗬腔、采子、黄梅调。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正式称为黄梅戏,在新剧目(如《天仙配》等)搬上大屏幕后,黄梅戏的影响已远达海外。

一、花腔

花腔又叫做花鼓腔,是黄梅采茶戏所接纳的主要曲调之一。常用于表演者在表演完毕后,向下面观众讨彩(一种讨要的艺术方式)的即兴演唱,后来衍变成凡是不用主调和彩腔的名称者,被统称为花腔。它包含的内容为专用曲调的生活小戏和插曲性曲调的大戏和串戏。

花腔的曲调有明快、朴实等特色,调式丰富、五声具全,又以五声徵调式为最多。花腔艺术特色即是演唱差异的调式色彩,然而却不会导致表演中表情的复杂反差。无论什么调式,它的感情色彩都是明朗的,充满着欢快、愉悦之情。繁多的调式不过是在演唱原本的基础上,为之增添色彩。

(一)小戏中的花腔

在小戏中,花腔一般都是被用来专曲专用的。这些小戏的花腔大多比较固定,具有独立的曲调,如在《夫妻观灯》《卖杂货》等小戏中都有数量不等的专用曲调。这些曲调之间各自独立,互不借用,着重表现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给人一种明快、流畅的感觉。

(二)串戏中的花腔

顾名思义,串戏是由数目不等的单折小戏串在一起所形成的,每一个小戏都是有着自己的“戏名”,并拥有一至数个花腔曲调。它们可以被拿来单独演出,也可以被串在一起演出。独立演出时仍可以叫做花腔小戏,串在一起就叫做大戏或者是串戏。

(三)正本戏中的花腔

富有民歌、说唱、歌舞特色的花腔,除了在小戏、串戏中所使用外,它在黄梅戏的本戏中也会用。本戏又叫做正本戏、大戏,在四十多个传统的正本戏当中,共有七个是使用花腔的,而且多数都是作为插曲出现的。

二、彩腔

彩腔又叫打彩调,源于该曲调是由四个前后相呼应,但又不等长的乐句所组成的单段体,也叫四平或者四平头。彩腔介于主腔和花腔之间,在正本戏和生活的小戏中使用较广泛。彩腔往往都是来用于“打彩”的,打彩是在表演过程中或者是在表演完成之后的一种不可少的程序,后来观众和演员都慢慢地接受了这一表演形式,渐渐发展成比较正式的一种表演。

彩腔的曲调欢快、流畅,曾在花腔小戏中被广泛使用,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的曲调联用。彩腔逐步发展,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腔格。

(一)彩腔的基本结构

彩腔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反复的单段体,可塑性比较大。虽然在唱词方面不如主调的深度和广度,但彩腔的适应性较强。从男女同台以后,彩腔的音阶排列、调式、调性和唱腔的基本结构形式相似;但为了表现出男女不同的音色声域,彩腔已经在旋律线上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自此男女的分腔就出现了。

(二)彩腔的板腔化乐句

彩腔的板腔化乐句可以分为四点:1.行腔:是一种为了感情的需要将乐句拉长的拖腔,运腔虽然不长,但具有声乐上的表现意义。2.迈腔:它是一种上句的形式,一般都是因为表演上的需要,如行路、观赏等位置的转移,将迈腔用来代替原曲调中的第三句,有一定的半终止感觉,比较适宜于演员做一些表演的动作。3.落板(落腔):在我国戏曲声腔中,“板”的意义多指速度不同的腔体样式,但黄梅戏的声腔含义除了不同速度的腔体外,对具有板腔式的补充乐句也可以叫“板”;严格来说,彩腔并没有自己的落板形式,它是通过两小节的锣鼓过门,把演唱速度放慢。4.切板:又叫截板,是黄梅戏唱腔中终止乐句的叫法,是落在调式主调上的一种全终止形式的乐句,大多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出现。

(三)彩腔的戏剧化板式

在黄梅戏发展中,为适应内容的需要,在彩腔的基础上发展了几种超出四句的形式,并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腔体:1.对板:又叫数板,多作为男女感情交流的时候,由相对称的上下句组成的,旋律比较稳定,变化不大,抒情流畅。彩腔对板唱词的格律一般都是用七字句和五字句的形式表现出来。2.流水板:是彩腔中的一种插段性的板式,速度较快,不单独出现。3.滚唱(滚腔):它从皖南的古老剧种青阳腔中的滚调吸收而来,唱词活泼,旋律简单明快,旋律不变,在板速上增加一些变化。

三、主调

主调是黄梅戏中重要的一个腔系。它又叫正调,是已经板腔化的声腔。主调中包括平词、火攻(八板)、二行、三行、仙腔、阴司腔等,为了与花腔、彩腔区分开并突出其重要性,称为“主调”。主调中几个不同的腔体,既可以单独出现、表现单一的情绪,又能串在一起联用,表现比较复杂的情感。

平词。又叫做平板、正腔正板、正腔正唱。在传统的平词剧目中,多数以一板三眼(4/4节拍)的中速和慢速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所以就形成了平词的曲调。在表现上具有肃穆庄重、优美大方的特点,旋律大部分都是为级进下行,变化较多、适应性较强,字和腔关系紧贴,善于叙述。平词既可演唱说唱体的十字句和七字句,也能演唱不规则的长短句。

火攻。又可以被叫做八板,实际上是一个板式的两种不同名称。习惯上把快的叫做火攻,慢的叫做八板,在黄梅戏中使用率最高。在调式、调性上也是男女分腔,基本结构是由四和对称的乐句组成。火攻可以单独使用,唱腔字多腔少,旋律粗狂、简练。

二行。是一种对称的双句体,比较适用于简短叙事、回忆和不安等类型的情绪,它没有完整的起板、落板等乐句。该腔不独立,出现时与平词、火攻等联用。在使用习惯中二行与平词、火攻一样,都是在同一个主音上。

三行。经过二行的发展,三行适用于短暂的情绪激动、紧张的叙述。三行与二行一样不能独立,常作为插段在火攻、二行、平词等联用。但同二行不同的是,三行不是单纯的上下句的双句体,而且三行一般为插段与火攻、平词联用。

仙腔。又名高腔或道腔(道情),传统戏中用在神仙登场的时候,曲调动听,优美。仙腔出自青阳腔,但发展至今已与彩腔、阴司腔关系密切,形成了不同情趣的姊妹腔。

阴司腔。又名还魂腔,来源于高腔。阴司腔由两个对仗而且不等长的乐句构成,传统戏剧中作为灵魂出场,或者是戏中人物垂危时演唱。阴司腔曲调较为低沉,能够打动观众的情绪。

四、结语

黄梅戏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唱腔的角度研究黄梅戏的构成,无论是花腔、彩腔或是主调,既有一定的独立性,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主调花腔小戏
化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主调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长白山的杜鹃花(花腔女高音独唱)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中国民族音乐中复调性的探究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李兰迪:99年的“小戏骨”
相逢在海边(花腔女高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