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与名实的“围城”
——《少年神农》主题技巧探析

2020-01-02陆永俊

文化产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炎帝情理神农

◎陆永俊

(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香港 100076)

1994年,作家董启章以《安卓珍尼》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首奖;同年,又以《少年神农》获短篇小说推荐奖,技惊四座,在台湾文坛获得瞩目。小说中存在三个神农形象,这三种想象背后实际指向由时间诱发的情理冲突,反映出古今文化的差异;同时,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比如叙事模式的深层统一。

一、神农的多张面孔:由文字诱发的身份困惑

(一)书本中的“他者”:和我同名的他者

神农有着多张面孔。古代的神农早于文字之前就诞生了,但此时的神农并非专指,被记录后才成为专名。一开始“我”没有名字,后来大家称我为“神农”,接着是“炎帝”,后来我又没有了名字。古书有记载,如“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①但过于简略的文字间接将古代神农异化为了“他者”,文中的“我”变成了“我影子的影子”。书本神农是位主动尝百草最终死于断肠草的“自虐狂”。文字记载里没有爱情,也无须爱情,因为神只需要神力与被崇拜。

(二)回忆里的“真我”:文字边缘的真我

古代名为神农的少年“悲哀源自于我是神农”②。这种悲哀是原生性的,哀于“不死”,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死是我的人生中承受的最大痛苦”③,甚至“生命对我来说是一个重担”④。而且由于古代神农的外形是“牛头人身”,因而开始吃草只因“无聊”⑤,与崇高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名为神农的少年是有爱情的,也曾浪漫渡水、潇洒远行。

(三)他者眼中“神农”:最熟悉的陌生人

文中存在三个他者。其一是古时他者。他们对神农投以“寄望的目光”⑥,因为神农能解决他者最关切的问题。其二是现代他者,以同学的目光代表大众。同学们觉得现代神农“肩上总挎着一个麻质环保购物袋,来回园舍间从不乘校巴”⑦,其穿着与行为都很古怪,甚至“有点不太正常”⑧。其三是代表亲密关系的恋人。在她眼中,神农是位有理想、坚守自己并总是正确、却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怪人,以至于她会认为“而我能够和他交往,甚至成为恋人,实在是一个奇迹。”⑨

神农有多张面孔。这是作者在小说开头布置的身份困惑:“起先,人们称我为神农,但我觉得我不过是一个少年。后来,我说我就是神农,但人们却说我不过是一个少年。”⑩即,说话者是谁?接着作者给出暗示“世界的没落,始自仓颉创造的文字”⑪。或许,生命本来就没有名字。

二、古今文明差异:由时间诱发的情理冲突

(一)有理无情的神:停顿的孤独与永恒的重复

文本可依据时间划分成古代与现代两部分。古代神农之所以不死,是因那时没有文字也没时间概念,生活就是重复,循环成了主题。所以神农的日常是送别子孙,无论是精卫、瑶姬还是共工、祝融,这些经历导致神农逐渐淡漠:神农不制止子孙操戈,只因神农“已不是炎帝”⑫。原来“炎帝”是职位,所以有义务,而神农只是个少年,所以可以旁观。然而,永恒的代价是孤独。这是神之痛。

(二)有情无理的人:易逝的痛楚与短暂的美好

现代充满了文字,也被时间包围;除现代神农自己之外,所有人都认为神农是人。因而,赵蕾会认为“我懂人情,他不懂”⑬。这也是为何她一定会对他吼出“你会死的!”⑭的原因。情很美,但代价就是易逝。这是人之伤。

(三)有情有理的梦:永恒的存在和不死的美好

文本里,古今文明冲突只有在“梦”中调和,而不是靠文本中西王母的金丹自杀或“断肠草”装死,也不靠文中记载的古时的野合⑮或现代的做爱⑯。事实上,全文只有赵蕾真正体会过情理的共存:大病使她在老家做梦想起前世,“醒来之后,我仿佛死而复生”⑰。颇为残酷的是,有情有理的永恒之世只可寻于梦中,因为只有梦才能暂时消弭文字与时间的权威。

三、技巧:叙事模式的深层统一

作者在主题层面,在不同时代设置了相似问题;在技巧层面,在不同时代布置了类似的叙事模式。

(一)相似的“探索”模式

文本中古代部分存有一张“寻药地图”。神农与累私奔离开家乡到“东海”(东),然后往西由北越“火焰山”渡“弱水”到“昆仑山”(中),再往东北至“涿鹿”,发现横木(天、地)已断,只好去“崦嵫”(西),最后回到家乡(出发点)。神农知道自己要的是“至毒之毒”,一路上虽总遇灾祸却终能避祸并有所得,如去昆仑时遭遇了共工诱发的大水,但在此时神农却在野合中体会到最终要找的“死亡的味道”⑱。

现代部分也存在类似的“求爱地图”。大致有七个环节:两次见面、三次约会、同居、四次冲突、大水诱发大矛盾、梦、生物球。这又可概况为五大阶段,即“相遇到相识”“相熟到相知”“爱与不爱的纠结”“爱得深与不深的困惑”和“最后考验:理解还是离开”。赵蕾找的是爱情,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危机也终能避开并增益感情。

(二)深层统一的冲突矛盾

古代神农在探索之前有过四个冲突。按时间顺序,其一是“究竟我是不是神农?神农是不是炎帝?炎帝是不是我?”⑲其二,为何在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她,而她也一眼便知是我?其三,作为茶女的累为何会掏出桃子且咬的唇上沾着润泽的汁液?桃子暗喻什么?其四,为何“我常常想,是文字害死了累的”⑳?

现代部分也面临四个冲突。其一,她的边际快感源于做爱,而他是播种。冲突在于担心“做爱不会有结果”㉑;其二,她不愿更多参与他的生活,因为她认为“人生是有限的,我总得有一点给自己”㉒;其三,文字与体验的冲突。她在学仓颉输入法,而他在体会《山海经》里“没法描述的那个世界”㉓;其四,她认为彼此存在情理冲突,这体现在那句“他行事有道理,我没有;但我懂人情,他不懂。”㉔

如果说古代与现代都存在深层统一的冲突模式,即“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可能、得出答案”,那么两者也存在相似的矛盾模式,即“神仙难死”与“有情不久”。古代的矛盾展现在“至毒之毒”不仅不能使神农死亡,反而使他变年轻。现代的矛盾体现在赵蕾爱上的是肉体凡胎的神农,体现在爱怨混溶的那句咆哮。某种程度上,前者是依托于神话、以男性视角、“从理的角度看情”展开的回忆;后者是建立在文章创作的年代、以女性视角、“从情的角度观理”展开的回忆。虽然看与被看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看的主体都完成了自我成长,被看的对象也都成为各自时代的注脚:神仙难死,有情不久。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㉒、㉓、㉔董启章:《少年神农》《安卓珍尼》,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9页,95页,96页,96页,96页,97页,110页,95页,95页,101-102页,122页,124页,102页,119页,119页,102页,99-100页,95页,119页,120页,121页,122页。

猜你喜欢

炎帝情理神农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情理之外
神农尝百草
致新敏队长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祭拜炎帝 世界华人的信仰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炎帝: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