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2020-01-02吕江洪魏江茹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管理学留学生教学资源

吕江洪 张 爽 刘 宁 魏江茹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0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来华选择经管类专业学习的留学生与日俱增,并已经发展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管理学课程正是高校经管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是传播中国管理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提高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结合亲身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体会。

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留学生来自多个国家,语言、文化、种族、年龄、信仰等各不相同,加上入学的筛选机制略有差别,导致留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需要先了解教学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对高校留学生的观察和沟通,发现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基础迥异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千差万别,不像中国的大学生是经过全国高考或者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有相对统一衡量标准,留学生却不同。总体上,留学研究生比留学本科生的管理学实践和阅历更丰富,但理论基础的差异取决于留学生的前期教育背景。部分留学研究生此前如果缺乏管理学专业知识,那么管理理论基础与留学本科生几乎一样。即便同样是留学本科生,由于国别的差异,有些留学本科生在高中阶段就选修过高中学校开设的管理学课程,快人一步对管理学课程有概貌了解,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另外,留学生的外语能力参差不齐,少量留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很优秀,但落笔写作错误较多。

2.表现欲望强烈

大多数留学生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精力充沛。课前他们会主动与老师们打招呼和调侃。课中不甘于默默地、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喜欢参与课堂、表现自我,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就愿意各种分享,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这些情景模拟的教学设计备受青睐。留学生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而羞于启齿,他们会创造性地想出各种表现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留学生也不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就草草应对自己的表现机会,他们会尽力争取酣畅淋漓地展示完毕才肯罢休。一些留学生不会因为语言沟通和理念差异的障碍而降低讨论的热度,他们会主动发问、以图代字,甚至面红耳赤地参与争论并以此为乐。课后他们谈论的热度不减,有些留学生还会继续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向老师咨询学习问题。

3.团队合作积极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留学生们热衷于团队作业的完成。相比较个人作业,团队作业更有吸引力,虽然可能出现极个别“搭便车”的现象,但多数留学生愿意通过团队获取更多智慧并达到减压的目的。留学生会根据问题导向灵活组队。他们喜欢互动性教学,团队正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团队内成员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学习和监督。留学生们通常富有团队组建与运作的经验,会按照规则迅速地寻找伙伴并取得成员的合作、积极地商讨团队学习的分工、踊跃地参与团队成果的展示。只要教学规则事先约定好,那么留学生们的团队学习过程几乎能做到自我管理。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需求

在与来华留学生的课内和课外交流沟通中,感受到留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有如下三点迫切需求:

1.管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无论是来华留学本科生还是硕士生都对管理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充满期待,尤其是MBA留学生,更加关注管理学课程的实践。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主要包含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等。实践课主要包括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涉及的课程有管理学案例分析、管理前沿综述、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模拟、毕业论文设计等。就课程的知识模块设计而言,基本沿用国内教学的知识点。以留学生“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知识模块主要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几个经典模块展开。这些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及知识架构都已建立,但由于留学生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不平衡。理论课的实践应用案例和实践课的实训平台都很缺乏,校内的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校外的实习实践基地都在需求之列。

2.与中国学生的管理文化互动

当前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是和中国学生分开进行的。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培养计划差别较大,考核要求和教学管理不一样,培养方案中有相同的课程也是分开上课。国内有高校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编排到一个行政班,如果培养方案有相同的课程就可以一起上课。笔者所在高校的留学生也有这方面的需求,特别是积极求学的留学生和一些汉语基础比较好的留学生,盼望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有机会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提高社会理解力。例如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当讨论全球化环境中的管理和多样性管理等主题时,需要有不同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碰撞交流。多数MBA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乐意与中国学生交流管理文化,学习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为今后能服务于“一带一路”中国企业打下基础。

3.管理学课程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管理类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而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很多来华留学生本科毕业会申请中国的硕士,硕士毕业还会申请中国的博士。他们渴望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了解教师的科研成果,或者任课教师将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有留学生建议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呈现具体的管理统计工具的应用,指导留学生硕士科研论文的发表,增加留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等等。

结合留学生的语言优势,以及外文检索、外文资料收集方面的能力,引导其开展管理学的科研探索,无疑是促进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问题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已经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等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待强化

目前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多数还是照搬以往的教学理念,采用国内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总体课时安排上是教师课堂讲授多于学生自主学习,忽视留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引导,教会学生学。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来华留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会特别留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方式的差异化。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投入大量精力,结合教师优势与资源,从过去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为主,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提供教学支撑体系转变。

2.本土案例与实践教学内容待完善

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大多数采用的是英文版教材,其中理论和案例基本是国外的居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实际上很想了解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单凭他们的能力收集相关学习资料有一定的难度,任课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开发和应用管理学本土案例和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既可以帮助留学生透视中国企业管理现象,又可以感知中国管理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相应的实习实践资源还未充分挖掘。愿意接受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实习实践的国内或境外企业相对有限,留学生不容易享受到中国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带来的便利。

3.线上教学方式和过程考核待丰富

高校管理学课程面向国内学生的线上、线下、翻转课程等教学方式已经非常成熟,但留学生的线上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这也是留学生们反馈强烈的问题之一。随着爱课程国际平台上线,首批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全部面向全球推出,越来越多的代表中国质量和世界水准的高校管理学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呈现,解除时间和空间对课程教学的限制。相应地,考核方式将做较大调整。当前的考核方式以结果导向的居多,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大。为了强化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初衷,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导向、多元结合,更能激发留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四、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应立足联系中外,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留学生培养之路。结合高校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管理学课程教学需求与现状,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优化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

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素材、试卷、课件、教学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教学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根据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教学资源的优化应当兼顾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就理论教学资源而言,首先需要开发高质量的英文版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和案例库,并在教学试卷、课件、文献资料、网络课程中反映出来。例如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组织”这一章内容讲解中可以补充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实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中国情境下的本土领导构念等。其次需要搭建线上留学生管理学课程知识体系,着重通识类、理解类教学内容,并提供完备的管理学课程资源目录索引。再次要提升线下课堂的教学水准,采用以高阶性的案例分析为主的课堂讨论或其他研究活动。从实践教学资源看,第一要加快高校管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为留学生管理学课程集中实践性环节教学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条件,第二要加强与国外中资企业之间的联系,为留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

2.打造留学生学习型团队

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突出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组建留学生管理学课程学习型团队。团队成员的学习互动可以弥补学习基础的不足,提高教学有效性。学习型团队的成员组成可以根据任务型教学或者项目教学的需要安排,人数不宜过多,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中国学生。团队协调人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要引导整个团队的学习行为与教学需要保持一致。学习型团队的活动包括留学生管理学课堂、中外学生管理学术讲座及中外学生的课后管理活动。学习型团队的活动有周期节点的安排,全过程学习效果应当列入课程考核的范畴。对于留学生来说,有机会参与学习型团队的成果展示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为了培养留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学习型团队的任务清单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诸如课堂的管理案例分析、管理专题分享、管理游戏环节、管理科研活动,以及课后的留学生联谊文化活动、管理文化学习互助小组等。

3.建设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是教学持续改进的纲领。参照中国学生教学管理制度,结合留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不让留学生教学管理边缘化。由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一般分在不同的学院完成,教学通常由各个学院负责,事务管理由海外学院负责,因此在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要有牵头部门进行协调和系统化管理。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应当明确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完善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工作规范及留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建立来华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体系。其中,留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工作规范包括课程建设、任课教师、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答疑与练习、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等内容。留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实施办法包括管理学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参与、留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证书认证等。

猜你喜欢

管理学留学生教学资源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浅谈管理学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