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第三空间”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思考

2020-01-02徐子雁任轶君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图书馆院校

徐子雁 丛 聪 任轶君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图书馆,山东 济南2501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图书馆运行模式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加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及教师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各类型读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功能服务,将图书馆打造成为更适合年轻人学习、休闲、社交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二、图书馆“第三空间”模式发展趋势

“第三空间”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提出,他称家庭居住环境为第一空间,职场环境为第二空间,城市的咖啡厅、音乐厅、酒吧、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是第三空间。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图书馆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从本质来说就是使图书馆从“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通过打造舒适的空间,提供社交和活动机会,承担社会功能,达到聚集人气、凝聚智慧和思想的目的[1](16-20)。“第三空间”最成功的案例当属星巴克咖啡,成功打造了星巴克的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前往星巴克不仅仅是为了品尝咖啡,而是为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不但提高了品牌形象,还形成了独特的星巴克文化。

图书馆的“第三空间”概念提出很早,概念很快进入中国,至少十年前我国就有不少图书馆业内人员意识到这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概念的推广却不甚顺利,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各地政府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可以说较早地实践了这一先进运行模式,越来越休闲化、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的跟进则比较缓慢,随着教育机构的不断投入,很多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纷纷重视馆舍建设与升级改造,为读者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完善发展,依托网络与RFID等电子芯片的发展,图书馆自助借阅逐步成为主流,各图书馆纷纷转变为全开放式的大流通模式,图书馆空间使用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新一代学生读者的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个性化、休闲化的文化氛围,特别是社会上各种娱乐场所,分流了前往图书馆的学生读者数量,促使图书馆积极改变,从单纯的学习场所向学习、休闲,特别是社交场所转变,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环境空间选择,吸引学生读者重返图书馆。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空间环境,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

三、高职图书馆空间再造方面的不足与优势

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有许多现实的条件制约。高职类图书馆老旧馆舍居多,改造潜力较低,改造难度较高。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资金投入有限,很难大手笔进行图书馆空间的整体改造升级。高职类院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必然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用最少资金保障基本功能的升级改造。

高职院校有独特的优势,图书馆的建设或升级改造有着明确的方向。高职类院校往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空间改造和资源建设方面可以紧紧跟随学院行业特色。同时,高职类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往往少于普通高等院校,同样规模的图书馆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用来升级改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普遍滞后,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反而成为优势,可以在资金规模充足的情况下实现跨越式发展,使用先进技术和建设思想,没有淘汰落后设备和运行模式的压力,甚至可以在部分项目上对普通高等院校实现弯道超车。

四、高职院校需要怎样的“第三空间”型图书馆

以人为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高职院校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科建设、校舍建设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作为学校内最大群体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热情较之普通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管理更加侧重纪律约束,对学生往往管理得多、引导得少。这种较为生硬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学生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作为“第一空间”的宿舍、“第二空间”的教室往往缺乏心理认同。在这种情况下,KTV、酒吧、网吧这样的娱乐空间,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网络社交这样的虚拟空间,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大量学生,反过来加剧了学生日常管理难度。

作为区别于学生日常起居生活的宿舍、进行课程学习的教室、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训基地的图书馆,在空间再造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提供丰富的课余生活、培养学习兴趣、进行文化内涵提升、提供人与人交流的社交空间、满足自主学习和特色教学等多种服务性功能。简单地说,学生读者来到图书馆,不仅是来“看书”的。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必须开放、自由、共享[2](5-7+10)。用亲切的馆舍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轻松的社交环境吸引学生读者。在此基础上对读者类型进行详细划分,主动适应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根据各类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场所或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资源和环境优势,以灵活多变的文化传播方式、轻松无压力的馆舍环境,满足学生的各种活动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承担着学校形象窗口的重要任务,用来体现学校建设成果、展示学校实力,因此相关特色化建设是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但这些建设要合理规划、量力而行,不能影响图书馆的核心功能,不能影响读者的使用体验,就不能以脱离实际的主观认识代替对读者需求的实地调研。一旦过度建设和开发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体验,就极易造成读者因为馆舍环境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而选择“逃离图书馆”,对脱离读者需求的投入越大,浪费也越大。

五、根据学院特色和读者需求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

各院校都有着鲜明的学院特色,在馆舍建设和空间再造过程中,要结合学院特色,确定改造方向。核心是做好图书馆环境友好度,同时根据自身资金情况做好功能取舍,制订长期规划逐步完成。

(一)特色馆藏

目前特色馆藏资源是各高校重点建设项目。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一般建校历史不够久远,很难有充足的历史文献,科研实力相对普通高校弱,教师著作往往无法成系统、成规模。高职院校的特殊馆藏应该针对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建立针对专业的特色馆藏资源,满足学院教学、科研、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行业收藏空间

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是行业特征明显,有利于建立行业展览馆(室),紧抓学院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为学生建立一个在课堂外对本专业或行业进行深刻了解的展览馆、博物馆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裨益。

(三)影音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资源越来越成为学生读者喜欢和乐于接触的资源形式,图书馆应该顺应潮流,为读者提供欣赏视频资源的空间。图书馆在建立影音空间的时候,应注意远离图书馆核心藏书或阅览空间,防止噪声污染。在日常使用上,可以播放各种文化纪录片,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小型课程或会议。

(四)读者休闲空间

读者休闲空间的建设是目前各图书馆都已经注意到且普遍建设的。不用拘泥于空间大小,完全可以设置在各种边角环境中。有分区独立广播系统的院校,可以在这些区域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形成温馨的休闲空间,让读者在学习之余有短暂放松的空间。

(五)公共媒体空间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担负着对读者进行国家政策等的宣传等,设立专门的全开放式媒体空间,区域内安装数字电视系统,实时播出新闻等电视节目。陈设上与读者休闲区域相似配置,环境轻松随意,切忌按影院、教室、阅览室的方式进行布置造成强制观看的心理感受。

(六)教师专用空间

在教师专用空间建设上,配备可满足教师读者休闲、备课的办公桌椅,可查询资料信息的电脑及打印设备。文献资料建设方面,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引进课程需要的专用资料、外文资料等。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配备小型会议桌椅和投影或电视设备在课余进行课程研讨或专业会议,打造一个以馆藏专业文献资料为主,满足教师在课余休息、备课、研讨的多功能空间。

(七)综合研讨空间

创客空间对高职院校不完全适用,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进行创业活动的还是偏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使类似创客空间的环境无法充分利用。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情景化教学,以及分组模拟等课程模式,需要一定的场景空间进行,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社团日常活动、会议的使用空间,充分做到物尽其用。

(八)自由空间

图书馆可以在边缘区域摆放轻质可活动的轻质阅览桌椅或折叠桌椅,需要进行多人研讨活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自由组合,满足课程需要或者读者社交使用。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非固定数量读者小范围共同使用,不会对其他读者造成干扰,在管理上只要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即可。

(九)专用学习空间

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舍条件,为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读者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读者对考证考级、专升本等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空间可参照部分高校的通宵学习室或收费学习室的模式,提供带有隔断的学习桌椅,配备台灯、饮水等基本设施,让使用者有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学习空间。这种专用的学习空间一定会吸引有学习动力的学生,舒适空间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引导或激励的作用,很好地活跃整体学习氛围。

除专用学习空间外,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专业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特殊学习空间,如绘图室、画室、语音室等。这些专用空间面积不需要很大,只要作为学院建立的各专业学习室的有益补充即可。

(十)电子空间

图书馆可以将公共电脑与检索机功能合并。采用云服务器架构在后台使用限制,只保留检索、电子资源查询、文档编辑等功能,可以开放USB接口或电子邮箱使用权限,满足日常使用。这种模式对服务器要求不高,完全可以用不高于相同数量电脑的经费建立一套云服务系统。对于有制图需求的学校,则可以在后台相应提高服务器配置,满足图形编辑等的使用。配合无线网络,实现分散布置,这样50个或100个终端点完全不需要占用相对大的空间,分散到整个图书馆内即方便随时使用,也不会多占用空间。

六、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有着和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和不足,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紧紧把握高职院校各类型读者的特点,充分利用新科技新理念。重视基层需求,满足多种功能。做好基层服务的同时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将图书馆打造成为环境亲和、顺应潮流、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前往,不同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此满足学习、科研、休闲、社交等各种活动需求的场所的多功能文化空间。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图书馆院校
图书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