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研究

2020-01-02杨海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培育考核党员

杨海霞

(1.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2.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00)

大学生党员结构复杂,从学历层次分,包括大专生党员、本科生党员和研究生党员;从年龄结构分,有青年党员、中年党员和老年党员;从有无社会工作经历分,分为有过专职社会工作经历的党员和从未有过专职社会工作经历的党员。该文所研究的大学生党员范围相对窄化,特指没有专职从事过社会工作的在校大学生党员。当前大学生党员数量比较庞大,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191.4 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 661.5 万名,占50.70%; 学生党员196.0 万名,占2.13%。2019年共发展党员234.4 万名,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106.8 万名,占45.60%;发展学生党员84.4 万名,占36.00%。”[1]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党员队伍整体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更加知识化、精英化;另一方面新发展的大学生党员在全年发展的党员中占比比较大,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新生代政治力量。但是由于大学生党员还处在知识储备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缺乏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其政治认知、政治立场和政治行动能力还不成熟。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环境、网络媒体真假难辨的碎片化信息都给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带来挑战。

1 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问题现状

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是指高校大学生党员对共产党政治属性自觉内化、 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身言行以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政治素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信仰意识和政治行动能力等。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一种观念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存在重业务修养和道德修养,轻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的现象,从而致使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动机扭曲化、政治意识淡漠化、政治行为形式化等现象。

1.1 发展学生党员偏学业成绩轻政治素养

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相关规定,党员入党前需要经历申请入党、组织考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确定为发展对象、 发展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6 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有严格时间规定和考察要求[2]。大学生一年级刚进校门,正好是满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关键年龄。党建联系人组织学生进行党建启蒙教育,鼓励他们提交入党申请书,把他们纳入组织培养和考察的范围。此时,很多学生对党组织还懵懵懂懂,由于从众心理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虽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此时他们还不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递交入党申请书后,高校党组织更多侧重于对申请人进行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的考核,学习成绩优良并且参加社团活动积极的同学往往最新被发展为党员。了解政党的政治纲领,是确认政党的政治目标与个人的政治意向是否吻合的过程。当前大学生入党往往忽视了这个过程,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以果为因的功利主义色彩,更多关注的是对今后的就业是否有帮助。

1.2 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

政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的内生激情,缺乏政治主体意识,缺乏责任担当。党员是一个政治身份,承载着政治信仰和政治素养;党组织是党员的家,承载着党员的政治梦想。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组织的家庭成员,肩负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和解放全人类的政治梦想。第一代中国共产党员从入党之日起就肩负着救国救民的重大历史担当,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甚至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现代社会,国家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新时代有新的使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当前政治任务的中心工作,培养中共党员的经济思维和专业素养也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当前,学生党员重专业能力、轻政治素养的现象比较严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生相比往往都领先,但是其理论修养和政治修养领先程度并不突出。

1.3 部分党员政治行为流于形式

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都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并且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剥夺党员的这一权利和义务[3]。但当前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权利义务体验感不强。在平常的组织活动中,发展新党员,正式党员举手表决;党代会中,选举党代表;平常的评奖评优中,投票表决等是党员直接行使党员权利的主要领域,一些大学生党员感觉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仅有的这些政治权利有时还会被主导,被支部书记主导,被上级党组织主导,学生党员往往缺乏独立的选择空间和判断权力。即使有些场合,主要负责人不发表言论提倡主导型的建议,选择权交由选举人自由决定,但是经常出现被选举人对于选举人来说是从天而降。这样的选择对于选举人来说也过于抽象,缺少严肃性。

2 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2.1 是增强个人信仰的需要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4]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一种情怀,一种关心他人,关心弱者,追求公平、正义,共赴美好生活的情怀是一种担当; 把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终生目标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能力。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是非、坚定目标、正确抉择的能力。这个情怀、担当和能力的实现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是支撑信仰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个人信仰是相融相通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民不聊生、山河破碎之际,痛心疾首,立志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靠的就是信仰的支撑和党性的真实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培育中国共产党党性的理论指导和信仰力量。马克思、 恩格斯的行动、 经验以及对社会的深入思考,成为指导我国大学生党员实践的行动指南;他们个人的修养,信念和执着也应该成为我们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向之看齐的伟大力量。提升政治素养,即能提升个人信仰,而且只有个人真实的信仰才能支撑得起个人超越生死,抵抗艰难险阻,朝着理想目标奋进。

2.2 是增强民族希望的需要

民族是由个体组成的,不重视个体的作用,整个民族就没有力量之源。个体在民族团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民族就有希望;个体在民族中发挥消极的作用,民族就有腐化、毁灭的危险。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族人民奔向共产主义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员的政治素养、 行动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决定了其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决定其是否能够带领整个民族团结奋斗,共同为建立安定团结、秩序稳定、幸福感强的社会制度而努力。大学生党员,是一个民族的新生代政治力量。大学生党员的 政治素养,决定了这个政党未来的政治主体素养和政治走向。因此,只有提升大学生党员的 政治素养,才能保证其今后在社会角色担当中,不跑偏、不腐化,能够带领广大民众在民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民族的团结稳定,和谐发展奉献才能,生发希望。

2.3 .是增强国家力量的需要

国家,是民众的家,是民众生活其中,共同经营,共同维护的家。国家作为一个主体,对内承担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为人民谋幸福的任务; 对外承担与他国和平相处,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地位的责任。国家功能的维持需要依靠国家力量。国家力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家力量依靠国家主体人民大众的力量和人民大众创造的科技力量。人民大众的力量是个体力量,个人力量方向一致,才能汇聚成强大的综合力量。个体力量如何汇聚成方向一致的国家力量,政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执政党方略得当,能够凝聚人心,大众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执政党如何才能确保方略得当,党员素质是最根本的保障。科技力量同样需要政党的正确抉择和政策支持,科技力量往哪个方向发展,国家的人力物力往哪个方向倾斜,不是科技本身可以决定的事情。大学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理应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领头人,领头人把大众往哪个方向带,决定了大众的力量往哪里使,领头人把科技往哪个发展引,哪个方向的科技力量就可能强,因此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对于提升国家力量,保障民众生活安康至关重要。

3 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困境

3.1 缺乏良好的培养环境

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修养培育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培育环境,既包括人文环境,也包括制度环境和实践环境。首先培育主体不够专业。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培养主要在各个学院,一般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学生党员的发展、党性教育一般是在支部进行。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党建工作水平对学生党员的党性培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各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对辅导员政治素养的要求往往满足于“中共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建工作能力的考察欠缺。辅导员上岗后有很多繁杂的日常事务,党建工作只是日常事务中很小的一部分,仅仅满足于学校的强制性要求例如党员培养、发展等。党建工作队伍的党建工作能力如何提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培养体制不够规范。近两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和修改了各级党组织教育管理、选举、考核、问责、纪律处分等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党组织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各级基层党组织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党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学习和执行中共中央文件制度时流于形式,文件精神领悟透彻性有待加强。而且高校环境相对单纯,学生主要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主,没有专门的渠道真正有效参与到政治事务。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培育效果,考核似乎只要党课考试时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即可,效果并不理想。

3.2 缺乏有效的培养路径

政治能力,是作为政治个体需要具备的符合该身份的基本能力。高校大学生党员不仅是高校大学生中专业学习能力的佼佼者,更是肩负政治使命的有朝气和活力的政治人。这个特殊的政治身份需要具备特定的政治能力。然而,当前大学生党员最为欠缺的就是政治能力。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主体性意识淡薄;二是政治理论知识欠缺;三是政治执行能力不足。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政治主体性意识淡薄,决定了其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没有先进理论的武装,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政治能力。由于政治意识的唤起、政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得先有氛围的熏陶,再有理论的传播,还要有实践锻炼。在高校当前的政治格局下,大学生政治能力的培养欠缺有效的培养路径,一方面,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不太专业的党建工作人员紧紧满足于上级硬性要求程序式工作的完成,能交差、材料好看、 汇报精彩并且辅助各种花样新闻报道就意味着党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党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就能得到肯定。培养主体和培养方式的任意化、随意性,培养效果的难以考核或人为故意扭曲考核标准,决定了高校大学生党性培育效果难以达成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要求。

3.3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对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具有促逼作用。制定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同处同一社会的人的言行举止,以达到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目的。规章制度既是权利保障,又是义务约束,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但是人往往热衷于行驶权利而疏于履行义务,因此需要奖励性和约束性考核制度促逼人行驶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考核机制奖励性和制裁性措施的制定正是为了促逼行为人既要行驶权利又要履行义务而制定。党员政治素养考核机制应与政治身份相吻合,与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相吻合,不能目标机制和效果考核机制两张皮。但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考核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是一种误导,对培育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有种隔靴搔痒式的无力感。

4 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对策

4.1 培育规范化

“党组织应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提高素质,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政治素养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内容到程序,每个环节都对政治素养培育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政治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不可能靠突击补习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立规范的政治素养培育机制,建构科学的 政治素养培育体系,是政治素养培育的重要保障。党性培养规范化需要从培养主体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时代性,培养过程的合规性和创新性来综合规范,以确保高质量的培育效果。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建立规范的 政治素养培育指导制度,对党员的责任意识、知识建构、工作能力等方面作出统一要求非常必要。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应培养大学生党员总揽全局的高度、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气度,检测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中国共产党基本规章制度的熟悉程度、业务知识的精通程度,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应变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主人翁意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政治素养培育体制还应该鼓励各级党组织根据培育对象的不同,在不违背上级党组织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制订不同的培育计划,尊重地区差异、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让大学生在接受党性培育的过程中“愿意读、愿意学、愿意悟”[6],“进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7]。

4.2 监督实质化

监督,是为防止政策不被有效执行,或者程序或措施失当而建立的督促机制。监督是一个程序,一个过程,监督过程的有效执行对于规章制度的权威性维护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监督机制出现形式化、疲软化现象。监督主体的反馈意见经常石沉大海,严重挫败了监督主体的监督热情,进而影响了监督的长效性。事实上,监督程序和监督机制必须也接受监督,人民是监督的真正主体,人民的满意度才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监督和被监督理念,时刻准备接受人民群众和专门机构的监督,对权力主体按章办事具有强大的约束力。监督不是只写在制度里,只满足于程序的简单完成,应该起到真正的权威性实效;监督不能只是监督活动是否开展,还应该监督活动如何开展,起到了何种效果。对监督者的监督可以委托给第三方来进行,以防体制内的相互包庇和得过且过。所有的制度运行要有完整的闭环,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制度的实效性来画句号。

4.3 考核科学化

考核指标是行动的指挥棒,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能够指引行为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反之则背道而驰。高校大学生党员 政治素养考核指标应遵循党员的基本要求,从党员应该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 组织生活参与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综合考核。程序规范,结果公正透明,并作为高校学生党员今后在党组织中承担职责的重要依据。具体要做到:一是考核内容科学化设置。高校大学生党员 政治素养考核内容既要包括业务能力、学习能力,更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政治主体责任承担意识,组织生活参与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各个方面,制定符合大学生党员身份的综合考核体系,考核应以“关注质量提升为导向,避免只是关注量化测评的考核结果和数据统计”[8],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有一个正确的指引。二是考核程序规范化实施。科学的内容需要规范的程序来保障。程序严格保障内容的严肃性和神圣性,程序流于表面再科学的考核内容也产生不了期望的效果。因此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考核程序每一步实施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并留下可查的过程资料,避免被人为因素左右考核结果。三是考核结果透明化公示和有效化利用。为了最大范围内听取群众意见,考核结果需要经过公示程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党员 政治素养的考核过程,这一方面能够让群众对党组织更加信任,另一方面能够使党组织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是他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考核结果如何利用,对共产党员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核跟激励两张皮,考核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考核不是最终目的,通过考核选拔出更加优秀的共产党员从事责任更加重大的党建工作,同时引领其他党员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是党的事业能够不断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培育考核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