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竹枝词·广东篇》中看广东的婚嫁民俗
2020-01-02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广东清远 51150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中产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中国诗歌,“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一类。竹枝词,古代又称“竹枝”“竹枝子”“竹枝歌”“巴渝曲”等,是我国古代颇具地方特色的民歌。竹枝词最初盛行于巴渝地区,许多诗人都曾以竹枝词的形式进行诗歌创作,据研究考证,第一个运用竹枝词形式创作的是刘禹锡。《乐府诗集·近代曲辞·竹枝》中说提到“《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沉湘,以埋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从刘禹锡往后,便兴起了一股竹枝词热潮,文人墨客们使用竹枝词的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创作。该文以《中华竹枝词·广东篇》为底本,研究竹枝词中所描写的有关广东婚嫁的风俗,希望能窥探出一些当时广东社会的面貌。
1 婚嫁过程记述
据《中华竹枝词·广东篇》中记载,粤地女子在未出嫁前,都不会把头发梳起来,喜欢披在肩上,作为她们未婚的一个标志。有诗为证:(清)彭玉麟在《广州竹枝词》中提道:“蕉叶青青蕉子黄,晓妆茉莉鬓边香。双跌如雪通街走,黑辫红绳未嫁娘。(粤俗未嫁女虽二十余,皆辫不梳头。)”因此,梳头跟不梳头便是粤女子婚嫁否的一个象征之一。另外,古代中国的爱情表达方式通常都很含蓄隐晦,只有在每年的乞巧节,未婚男女们才有机会见面,见过面之后,要是有遇到心仪的女子,男子便可请媒婆到女子家上门提亲。或情投意合的男女便可以在乞巧节这一天相互见面互诉情谊,而其他时候,未婚的女子大部分只能待在闺房,不能出家门。有诗为证:(清)江仲瑜在《羊城竹枝词》中提道:“年年乞巧届新秋,瓜果筵开水上接。到底鹊桥曾渡未,拟将此语问牵牛。”
若男女经媒人的撮合,在双方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准备成亲。女子在出嫁前,集聚族中善歌者共席歌唱,“先一夕,男女家行蘸亲友与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堂。”女子表示不忍离开父母,在出嫁前三天便开始哭唱。有诗为证:清代陈冲《岭南杂事诗钞》:“嫁前一月叹瓭开,多少亲朋赋别来。不敢吞声还饮泪,女儿临去重徘徊。(粤俗民家嫁女,一月前坐女堂皇,族戚群集,女哭而歌以道别,谓之开叹瓭(耽),又谓之歌堂。)”史梦兰的《粤东竹枝》:“金蹲银烛列歌堂,问是谁家新嫁娘。一树石榴全着鱼,暗零红泪溅罗裳。”而男方来迎亲时,男方需与女方对歌,唯有赢了后才能迎娶新娘。有诗为证:李调元的《南海竹枝词》:“谁家心抱喜筵开,迎得花公结彩来。不识疍家定谁胜,隔帘催换打糖梅。”除了新娘新郎会对歌外,新人还有雇请其他人在婚礼上唱歌的风俗,清代陈冲在《岭南杂事诗钞》中提道:“倡随匝月乐融融,侍奉高堂礼益隆。何用盲词将耳撩,痴聋才作阿家翁。(粤俗娶妇匝月,新人须雇盲妹唱曲,以娱姑嫜,谓之撩耳。撩耳冀聪,毋偏听也。)”广州地区婚嫁还有打糖梅的风俗,亲朋好友用歌声祝贺新婚夫妇,唱得越好者得到的糖梅也就越多。如(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自后连夕亲友来索糖酶淡食者,名曰打糖酶。一皆唱歌,歌美者得糖酶益多矣。”在新娘子过门三天后,粤地新娘子要从男方家回到娘家,称之为“回门”。粤地的新娘子“回门”还有送烧猪的婚俗。洞房时,如果男方察觉女方仍然是处子之身,三朝回门时便会给新娘娘家送一只大烧猪,收到烧猪的女方家人也会感到很荣耀,因此男方家送烧猪就以为着自己女儿的贞洁,否则就是奇耻大辱,从此抬不起头。杏岑果尔敏在竹枝词中提道:“嫁女归来忍泪痕,半优半喜自思存。爹娘第一开心事,最是烧猪送进门。”在清代陈冲的《岭南杂事诗钞》中也提道:“鸳鸯帐暖落花殷,私语声低蹙玉颜。来日门媚光耀甚,金猪载送彩亭还。(广州娶妇若贞,朝回门谢以金猪,每于婚前议定只数,以多为尚 故有呷烧猪之谓也。)”
2 婚嫁习俗探析
另外,粤地婚嫁在当地是特别隆重的一件事,从迎亲,拜堂礼毕等,婚嫁所用物品都十分重视,尤其喜好红色和金色。徐坷在《清稗类妙》中提到“粤中婚事所用之迎亲彩舆,有金翠辉煌者,有红缎平金者,以金亭翠亭陈设礼物,至其仪仗之鲜明,灯彩之富丽,诚各省所不及也。”由徐坷的描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粤地婚嫁的奢华确实是其他各省所比不上的。清代陈冲在《岭南杂事诗钞》中提道:“三生石上证良缘,舆仗纷陈翠羽鲜。毕竟穷奢非种福,春风澹淡月长圆。(粤人婚娶,舆仗饰以翠羽,风俗”奢华,所宜革也。)”清代江仲瑜的《羊城竹枝词》:“年终馈送尚奢华,彩盒肩挑倩小娃。新嫁娘矜新手段,芋头雕出四时花。”“十三行外胃人居,聘得新娘貌似珠。昨夜过门箫鼓闹满头花翠赤双跌。”“锦绷绣袱裹层层,酒酌添丁喜气腾。从此宜男联吉兆房中新点亚婆灯。”从这些诗句的描写中,无一例外地体现出粤地婚嫁的隆重和奢华。
在粤地,麒麟是一个非常好兆头的吉祥物,如果婚嫁的日子有点小不吉利,一般人家都会写“麒麟到此”四个红色的大字贴在门上和婚礼用品上,以祈祷得到麒麟的祝福,可以逢凶化吉。清代陈冲在《岭南杂事诗钞》中提道:“世事分明有夙缘,相关儿女最情牵。春风初入鸳鸯梦。便祝麒麟降自天。(粤省娶妇之家择日,或有小不利,辄用朱书。“麒麟到此”四字粘于厅门、彩舆以穰解之。)”
至于婚嫁的聘礼,在广东竹枝词里有这样的提法:(清)陈冲的《岭南杂事诗钞》:“防饥积谷比生儿,生女原同画饼痴。争得饼多来作聘,二春寸草答亲慈。(粤中定亲,先议礼饼、女家以多为体面。)”若是穷人家的女子嫁给富人作妾侍,本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妾侍的迎娶跟正室不一样,一般不会有很隆重的仪式,因此女子的父母便会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女子父母可以先跟纳妾者商量,先用彩舆鼓吹登门迎娶,至中途改装前往,这就叫作“半路吹”。清代陈冲在《岭南杂事诗钞》中提道:“妾本风前杨柳枝,随风飘荡强支持。果能引凤秦台住,箫管何妨半路吹。(粤俗贫家女作妾,恐邻里姗笑,先向纳妾者商明用彩舆鼓吹登门迎娶,至中途改装前往,谓之半路吹。)”
潮汕地区是粤地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在婚嫁习俗方面也如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广东潮汕地区有这样的婚俗,清代陈冲《岭南杂事诗钞》中提到:“也如牛女度天河,银汉无风易起波。隔住红尘飞不到,明明好事折磨多。(潮俗娶妇之家,辄选吉期。无赖探知,邀集数人于中途用红绸拦阻新轿,措勒银钱,始允放行,谓之栅轿。)”据说,在潮汕地区,有些无赖专门窥探新人们的婚期,然后集合一堆的无赖在新人们结婚的那一天阻拦花轿向新人们讨红包,给了红包才让新人们放行,这种行为谓之栅轿。
如果男女订婚后还没结婚不幸西去,在广东的风俗里谓之泻茶,有诗为证:清代陈冲《岭南杂事诗钞》:“偶把茶香泻玉瓯,非同覆水事难收。春风摇荡三生石,吹落桃花片片愁。”
粤俗定亲后,或男或女未婚而殁,皆谓之倒泻茶。新婚后三日,新郎和新娘一起回新娘的家里,谓之回门。关于粤地新娘子回门也有许多习俗,如清代陈冲《岭南杂事诗钞》:“天上人间傅会多,深情儿女感兴河。来朝乞取支机石,岳麓瞻云伴婿过。(粤俗,完姻后三日新郎同新妇往外家谒祖,名曰回门。外家必须邀亲友善于酬醉者款待新郎;男家亦遣能言善饮亲友伴往,谓之等双石。譬物仅有一,以石等而双之,犹伴郎意也。)”“三朝亲戚探新娘,去去担茶遣婢忙。线络挑来红捧盒,煎堆斗大好油香。(广州风俗,新婚三朝戚族往候,遗以饼饵,谓之担茶。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祖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米花。以糯粉杂白糖沙入猪脂煎之,名沙壅。以糯梗相杂炒成粉,置方圆印者敲击之,使坚如铁石,名为白饼。残腊时家家打饼,声与捣衣相似,甚可听。)”“白云飞处数徘徊,顾复恩深雨露培。佳节相逢增感慕,偷闲却为省亲来(粤中嫁女。于节后一日返母家补行贺礼,谓之钻节)。”
若是婚后生完孩子,粤地女子也要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娘家看望娘家人,清代陈冲《岭南杂事诗钞》:“珠光朗朗照人明,故事常夸似舅甥。地久天长期望切,最关心是渭阳情。(粤中嫁女。既妊娩后弥月携婴艳外家谒祖,归必给以猪肠、韭菜等物,取长久之义也。谓之祝抱。)”
3 结语
粤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中华竹枝词》的广东篇中对粤文化风俗的描写仅仅反映了粤地风俗的一部分,该文试从这一部分的描写可以窥见当时广东的婚姻习俗的一些基本面貌,为研究和传播粤文化做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