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工作探析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诚信意识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民无信不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为诚信在社会生活、外交关系和时代价值上的体现开启了多维视野,提供了基本遵循[1]。然而,当前我国社会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公民诚信缺失问题。2014年7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诚信缺失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作为高等教育学府的大学肩负重要的育人职能,必须承担起诚信教育的重要职责[2]。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那作为立身之本的诚信势必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3]。如何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是“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需要正确面对和严肃思考的课题。

1 目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涉及诚信事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和生活诚信。据了解,我国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少部分同学存在诚信缺失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业诚信方面。一方面是考试作弊时有发生。个别大学生存在学习懈怠现象,经常以各种理由翘课、抄袭作业等。考试作弊态势也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第一作弊人数逐渐增加;第二作弊手段逐步高科技,从准备小纸条、抄公式到各种高科技通信设备,甚至存在伪造证件替考的情况也偶有发生;第三作弊范围逐步增大,从普通课程考试作弊逐步延伸至四六级英语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更有甚者“职业抢手”的广告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是学术造假,存在论文抄袭、伪造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个别学生存在找枪手代写论文或者窃取他人实验数据及成果等现象。近期发布的《2018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显示,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的群体中74.71%的人是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其中后者占到了35.72%。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教育过程中诚信意识的缺失[4]。

(2)经济诚信方面。当前,大学生在经济活动中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骗取贫困生享有的奖助贷补,鉴于目前贫困生认定主要采取个人申报、组织审核的方式,个别同学钻程序漏洞、冒充贫困生占用特殊照顾;第二,拖欠助学贷款,近年来尽管学校不断加强诚信教育、临近毕业提醒按时还贷,但仍有个别同学毕业后仍不按时还贷,给学校、银行和社会都带来一定不良影响;第三,欺瞒家长索取更多生活费,个别学生以各种理由向家里索要高额生活费,往往用于谈恋爱、打游戏、无节制购物等,更有甚者通过校园贷等渠道获取短暂资金而造成严重后果。第四,骗取同学财物,有的大学生通过博取同学信任向周围同学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等[5]。

(3)就业诚信方面。一是有的大学生通过伪造成绩单、荣誉证书,虚构学生干部经历等来获取用人单位的信任。二是有的大学生与多家单位保持签约意向,一旦有更好的选择立刻违约,这样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一定影响。

(4)生活诚信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大学生不能做到真诚相待,虚构家庭背景、夸大个人能力等偶有发生;有的不能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就把责任推卸到其他同学身上;也有的不能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发生矛盾时不能真诚相待。自媒体传播方面,有的同学轻信网上谣言,不仅没有合理制止反而一同传播,造成不良后果。

2 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各种现象,反映出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缺陷。

(1)社会环境因素方面。首先,诚信机制尚不完备。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诚信机制体系,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仅靠道德进行约束,惩罚力度较小、犯错成本较小,没有达到震慑的效果。其次,个别过度追求高额市场经济也带来一定负面效果。个别企业过分追求高额收益,严重破坏基本诚信原则,采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手段收益,为整体社会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最后,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新闻媒体关于学术造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负面报道,也对大学生的三观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学校教育因素方面。一是没有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目前部分高校并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尚未把诚信教育真正落实到“三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或仅针对道德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了不诚信事件的发生。二是教育者本身的不当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学术造假、剽窃成果等学术不端事件频频发生,也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极差的影响。三是教育方式的不恰当。目前,信息高度发达,而部分高校的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缺少真心交流与沟通,导致诚信教育效果欠佳。

(3)家庭教育因素方面。一方面,部分家庭没有足够重视诚信教育。目前,我国仍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势必会在孩子诚信意识方面教育和培养不够。另一方面,家长本身的素质不够或者教育方式不当,也为诚信教育带来一定影响。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最重要的老师,个别家长不诚信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诚信教育,或者他们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各种无理要求,也是导致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

(4)大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诚信意识没有足够重视,对于失信后果不了解。个别学生认为诚信是自己的事情,是小事,往往在这种意识下会发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拖欠贷款等不良事件。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期,受家庭、学校、社会影响较大。如果他们长期接受的都是诚信意识不重要等不正确价值观引导,也是导致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之一。

3 提升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议对策

综上所述,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统筹协调,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等多方配合,强化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

(1)构建诚信运行机制,逐步改善社会诚信环境。首先,构建并完善诚信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出台和完善,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一律严惩,增加犯错成本。二是构建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联合政府、银行等多家单位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同时配套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制度,进而强化诚信意识的约束机制、提升大家的诚信意识。

其次,强化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和指导,严惩企业失信行为。不断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从法律法规的视角规范企业信用体系管理,强化监督和评定机制。

最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氛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开展诚信教育,可通过正面挖掘和宣传典型人物及诚信企业,在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也可以通过对失信案件的深度分析,加强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告诫大家要诚信做人。

(2)完善高校诚信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第一,高校需建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高校需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制度管理。通过诚信档案、相关制度政策及其他基本信息对学生有全面动态的了解,进一步管理学生诚信表现。

第二,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高校需弘扬诚信文化,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诚信文化的宣传和报道,尤其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诚信文化,努力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同时,结合特定时间节点切实开展诚信教育。如结合开学初和学期末开展诚信学风、考风建设,以学生喜爱的语言强调诚信学习、诚信应考的重要性,营造勤学、善思、笃行的优良学风。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高校需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考察,不断提升教师的诚信意识。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在学生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同时,高校需充分发挥班导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的教育合力,共同推进诚信教育。

第四,改进诚信教育模式,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思政课关于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将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同诚信教育相结合,运用生动有效的实践载体,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不断提升对诚信、责任等概念的理解,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强化沟通,发挥家庭诚信教育的堡垒作用。一方面,家校联动,提高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交流,家长需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将诚信教育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家长要提升自身修养,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家长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诚信做人,以合理合法劳动方式获取财富,为孩子树立榜样。

(4)挖掘自身积极动力,实现自身教育。当代大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尤其是诚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让学生自身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激发自身动力去继承和发扬恪守诚信的优良传统。同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充分意识到诚信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倡导自我修养,做好诚信教育的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诚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