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灾难”绘画题材对当下画家创作启示

2020-01-02周凹凸姚梦园周小儒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死神灾难题材

周凹凸 姚梦园 周小儒

关于大范围流行且死亡人数众多的传染病,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荷马史诗》文章开篇的描述,这里的疾病是阿波罗用来惩戒人间的手段,用神话来隐喻现实。[1]同样在《圣经》一书中对于“疾病”的记录也频繁出现,早在《旧约·申命记》中就有过记述“上主必用疥病、热病、疟疾、炎热”打击你,这些灾殃必追击你[2],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的斗争史。

一、西方“灾难”题材绘画作品中记录的疾病与死亡

以“灾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人类遭遇灾难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糟糕的精神状态,针对较早的雅典爆发的疾病,画家米希尔·史维特斯创作的《雅典鼠疫》就描绘了雅典城内发生的惨状,这场鼠疫持续了三年之久,画面中有仰天悲怯的垂死者,也有苦苦挣扎的幸存者,还有心心念念祷告的悲悯者,以及无法得到救治横死街头的病患,让观者感受到疾病的恐怖,这只是描绘了雅典城内暴发时的一个缩影。

到14世纪西方历史记载中最严重的疾病时期,欧洲几乎所有角落都被黑死病一网打尽,它传播速度快,杀伤力大,所到之处不分阶层、无论贵贱,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威胁。这个时期的绘画中大量出现以死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17—18世纪欧洲甚至美洲也爆发了很多传染性疾病,法国画家米歇尔·赛尔作品《1720马赛港鼠疫》就还原了马赛期间,城市港口堆积起的成千上万的死尸。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的又一次出现了噩梦——西班牙流感,艺术家埃贡·席勒甚至将自己塑造成圣塞巴斯蒂安的形象,表现画家本人战胜疾病的勇气。表现主义画家蒙克有《患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的作品,因为流感带来的焦虑日复一日的加深,其作品主要描绘了疾病与死亡的主题,将罹患疾病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如今,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仍然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艾滋病、疟疾以及现在正在全球全面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等。画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记录时代的生活,在这些由疾病与死亡串联在一起的灾难性的绘画作品,真实地呈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绝望和挣扎,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感受。这些没有被现在人们经历过的灾难,被艺术家画作所记录并留存下来,是反映过往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前人留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艺术财富。

二、西方“灾难”题材绘画作品中呈现的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家善于运用具象、直观和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刻画人们所见不到的过往的环境和景象,这样的手法往往能够在视觉上带来绝对的震撼。例如画家安·让·格罗根据1799年拿破仑东征叙利亚途中的史实制作了《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这幅作品运用直观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极具艺术渲染的技法,巧妙地突出拿破仑伟岸的形象,描绘出了垂危者想抬头看一眼统帅的激动心情,画面强烈而又细腻逼真的情感描绘,让画面极具史诗感,是灾难题材绘画中极具表现力的作品。

在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泛滥时期,隐喻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画面中的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画面中死亡逐渐演化成了死神的形象,这些骷髅死神手里拿着镰刀或是沙漏。死神的形象可见于诺曼底公爵波恩所著书籍《圣诗集和时祷书》,书籍中绘有《三个活人遇见三个死人》,画中的死人对活人说:“我们曾经像你们一样,现在的我们就是将来的你们。”德国艺术家汉斯·霍尔拜因《死亡之舞》的一系列版画作品中,同样生动地刻画了死神侵入了34个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教皇到医生到犁地的农民,表示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画面中各自部分都具有其不同的隐喻性并且和谐地组成在一起。这一类的作品,能够启发观众思考,使这些隐喻性的符号从而变得更有意义。

人们通过死神的形象来告诉大家灾难对人类的影响,死神仿佛控制了人们的生命,艺术家也通过作品讽喻社会现实,善意的提醒人们如何看待当下的世界。这些作品是艺术家们对当时世界的真实写照,代表当时人们对世界悲观的看法。现在灾难的来临,再也不能击垮大家,大家也不再像中世纪的人们那么悲观。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奋战在一线,当代艺术家们用画笔记录了真实的当下,这些最美的人正在被艺术家用画笔记录着。

三、西方“灾难”题材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当灾难的出现导致大量的死亡时,人们内心会因为身边每一个生命流逝感到悲痛。画家若斯·列菲林西作品《圣塞巴斯蒂安代瘟疫灾区向神祈祷》的作品,描绘了死亡和毁灭的场面,到处都有疾病的影子,白色棉布裹着的尸体,人们在旁边用祈祷诵经的方式表达绝望和沮丧的心情,悲剧性的感知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直视。

灾难题材绘画不一定能给人美好的视觉审美或愉悦轻松的情感体验。因为人们不善于直面死亡的画面,但它的出现却能直击人的内心深处。画家老彼得·布鲁盖尔的作品《死亡的胜利》描绘了一群骷髅大军过境的恐怖景象,画中的所有人都被杀,画面充满了硝烟,这些天灾亡灵军团就像中世纪时期让全世界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画面具有历史性且又具有超自然题材的具象化,从而具有传神的戏剧表现,又结合了人类史实延伸出无穷无尽的想象,从而给予观众的灵魂以无限刺激。

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就像死亡的胜利类作品中最后都展现了人类都被死神驱赶至死,也代表人类终将被死神战胜。这一类特殊题材的绘画无疑会将人带入死亡的恐惧之中,不过艺术的救助更多是在精神层面,刺激我们麻木、单一的意识,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做到的是压制自我的恐惧,就像海德格尔曾提出“向死而在”的观点,对于恐惧的战胜使人得以超越,圣塞巴斯蒂安无私的献身精神给人一种强烈的崇高感,圣人圣塞巴斯蒂安在日常生活中“先行到死中去”,获得“真正的向死而在”的境界,他作为人从而得到自由,并拯救了人类。

绘画中的圣塞巴斯蒂安代表着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他们的行动激发了我们内心的崇敬之情。艺术作品不是单纯地去表现悲剧或者是恐惧,欣赏者要学会透过表相去挖掘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在悲剧中或许饱含了崇高而丰富的灵魂,在恐惧中饱含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坚定决心。在面对灾难时人们应该化悲愤为力量,让自己化身圣塞巴斯蒂安,变成正能量,把死亡变成动力,就像孔子说得“未知生,焉知死?”从而鼓励周围的人们积极面对坎坷严峻的形势,一起对抗灾难。

四、西方灾难题材绘画对当下创作作品的借鉴作用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面对死亡时手足无措的窘境,对这类疾病带来的记忆也逐渐消退。早期人们对于疾病的记忆是与死神跳舞,或者是丁托列托作品《医院里的圣洛克》中所看到的人们与病魔抗争的画面,痛苦不安、绝望又无奈;又或是画家戈雅的《瘟疫医院》描绘的那样,画面色调灰暗朦胧,窗口射入幽微的光源,给人以一种压抑的感觉,患者们陷入了黑暗,哀伤的情绪从画面流淌而出。悲伤、压抑、黑暗、无助是早期绘画对疾病的表达。

医疗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对于疾病和死亡不再那么恐惧,对死有了新的态度和认知,死亡与生一样重要,它被当成生命的平衡与循环,使绘画的主题由恐惧转而关注表现科技与仁爱,伦勃朗就曾为这一主题绘制过《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的作品,这幅群像画作是描绘阿姆斯特丹的外科医生。大家在专心致志地学习知识,公开解剖的场景逐步进入人们的画面,科学科技给人类带来了生的希望。

不同时期灾难题材绘画作品都呈现出欧洲当时深受灾难影响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深度,但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宗教式的祈祷还是对恶疾的救治,这些涉及灾难题材的绘画的作品都散发出温暖人心的光芒,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西方艺术家们在表现灾难题材绘画上更追求一种深层次的思考,这些作品中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艺术作品绝对不是为了表达绝望与哀伤,而是希望通过绘画作品,以画为鉴,使人们对于灾难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让我们直面并深触事情发生的本质,用视觉图像呈现对人类社会现实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更深的含义——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够获得永恒的平衡。这些艺术语言因特殊画面表现的植入而产生转化,使观众感受到了死亡与疾病之外的意义,便是让人成为更好的生存者,传播出爱与希望,表现出对生命的关怀。

五、结语

真理隐藏于绘画之中,面对全球性的大灾难,这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存在的意义是对生命的关怀和思考,从而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它除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之外,还是人们回首面对历史和过往时的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每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死神灾难题材
雷击灾难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死神来了地球版
邸弋:创一番事业,用从死神刀下抢来的每一分钟
THREE BODY THE THIRD
死神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