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研究
2020-01-02王浩
王 浩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我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全面实现科学文化水平的建设。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党的建设予以重申,将党建工作科学化建设纳入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阵地,更加需要对党建工作科学化予以高度重视,大数据时代更加如此。做好党建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建设的引领,才能发挥高校教育作用[1]。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变化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与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有所区别,其不再是定性分析,而是融入了大数据分析,这使党建工作的内容发生了一部分变化,并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也能够从时代角度探索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这是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一)数据量化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环境下,党建工作的开展已经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更加具象化,以数据方式呈现,这与传统环境下单纯进行定性分析不同,数据可以直观看到,并让党建工作量化,让党建工作的开展“有据可查”,这样一来高校各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都可以以数据的方式来进行衡量,这样可以让高校党建工作得到更加客观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措施的严格执行落实。
(二)精准预测
大数据技术所具备的分析功能,可以对采集的党建工作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整理与分析,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内容进行调整,并结合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改进,在此基础上能对工作的发展方向及趋势效果做出准确的分析研判,从而为高校党建领导者的工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能够对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予以准确把控。
(三)个性构建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功能丰富且独特的党建管理平台,能够让不同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从而有效地吸引党员积极参与到高校组织的各项党建活动中来,极大地提升了党建工作的质量,让党建工作创造出更多的实效,也让党建工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党组成员也能够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党建活动中来,实现了各层级党员的沟通和联系。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前些年的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近些年很多高校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予以重视,并获得很大程度的进步,并对大数据技术予以应用[2]。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并非“完美无瑕”,很多问题依然存在,并急需解决。这就需要对党建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开展提供基础和依据,才能让大数据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融为一体。
(一)制度建设需要细化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充分应用,需要工作人员数据管理思维的更新与转变,其必须要善于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来从事各项党建工作的管理。大数据应用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和充分的便利,让党建工作信息得到高效及时的公开,从而为党建工作的研究部署和执行落实创造有利条件。但是,这些都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大数据模式下的党建信息数据管理制度来作为支撑。但是,目前的高校党建工作管理制度的内容过于陈旧,难以让制度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这就导致在具体的党建工作的大数据操作应用过程中,没有明确完善的制度来作为依据和约束,导致很多党建工作对大数据的应用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先进的技术应用必须要有先进的制度来提供支持和保障,高校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党建管理制度建设依然需要加强和完善。
(二)思想建设待于引导
虽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得党建工作的过程和效果更加高效和严谨,但思想偏差的存在也会让不利影响蔓延,造成大数据技术应用效能降低,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价值。目前,有的高校的党组织负责党建管理的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大数据管理意识,未积极将党建工作信息予以共享和公开,信息沟通不畅通,以保护数据安全的名义来刻意进行信息数据的封锁,或者对大数据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仅注重对数据信息的收集,而不注重对信息的分析研判,从而影响了信息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如果高校党建管理工作不能在意识、理念、方法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认识,那么必然会导致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出现一定的偏差[3]。例如,有的高校的党建工作所运用大数据的方法依然较为落后,对信息数据的利用未创造最大化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高校党建工作只会取得“量”上的发展,而无法实现“质”的进步。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党建管理团队无法及时扭转观念,侧重于对数据进行表面化的分析,那么必然会阻碍新时期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确保其能够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掌握丰富的大数据技术的操作应用方法,才能更好实现党建工作开展。
(三)数据责任急需明确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注重数据价值的发挥,但是也存在着过于强调数据作用的缺点,这样会让党建工作的人性化、灵活化程度不足。因此,针对这些“冷冰冰”的数据的应用,需要在党建工作的具体开展中添加考虑人性化的因素。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虽然注重运用数据的功能价值,但是不应过于依赖数据,应当要充分考虑到各级党组织、各党员群体等之间所具有的个性化问题,要站在人性化的角度来制定工作决策。但是,当前党建工作开展依然存在对数据的应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往往是一名党建工作人员同时承担着多项工作任务,由于其工作精力有限,如果出现信息数据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对一人进行追责,或者使得问题不了了之。由于信息数据管理责任不明晰,无法建立公平合理的良性工作机制,从而使得党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影响。
(四)建设方式亟待创新
在以往的党建管理工作实践中,所能够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从而影响了信息数据价值的开发应用效果,从而无法为党建工作的部署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证。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后,虽然为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由于党建管理者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开展模式依然较为单一,无法有力推动党建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开展路径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需要沿着科学化发展予以渗透,让大数据技术发挥作用,让高校党建工作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实现细化制度建设、引导正确思想、明确数据责任、多样建设方式的推动,让工作顺利进行,让高校占据教育高地[4]。
(一)细化制度建设
第一,为了确保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得到更好应用,需要做好制度建设,尤其需要将制度“做细”,才能为党建工作者对大数据的应用操作行为提供明确的规范。特别是要对信息数据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进行严格管理。党政机关的生活需要纳入到制度中来,借助大数据系统来对党员的政治生活制度予以严格规范。第二,做好民主集中制的渗透,领导既要发挥带头作用,还需要做好集体决策,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让党政领导干部的作用发挥出来,比如,领导可以通过会议、讲话等多种方式将制度内涵和精神贯穿其中,加强党政课程开展,做好制度宣导。第三,加强“仪式”制度建设,通过诸如给党员过“政治生日”,与党员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并了解党员对于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党政制度下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二)引导正确思想
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还要注重就党员的思想工作予以关注和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了解党员思想动态。一方面,要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党员网络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党员的数据信息,并对数据深入研究分析,剖析党员的思想波动。另一方面,注重党员日常生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党员生活工作中的表现对其思想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思想隐患,进而做好党员思想工作的引导和疏导。此外,党政干部还要注重对党员的生活予以关心和爱护,给予党员生活中的困苦予以帮助,给予党员最需要的支持,这些工作能够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让党员的思想沿着党组织的引导而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明确数据责任
大数据技术想要实现合理规范的运用,明确数据管理者的工作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必须要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来建立明确严密的信息数据使用规则,并做好责任的落实,防止数据信息的外泄和技术的滥用[5]。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由从事党建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负责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传输和保存,因此,必须要对高校党建工作团队的成员所承担的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要注重对党员的信息和资料予以严格保密,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诸如增加密码设定的复杂性,设置专人进行网络数据负责等,通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的学习和提升,确保大数据技术得到规范合理的使用,实现信息安全的万无一失。
(四)多样化建设方式
高校党建部门必须要深化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学习更新自身的理念,切实将大数据技术理念应用到党建的各项工作中来,建立形式统一、内容丰富的党建大数据管理平台,确保高校各级党组织、党员的工作活动、思想状态等在平台上得到快速准确的收集。比如,在网络中进行党课教授,让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党课学习,让党员能够在网络中接受思想洗礼。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党员活动的开展,让党员能够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并通过网络汇报的方式就组织活动参与的感想予以反馈,借助这样的形式来实现党员思想建设达到更多样化的教育引导。
四、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规范合理应用,能够有力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因此,高校党建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应用操作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创新思维方式,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下党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做好党建工作信息的安全管理,提升党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管理服务平台,以此来共同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快速提升。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引领的重要指引,是教育思想建设的指明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予以不断推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