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老有所忌”
2020-01-02段扫平
◎段扫平
人的一生,总有些不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也有些独特的不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对老年朋友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大。所以,老年期的情绪、行为方面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当今,人们都在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欲使晚年生活不为琐事困扰,人到老年还应当做到“老有所忌”。
一、忌无所事事
人老了一定要有事情做,量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精神状态要保持一个永远进取的势头,也就是要提起精神。要承认变老的事实,老人服老,要注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有事情做的基础上,心理上保持一点小压力,一定的紧张度,就能稳稳当当地活动,避免透支健康,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断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和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二、忌随心所欲
人步入老年后,机体逐渐老化,有别于青壮年,生活上要放慢节奏,如行走、起居、进食、解便、体位改变、运动、休闲……急不得,不能随心所欲,由着性子来,要突出一个“慢”字,养成慢节奏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能减少疾病、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保持身心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忌倚老卖老
人到老年,见多识广,他们丰富的见解和经验对家庭乃至社会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这种见解必须是经过事实证明正确可行的,否则老人仅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用处,并强行要求晚辈照此行动时,不但不能取信于人,反而损伤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倚老卖老是完全要不得的。一个人受不受他人尊敬,完全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让人尊敬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倚老卖老,一旦没人买账,就会自找麻烦,就自然不利于身体健康。
四、忌健康上逞能
谁健康,谁不健康,只能是比较而言。有人说:“我的身体铁打的一般,从来没吃过药片,活到八九十岁没问题。”这是自夸。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健康状况如何好的大话,谁也不要说,健康状况再好,也不可能永远不生病,无论是谁,也不管眼下身体多么好,都不能忽视自己的健康,不管自己的身体出现什么状况,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既不要害怕,也不要不在乎,而是要积极慎重地进行治疗。即便是得了严重的慢性病,控制得好,生活质量同样也有保障。在健康问题上,千万别逞能,有病就治,无病预防,才是真正的明智。
五、忌苛求
不要总对别人高标准、严要求,太过苛求就会失去朋友,应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别人未必都有错,自己也不是什么都对,应学会适应环境,明智做人,眼前的世界才会阳光灿烂。同时,对自己也不要过分苛求,人老了,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高,要这要那。应将人生目标锁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顺其自然,懂得善待自己。对儿孙也不能用那些老观念、旧传统来看待和苛求,要顺应时代变化,为晚辈做表率,一个善待自己,又能善待他人的人,最终会得到更多人的善待和欢迎。
六、忌攀比
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不同具体条件和环境,结果就会越比越气,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由此产生不服气念头,心理上不平衡。其实,人与人永远没有可比性,你有你的快乐,他有他的烦恼,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许会成为他人羡慕的目标。工作上要上进,生活上不攀比,自己认为可以了便知足。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去排解烦恼,寻找乐趣。尤其不要在钱上争高低,要珍惜已经获得的,这样心理就能保持平衡了。
七、忌与社会脱节
老人心生孤独感、空寂感,切忌闭门不出。不要整天呆在家中,自我封闭,要走出家门,主动出击,参与社会活动,与亲朋好友多联络、多聚会,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活动中,就能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融入周围普通的人群中,愉快地度过晚年。
八、忌盲目跟风
有些老年人,特别喜欢参加养生讲座,看养生书籍与养生电视节目,听到自己认为好的养生方法,马上就回去实践,结果往往是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其实,养生保健是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学问,也是十分个性化、系统化的,要因人而异。即使社会上十分流行的养生方法,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最好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譬如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爱好、生活环境及身体状况,博闻善择,具体分析,辩证对待,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根据医生建议来操作,不能人云亦云。
九、忌勤俭节约太过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好事,无可非议,但过了头就不好了。健康高于财富,应关爱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掌握科学的消费方式,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所创造的快乐。人老了,图的就是一个健康和快乐。因此,合理有度的消费是有必要的,这既能给自己带来健康,也在某些方面免去儿女们的牵挂。人到老年,生命的日历没有几页了,人生才更加宝贵,别让影响生命的各种不良因素存在,明白哪些事不该做、不能做。为了安度晚年,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九忌”上下功夫,让生活更充实、更欢快。置身于无忧无虑的氛围中,哪有不长寿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