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商业思想来源与内涵研究
2020-01-02魏明贺
魏明贺
盛宣怀出生于1844年,正赶上了中国落后挨打之际;成长于国门洞开、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之时。生长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盛宣怀和当时众多的仁人志士一样,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摆脱亡国灭种的命运。正是这种爱国情怀指引着盛宣怀深入思考现实,努力付诸实践。盛宣怀一生专注于兴办实业,被尊称为“中国商父”。他的商业思想形成于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中,顺应了当时发展民族实业的现实需要。他参与创办的一系列近代企业奠定了近代民族实业的发展基础。
一、盛宣怀商业思想形成的背景
盛宣怀商业思想的形成是在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和个人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社会的巨大变迁是他思想形成的宏大背景,而家庭影响和个人经历则为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
(一)社会变迁
1844年11月,盛宣怀出生于江苏常州。当时清政府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惨败,中国已经开始了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天翻地覆的动荡给当时的国人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虽然盛宣怀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的家庭生活十分优越,但是置身于如此动荡的时代,盛宣怀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官宦子弟的思想。
晚清的科举制度早已经腐朽僵化,不再能为清廷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但仍有大批的读书人为了仕途功名坚持不懈地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年轻的盛宣怀却并没有把仕途功名看得很重。盛宣怀仅中过秀才,参加过三次乡试但均未成功。事实上,后两次应试时,他已经在全力经营近代实业了。时代的变革使盛宣怀更加注重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不是去追逐功名利禄。这成为他形成经世致用思想的时代背景。
列强的侵略使盛宣怀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真正让他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现状的是席卷大半个中国、震撼了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避战乱,年轻的盛宣怀经历了乱离转徙的生活,了解到了下层民众的艰难处境,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致使他一生都专注于实业和赈济两件事。
(二)家庭影响
盛宣怀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盛氏一家都有功名官职。他的祖父盛隆曾官至浙江海宁知州,盛宣怀从祖父那里受到传统的封建教育,拥有深厚的伦理文化基础。他的父亲盛康曾官至湖北盐法武昌道,盛宣怀在湖北父亲任所居住的几年生活,奠定了他一生为人做事的基础。盛康受常州学风的影响,注重“经世致用”,编有《皇朝经世文续编》一书。父亲的言传身教对盛宣怀商业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在父亲的鼓励下,盛宣怀也开始注重研究近代社会经济现状,学习外来先进思想和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盛宣怀的商业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三)个人经历
1870年,26岁的盛宣怀经父亲盛康的朋友杨宗濂的举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颖悟洞彻的盛宣怀很快就凭借自身进步的思想和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卓越能力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并委以重用。盛宣怀成为实现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得力助手之一。在李鸿章的扶掖下,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盛宣怀成为洋务实业企业的督办者。在李鸿章幕府的这段经历使盛宣怀的商业主张得以付诸实践,成为他一生专注于创办实业的起点。
二、盛宣怀商业思想的特点与实践
盛宣怀一生都致力于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并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思想。可以说,他受父亲影响而形成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其商业思想的基础;而伴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以及个人经历的丰富,他对经营实业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努力付诸商业实践。
(一)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是盛宣怀商业思想最核心的部分,父亲盛康对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父盛康置身在急剧变革的时代,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深入思考,加之受到常州学风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是指要立足国情现状,深入思考社会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他反对恪守早已经不再适应近代现状的封建教育,提倡专注制艺,希望能够从经世致用的实学中来寻求挽救内外交困的清政权的途径。他还仿照魏源的《皇朝经世文编》撰写了《皇朝经世文续编》一书。少年时期的盛宣怀曾随父亲在湖北任所居住,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他格外关注现实问题,专注于“有用之学”[1]。
盛宣怀之所以能够萌发经世致用的思想,除了父亲的言传身教,还与他所处的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以及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盛宣怀通过深入考察社会现状逐渐认识到中国已经远落后于世界,继续固守传统的伦理纲常只会加深清廷的危机,国人必须以敌为师,倡导经世致用的有用之学才能摆脱沦为列强附庸的命运。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在国内逐步兴起。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在这一时期开办了许多近代军工企业,推动了我国军事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而以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为核心的洋务思想在汉族官僚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开来。这些历史事件都对盛宣怀发展完善经世致用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启蒙引导作用。
盛宣怀的商业思想中始终存留有经世致用的印记,这种思想引导他以后在处理民族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时,能够摆脱封建官僚的僵化思维,用学习的态度去接纳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了他商业思想的成熟完善。从这一点来说,经世致用是盛宣怀极力倡导近代实业发展并努力付诸实践、践行实业救国的思想源泉。
(二)接管汉阳铁厂
盛宣怀极力倡导开办实业,他所兴办的近代实业广泛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重要行业,而其中对近代以至后来经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他促进了我国钢铁业的起步和发展。
随着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具有长远眼光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钢铁行业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盛宣怀就是其中的一员。然而,那时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钢铁厂,钢铁产品一律仰仗外国进口,完全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清政府中的当权派逐渐认识到必须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因此,清廷委任极力请求发展钢铁业的盛宣怀来督办此事。
光绪初年(1875),盛宣怀奉李鸿章之命特邀国外勘探铁矿的专家来到湖北地区,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储量巨大且质量上乘的铁矿和锰铁矿。此外,勘探专家在荆门一带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煤炭。与此同时,勘探专家郭师敦在湖北大冶一带发现了一处非常适合开办铁厂的地方,并给清政府提出了建议。但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把资金用来经营开平煤矿,并没有在此开办铁厂的规划,因此盛宣怀只能作罢。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欲在此地开办铁厂,此事才成为现实。同年,张之洞又采纳了盛宣怀开采铁矿以确保铁厂原料供应充足的建议。在众人的期盼中,历时四年之久的汉阳铁厂开始投产运营。虽然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规模最大、耗时耗资最多的实业企业,但它的经营状况却不尽如人意。铁厂设备无法冶炼铁矿的磷含量高的原材料;此外,铁厂还存在煤炭供应量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铁厂产铁量低下且质量不佳,铁厂仅在两年内就亏耗约600万白银。面对陷入经营困境的汉阳铁厂,张之洞想到了盛宣怀。为了挽救汉阳铁厂,盛宣怀决定从找到适合冶炼的低磷含量的矿产入手。终于,盛宣怀在萍乡地区发现了适合的煤。这里的煤含磷量低且质量上乘;此外,这里的矿产储量巨大,基本能够解决铁厂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煤炭的质量,盛宣怀向清政府提议在萍乡设立煤矿。1898年,萍乡煤矿投产经营。在张香帅的举荐下,清政府正式委任盛宣怀接管铁厂。盛宣怀改变了铁厂的官办性质,招商引资,基本上解决了资金亏空的问题。随后,盛宣怀将其设立为总厂,使大冶铁矿隶属之,并且购进了适合冶炼大冶铁矿矿砂的设备。在他的努力经营下,汉阳铁厂日益壮大,令世人赞叹。然而,为了解决急需资金的问题,盛宣怀无奈把大冶铁矿的资产典质给日本。此举置汉阳铁厂于日本的掌控之中,不能获利。20世纪初,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决定把铁厂、铁矿和萍乡煤厂归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是一家完全商办的新兴企业,是20世纪初东亚最强的钢铁煤结合机构。这对于我国近代钢铁行业的起步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摇篮”。其中盛宣怀对它的出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盛宣怀的商业思想与实践活动改变了国人对于创办实业的态度,促进了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近代化的进程。盛宣怀能够理性地看待当时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提出用“师其所能,夺其所恃”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盛宣怀置身于近代社会经历重大变局的历史时期,他的商业思想是在对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深刻理解和思考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顺应了当时发展民族实业的现实需要。他的商业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他改变了国人对于创办实业的态度,促进了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近代化的进程。在具有进步性的商业思想指导下,盛宣怀一生专注于兴办实业,他参与创办的一系列近代企业奠定了民族实业的发展基础,其商业实践对于当时甚至后来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深入探究他商业思想与实践中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分析他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对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