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礼影片《周恩来回延安》定档5 月15 日

2020-01-02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周总理延安总理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张志国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 周年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正式定档5 月15 日。影片历经四年精心筹备,70 多次成功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刘劲亲自执导并担任主演,携手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派老戏骨,演绎一代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讲述周恩来总理时隔26 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22 小时,讴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四时空交错再现峥嵘岁月,独特视角突破重大题材创作

《周恩来回延安》以1973 年6 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通过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 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交错进行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创新而巧妙地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

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影片首创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角及情感主线为情节推动力,以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的手法贯连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革命、新中国特殊时期的延安建设和当下的新延安,回顾和展现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国内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回顾历史,着眼当下,遥望未来,体现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同筑就大国崛起之路。

特型演员刘劲首次执导,晚年总理形象填补银幕空白

刘劲扮演周恩来总理已20 余载,多年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独特荧屏经历,使刘劲不断地研究党史、周恩来总理生平,忘我地投入角色中体验、揣摩周恩来总理的内心思想,这使他比常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政治智慧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伟人形象的塑造和相关历史的展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会,总理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打动和影响着刘劲。正是有此“底气”,此次刘劲亲自执导,献上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导演兼主演的双重身份,让刘劲付出了比以往任何作品都多的体力、脑力和精力,影片从启动筹备到上映历时近四载,刘劲多次走访总理家人、总理曾经身边工作人员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等专家,深入了解、剖析历史及人物,并在开机前减重近20 斤,成功塑造了周恩来总理的老年形象,填补荧屏空白,再现了珍贵的历史。

电影艺术手法深情细腻,全片多处泪点感人至深

除视角、艺术手法的创新和成功塑造老年总理形象外,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作品重点反映历史事件不尽相同的是,影片在重现历史的同时,主打情感牌。一是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袖与延安干部、百姓、知青的深情,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做出贡献,坚信祖国必然强大。二是周恩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和革命战士与延安的老邻居、老朋友,为救自己牺牲的战士小曹、陈友才,小曹的母亲曹大嫂等人的深情,追忆与延安老友的旧日岁月,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牵挂为革命失去家人的老大嫂。捧起金黄的小米饭,想起当年初进延安时在曹大嫂家吃的第一顿小米饭,“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登上宝塔山远望清凉山,想起为掩护自己而牺牲的陈友才和小曹,托付延安干部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饱,与延安干部举杯为誓,要让粮食产量翻一番,让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见到朝气蓬勃的知青们,鼓励大家扎根延安、建设好延安……饱满的情感始终贯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动着剧情发展,以情感人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

作为原作者 曹谷溪老师功不可没

接受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采访,刘劲说:“电影能够如期上映,作为原作者,曹谷溪老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据刘劲介绍,曹谷溪是陕北知名的大作家,和著名作家路遥也是好朋友。1941 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农村,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山花》文学报和《延安文学》主编、路遥文学院院长。1975年曾采访习近平,写成延川县大办沼气的通讯《取火记》。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山花》就是曹谷溪在1972 年9 月创办的延川县文艺小报,由他担任主编,路遥常在《山花》上发表诗作。当年,早已高中毕业的曹谷溪已有31 岁,他比路遥年长8 岁,两人亦师亦友,无话不谈,并合作发表过诗歌和报告文学。

10 年前,曹谷溪就写了电影文学剧本《周总理回延安》。刘劲说,曹谷溪老师一直想找到他,4 年前,他见到了刘劲。他对刘劲说:“我一直在找你,你就是我心目中扮演周恩来总理的最佳形象,你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扮演周总理这个光辉形象,我要把这个剧本送给你作为礼物,我希望你能弄出来,我都已经快80 岁了,如果你能把这个剧本改编成电影拍出来,我也就能瞑目了。”

刘劲扮演过很多时期的周总理,还就是缺少老年总理的形象。他认为曹谷溪老师的原著电影文学剧本《周总理回延安》基础挺好,特别是题材的切入点独特、很值得挖掘,提升,应该更丰富更有电影的叙事感与呈现感,深入研究探秘周恩来总理在这个时候的内心世界,用电影化的手法细腻的展示出来。于是又和著名编剧王青伟、羊君经过精心的沉淀打造,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诞生了。

现在电影即将上映,作为导演和主演,刘劲也由衷地感谢最初曹谷溪提供了这么好的原著。

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亲自参演 真情演绎

《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侄子周秉和以及周恩来总理秘书纪东、卫士高振普等总理身边工作人员也都在影片中出现,而且他们就是以本人的身份亮相,扮演自己。

据刘劲介绍,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和周总理的卫士高振普都是影片的顾问。周秉德,是周恩来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周秉德和周秉和是周恩来三弟周恩寿最大女儿和儿子,周秉德自12 岁住进中南海,在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生活了10 余年。周恩来夫妇无嗣,他们把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及几个侄女侄儿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培养。

从电影开始策划到拍摄,周秉德都为这部电影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秉和,1951 年出生于北京。周秉和当年响应号召从北京到延安枣园大队插队锻炼,1969 年1 月9 日,周秉和到延安县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和河庄坪公社枣园村大队插队。对于影片的拍摄,周秉和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给影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据刘劲向记者透露,这个电影有四个时空。在现代时空的部分表现的是周总理身边原工作人员和亲属返回延安见证它的历史巨变,2018 年正好是总理诞辰120 周年,意义非凡。我们这部电影在延安开机拍摄,从1947 年3 月党中央撤离延安,再到1973 年6 月返回延安,周总理离开延安已经整整26 年了,当他看到延安的老百姓日子还不富裕,有的人还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他感到难过和深深的自责,他多么希望延安早一点改变面貌,当他离开延安之前,对当地的领导动情地说,嘱咐他们,如果你们能够把延安建设好,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如果到那个时候我还活着,我一定再回来。延安的领导一直记着周总理的话。看着周总理忧心如焚的真挚情感和期望,当地领导哽咽地表态说,我们一定要苦干三年,争取早日实现总理的愿望。周总理拍着桌子说,我等的就是这句话呀,拿酒来!当时的总理已经得了癌症,是不能喝酒的,但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和每一个当地的领导碰了一杯,并一一握手嘱托。周总理带着希望和遗憾离开了延安……仅仅两年零4 个月,1976 年1 月8 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他的心仍然牵挂着延安,牵挂着延安的老百姓。

40 年过去了,如今的延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延安新城拔地而起。当周秉德、周秉和等人站在宝塔山上周总理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每个人都心潮起伏。周秉德非常动情地说:“1973 年,伯伯回到延安,他多么希望延安发生变化,多么希望延安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啊,如果伯伯能看到今天延安的新变化,他会多么欣慰呀!”当时,周秉德是哽咽着说的,这一句话让现场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

刘劲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幕后花絮,他说:“周总理卫士高振普将军还送给我一个特殊的礼物,一件短袖白衬衫。这件衬衫是1972 年因工作需要组织特批他去商场购买了两件,一件给总理穿,一件留给了自己,1973 年6 月周恩来总理回延安时就穿着这件一样的衬衫,周总理的那件衣服已经没有了,但他自己的这一件一直舍不得穿,40 多年来一直叠得整整齐齐地珍藏到现在,这次高将军特意从箱子里拿出来用塑料瓶子装好带到延安拍摄现场送给我,一试特别合身,就像自己的衣服一样,我就是穿着这件衣服进行拍摄的。穿着这样有故事的衣服拍摄那种幸福感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美妙状态,瞬间就像穿越时空一样回到了1973 年。”

文化央企携手地方政府,多方合力超前推出献礼巨作

伟人是文艺创作永恒的题材,《周恩来回延安》不仅是刘劲的导演处女作,也是该项目发起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首部电影作品。该片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摄制,《艺术市场》杂志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出品,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集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北京钜华东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龙口天鸿置业有限公司、中传锦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青州云门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耀影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英皇(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未来想象影业有限公司等发行。著名导演吴卫东与刘劲共同执导,制片团队、后期制作团队均为创作过多部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专业团队,还有10 余位资深党史专家、重大题材专家、影视评论家等顾问把关。主创团队在近四载的时间里为此部影片做了大量充分准备:深入采访周秉德等周恩来总理亲属,以及周恩来总理秘书赵炜、警卫高振普等总理身边工作人员,从多方面细节了解当时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总理的工作、生活及个人思想等细节,为创作做准备;深入采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等专家,详细了解相关史实,为创作做好铺垫;收集整理大量与周总理本人以及“回延安”这段历史有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影像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史料等;召开专家座谈会、创作座谈会等主题会议,对影片主题、内容、创作手法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讨论。剧本进行了10 余次修改,精益求精。

从文化央企到地方政府,从影视界专业公司到社会各界民企,再到影视创作专业人士、文艺界权威专家,多方抱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对伟人的深切情感和高举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合力打造一部使人们更加深刻全面了解伟人、了解我党奋斗历史和优良作风、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内涵的精品力作。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主创团队加班加点,各方全力推进,影片5 月15 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献礼巨作超前上映,启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献礼影片播映节奏!

猜你喜欢

周总理延安总理
新总理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走进延安
周总理的标准餐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