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医学人文视角重构医患法律关系

2020-01-01编辑整理本刊编辑唐超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医事法学医患

编辑整理/本刊编辑 唐超

《医事法》

主 编:王岳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近日,印度医学协会(IMA)称,75%的医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会遭受身体或言语暴力。该统计数字和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59.79%的医师遭受身体或言语暴力,可谓出奇相似。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长久以来,医师以“视病如亲”的心态悬壶济世,而患者也常以“华佗再世”“仁心仁术”的感恩心情给予回报,医患关系极为融洽。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的医患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更有甚者,医患双方反目成仇,对簿公堂。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社会个体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与医疗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必然成为社会公众和医学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兼具医学与法学交叉融合性质,以调整医疗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为己任的《医事法》一书应运而生。该书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王岳担任主编,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医事法研究的新成果,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凸显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争议点,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强调以事、以案说法。

医学与法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这就必然导致精通医学者难以精通法学,反之亦然。但是这两种专业都是对“人”的研究,因此必然发生密切联系。王岳认为,作为一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医务人员,必须在济世救人与法律责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必须对医疗法律关系中诸多基本概念重新认识。然而,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往往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得医务人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务人员的更高需要。同时,他也经常提醒自己,尽管自己是从事法学教育的,但更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熟记法律条款,而是必须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法律条款背后所彰显的人文关怀。

因此,要给医学生补课,补上以人为本、以患者权利为中心的一课。第一,应当让医学生知道医师与患者的利益是统一的。第二,应当让医学生明白医患法律关系维系的基石是信任。如果你多花些时间去安慰患者、聆听患者、帮助患者,你就一定会得到他的信任,医患之间的关系也就融洽了。第三,应当让医学生了解患者的权利。只要你尊重了患者的每一项权利,你的职业风险就小了。第四,应当让医学生了解职业者的注意义务,了解为什么美国人称之为“duty of care”。因为职业者经过训练就要比患者在临床安全方面更有“预见力”,而预见到“风险”之后,职业者经过训练就要懂得,我必须首先“告知”患者,其次我要比他更有办法,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只要你做到这些,你的职业就是安全的。

猜你喜欢

医事法学医患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标准化病人在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