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新课标龙头作用 带动思政课转型升级

2020-01-01刘石成肖冰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思政

刘石成 肖冰(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如何深入学习和切实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高中一线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新课标对于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从“是什么、有何用、怎么用”三个维度认真研读新课标,充分把握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新课标是什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真正理解新课标的重要性,并用好新课标,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综合来看“新课标是什么”。

1.新课标是课程怎么发展的学科蓝图

新课标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是课程改革思想的集中凝练,也是学科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整合。现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同时面对信息化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竞争与挑战的压力,时代与社会共同呼唤着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并凝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为学科课程发展明确了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根本目标,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为课程的育人与教学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刻画学生完成课程后不同水平的学业成就表现,明确学科课程的育人质量要求;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辨析式学习等教学建议,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与价值引领,为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学科教学的革新提供丰富多元的方式方法。由此可见,新课标是从时代的育人要求出发,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策略,勾勒出的课程为何出发、去往何处的学科蓝图。

2.新课标是教师教什么的基本限定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教师教什么不能仅凭其个人经验,应当有科学的、系统的体系与框架。过去一线教师往往更关注于考试大纲及教材对教什么的要求,而忽略课程标准对教什么的限定,这显然是片面的,并且会导致以考定教的应试化倾向。一方面,新课标通过规定课程内容对教师教什么做出基本限定,并运用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准确表达课标所希望达到的教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新课标又通过教学理念的阐述,从宏观层面向教师限定这一时代需要这个学科教什么,并细致阐明教学实施建议,从微观层面指导教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标从教师视角看是对教什么的基本限定,这一限定向教师传递的是课程教学的时代呼唤与学科要求,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教什么的重要指引。但必须明确,课程标准只做基本限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与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内容。

3.新课标是学生学什么的系统规划

学生在这一课程中需要学什么,同样由新课标提供准确详细的规划与要求。一方面,课程内容的构建和选择是基于时代背景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框架而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连贯性;与此同时,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划分与设定,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新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阐述就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需要逐步掌握和形成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与能力以及价值观念,并且通过学业质量要求的厘定向学生呈现不同水平的学业成就表现,为学生划定了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可见,从学生主体视角看,新课标是对学什么的系统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将社会的育人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素养需求融于课程之中,确保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二、新课标有何用?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说:“课程标准是龙头,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等相关因素,是龙身、龙尾。龙头舞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摆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综合育人的作用。”[1]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引领作用,对教学、考试、评价发展与转型具有重要的带动力。因而,新课标的龙头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新课标是领航思政教学的方向舵

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上承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期的课程方案改革,下启学科教学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引领高中思政课教学课程观的转变。此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标的修订立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时代要求,同时结合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的大趋势,将凝练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从三维目标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课程观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移,素养本位强调的是“将知识用于情境之中,通过建构各种复杂关系,由此形成的一种复杂问题解决能力”[2],指导高中政治教学更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更强调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学科思维碰撞。另一方面,指导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转型升级。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一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二是关注课程实施方式的创新,因而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说是思想政治课程“专享”的标识性亮点。它是“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融合,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要求以及当今时代日趋活跃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着力改变枯燥固定的思政课堂模式,通过议题确定、活动设计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带进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收获学科思维与能力的提升,在观点辨析中引导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于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创新引领未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转型升级,即更强调学生主体,更体现“贴近生活”与“发展素养”并举。可见于一线高中思政课教学而言,新课标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可操作化的创新型课程教学方式,为新时期思政课教学领航掌舵,指明方向。

2.新课标是高考统一命题的重要依据

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博弈长期存在,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教师认为考试大纲比课程标准更有价值,因为它与教学效果、教学成绩等密切相关。但这种以考定教的模式,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浅表化、评价方式单一化。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前全面取消考试大纲,高考命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这是对课程标准权威地位的重塑,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评统一性的要求。与此同时,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突破以往抽象、笼统的评价建议,通过阐明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要求明确不同需求的学生所需达到的基本学业成就表现,向一线教学工作者明确考试命题的基本框架及命题要求和评分标准,提出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等四个基本维度构成”[3]49,为考试命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化的建议。从高考“导向教学”的作用出发,新课标成为高考统一命题的重要依据,也将引导教师进一步重视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地位,进而反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转型。

3.新课标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度量标尺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大纲,教学质量以考试成绩高低论英雄,而课程标准被“架空”。针对这一问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统领教学全过程,为实现教学与评价的统一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新课标从学科核心素养到课程目标、再到课程内容中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将宏观的育人目标落实到各模块教学中,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提供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尺。除此之外,新课标也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一质量标准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容,参与真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反映的价值观念,进一步从整体上对学生在完成学科课程之后的综合性学科素养表现进行细致的刻画。由此可见,新课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三、新课标怎么用?

如前所述,新课标的修订,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着力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并通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努力实现教学与评价的统一,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转型指明了方向。为此,高中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新课标。

1.把握教学内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许多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对课程内容的限定与要求,看课标最多的就是课程内容部分,但这往往会导致为了教内容而教内容,缺乏统领性的目标与方向,出现教学碎片化现象。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用好新课标的第一重境界,应当从全局出发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新课标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目标,意味着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能再只是逐一突破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要更关注综合性能力与素养培育,要以更宏观的视角、统一的目标方向把握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主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间的关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任务指向何方,把准教学方向。其次,教师应从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多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一方面,教师应准确把握本次课程内容安排“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整体框架”[3]9,在教学中关注前后内容的关联与综合运用,通过创设不同层次情境,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地理解知识并加以应用;另一方面,应当细致研读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这既是对教师“教什么”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的基本标准。再次,教师应关注教学提示为每个教学内容提供的探究议题及其具体的操作建议,为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提示的宝贵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每一项教学内容要求,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2.转变实施策略,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切实把握新课标中关于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用好新课标的最基本要求,有助于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新课标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是学科知识与真实情境结合下碰撞的结果,是知识、能力、价值观念的融合展现。因此,用好新课标的第二重境界是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吸收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实施建议,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新课标针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特点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辨析式学习过程”“综合性教学形式”以及“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四点建议[3]41,要求对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主要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以及学科思维的辨析与引导。尽管旧课标也常倡导活动教学法,但是活动往往存在流于形式、与学科知识脱节等问题,而新课标将思想政治学科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一方面,要求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序列化的活动呈现,交由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设计应当准确把握学科内容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序列化的情境活动是课堂的显性线索,学科内容的逻辑性则是隐形线索,活动设计应当确保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情境设计的典型性。另一方面,活动中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引领性,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对情境对象进行深入探究,在过程中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恰当把握学生参与过程表现与终极结论得出之间的关系,把握价值引领与辨析表达之间的关系。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有利于避免活动、知识“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推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助推器。

3.内化教学理念,塑造魅力学科课程

教书育人是一项充满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课程标准终归只是对课程发展与教学实践的标准化限定,因此,教师要用好新课标,第三重境界应当是内化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新课标开宗明义地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从何处出发、去向何处。首先,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明确内容定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教的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方向面对当今社会的新挑战、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以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并将其引入学科教学之中,增强课堂的时政味。其次,新课标把准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定位,即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一方面,教师应当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应当避免教师知识传授的“一言堂”,将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收获、信服真理,提升课堂的思辨味、生活味。最后,新课标还强调思想政治课程应有多样化的、立足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发展性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学的现状和学的目标出发,为学生搭建发展进步的桥梁,选择既符合课程内容要求,又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探究的方式,并以宽容的评价态度和发展性的评价指标激励学生大胆思考,表达想法。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当是以序列化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探究、思辨,逐步提升学科思维力、价值判断力、社会参与力等素养,这亦是充满学科魅力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有的表现。

综上所述,一线思政课教师必须摒弃过去考试大纲指导教学、课程标准虚无化的错误思想,学会依照新课标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吸纳教学实施建议,并努力内化新课标理念,真正发挥新课标的龙头作用,带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起舞,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落地生根,让新一轮课程改革得以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思政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