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1-01鞠咏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胃炎消失动力

鞠咏纳

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属于中医学中的痞满与胃痛范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属于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产生下降,那么会引发人体产生腹胀与纳呆表现,运化水湿功能出现异常,那么会导致饮、湿与痰等病理产物。湿性重着粘滞,十分容易引发气机阻滞,造成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会引发胃脘部痞满,嗳气吞酸以及食欲不振等表现[1]。中药中的苍术和陈皮存在燥湿健脾作用,豆蔻以及藿香具有芳香化湿作用,配伍应用能够良好治疗湿阻中焦证。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在化湿理气基础之上,对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积滞证患者,加用中药莱菔子、半夏以及焦山楂;针对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湿热证患者,加用中药黄连、蒲公英以及连翘,可以良好改善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体质,起到疏邪化浊以及除湿效果;对于脾胃不和型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加入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以及白芍中药;对于脾胃虚弱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中药需要去除陈皮、枳壳以及槟榔,加入茯苓、党参、白术以及黄芪;对于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需要加入甘草、干姜以及桂枝中药。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接受中药治疗期间,需要保证日常饮食中尽可能减少排气增多以及胃肠胀气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减少玉米、牛奶以及豆类等食物摄入,多选取能够促进肠蠕动的食物。本文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诊的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关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采取中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开展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9.2±6.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8.4±5.2)个月。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8±6.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9.0±5.0)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基本资料完整的患者;可以良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脏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先天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西医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多潘立酮,3次/d,10 mg/次,餐前30 min口服,持续治疗10 d。研究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化湿理气汤,组方包含黄芩9 g、苍术12 g、槟榔9 g、豆蔻仁4.5 g、陈皮9 g、藿香9 g、香附9 g、厚朴9 g以及枳壳9 g,1剂/d,早晚口服,持续治疗10 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通过胃肠X线钡餐检查结果表明胃蠕动显著增强,代表痊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表现症状出现好转,通过胃肠X线钡餐检查结果表明胃蠕动和治疗之前比较增强,代表好转;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表现症状没有任何改善,通过胃肠X线钡餐检查结果表明病变位置无显著改善,代表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胃脘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痞满嗳气症状消失时间、恶心症状消失时间、嘈杂反酸症状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为(7.44±0.32)d,痞满嗳气症状消失时间为(9.66±0.53)d,恶心症状消失时间为(2.40±0.12)d,嘈杂反酸症状消失时间为(8.63±0.10)d;对照组患者胃脘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为(9.13±0.28)d,痞满嗳气症状消失时间为(12.76±0.88)d,恶心症状消失时间为(4.40±0.62)d,嘈杂反酸症状消失时间为(12.13±0.26)d;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痞满嗳气症状消失时间、恶心症状消失时间、嘈杂反酸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临床治愈难度比较大,非常容易复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脾胃湿热证属于慢性胃炎中最为多见的证型,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辛辣食物、饮酒以及吸烟等各类因素引发脾胃湿热证的出现几率也随之升高。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以及痞满范畴,根据大量研究显示,慢性胃炎的出现和禀赋不足、情志因素、感受邪气以及饮食等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饮食不卫生并且不节制,引发热邪以及湿邪随口进入,侵犯到患者的脾胃,脾胃禀赋不足、运化失司、脾胃虚弱以及长时间饮食不节等导致脾胃疼痛、气滞、胃失和降、湿阻以及血瘀等,中医学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一般将清热燥湿、理气止痛以及健脾益胃作为基础[3]。

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50岁人群属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的高发人群,倘若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临床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胃窦和胃体受累称之为全胃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含消化不良、腹部不适以及疼痛,中医药在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疾病治疗中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缺少特效治疗措施,采取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不但存在一定优势,还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成功率,减少感染风险,缓解西药治疗引发的各类副作用,促进临床效果,显著减少慢性胃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慢性胃炎不但病机比较错综复杂,同时胃炎症候表现各异,因为胃炎疾病的基本病变位置处于胃部,和肝脾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临床中对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采取治疗通常将健脾和胃以及理气祛湿作为主要原则,通过中药治疗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能够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缓解患者炎性反应,促进疾病转阴,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接受中药治疗,能够发挥镇痛以及消炎作用,不但能够对患者胃肠运动产生良好的调节,还可以调节胃酸分泌,保护微循环和胃黏膜。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措施,对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病灶局部情况进行观察,采取陈皮以及枳壳等中药发挥疏肝理气作用,在治疗期间加用黄芩、茯苓、党参以及半夏等中药,能够良好改善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使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保障。选择中药黄芩、黄连、茯苓以及金银花等开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的体质,发挥清泄湿热以及疏邪化浊作用,依照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开展对症治疗,选择中药白术、黄芩、茯苓、太子参、淮山药以及白花蛇舌草等,能够发挥健脾利湿以及益气清热作用,保证病情稳定,强化患者自身免疫功能[5]。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取80例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胃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痞满嗳气症状消失时间、恶心症状消失时间、嘈杂反酸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减缓患者采取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胃炎消失动力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