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湿杂谈
2020-01-01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令人出汗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今天我们要讨论有关夏季如何祛湿的话题。
夏季为何要祛湿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夏季的到来,除了骄阳似火之外,在许多地方还有阴雨和台风。祛湿是夏季重要的养生内容。闷热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卑湿之地、涉水作业、汗出沾衣,更容易感受湿邪,变生疾病;或因夏季饮食不注意,过度进食生冷或误食发霉变质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湿邪内生。
“湿”对健康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还能够向上、向外输布营养精微物质,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然而它却易被“湿”困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打一个比方来说,好似一个机器枢纽位于人体中部,如果潮湿生锈便不能正常工作了。
千寒易去 一湿难除
“湿性缠绵”是湿的一大特点,即湿邪致病的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是由湿邪的性质决定的。湿邪性黏滞,故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的特点。如同粘在手上的油,擦干洗净很费力。湿容易与体内的寒、热等其他病因互相结合,变生多种疾病,或结为湿热,或聚为寒湿。由此可知,祛湿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合理食疗 科学除湿
“红豆加薏米是祛湿利器”的说法十分热门。民间把赤豆、赤小豆、红小豆视为同种食物,薏苡仁(俗称“薏米”)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和食物。两者合用,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夏季食用,确实能对除湿防湿起到有益作用。但食疗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活方式,否则恐怕事倍功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么好的食疗食物,均不宜一味偏颇地过量食用。
以红豆和薏米为例,虽然它们均有较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且口感容易被接受,但这两种食物均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过量进食或加餐红豆薏米可能会加重糖代谢的紊乱。另外,有些患者除了“湿热”表现外,还有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现象,应以清化湿热为主,红豆、薏米并不适合。
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现象,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患者体内并无湿阻,反而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或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不适。
要想科学饮食及合理养生,不从众、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态度,符合“中庸之道”。《黄帝内经》中“中庸”贯穿了整个养生思想,要求“有节”“有常”“不妄”,让一切都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这也体现了中医讲究“以平为期”的养生理念。
中医“辨证论治”是核心思想,即每个人的疾病和表现都不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遇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饮食调理、用药治疗。
TIPS
药茶健脾利湿 神清气爽
藿香荷叶茶:藿香10克,荷叶6克,开水冲泡半个小时后即可饮用。这道茶饮在夏天喝起来会感到非常清爽,并且能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