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及实施策略
2020-01-01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张玲玲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张玲玲
作文无论在哪个语文教学阶段都是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科的成绩,而且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小学阶段是孩子作文的启蒙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激发孩子作文兴趣的重担。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呢?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往往把作文当成负担,不愿意写,不知道如何写。许多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不会把写作的内容、要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真情实感,进而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有些教师往往会在作文教学中犯一个错误,就是进行模板教学。他们构置一个作文框架,让学生生搬硬套地往里面填内容。作文的亮点就在于创新,在于自我感受和情感的抒发,如果千篇一律,没有点睛之笔,就不会吸引读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给出作文题目之后,会举几个范文,供学生欣赏,抑或是参考和借鉴。这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有了定向思维,学生会想方设法向范文靠拢,认为像范文那么写就是优秀的作文,结果导致全班同学的作文基本千篇一律,固化了孩子的思想,阻断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而且教师展示的范文往往是几年前的优秀作文,未必适合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也未必适合当下社会背景。许多教师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因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按模板写作文不会跑题,分数不会太低。殊不知,这样做很难得高分,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情感抒发。毕竟一篇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切身的体会,就是一篇没有灵魂的作文。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应该提倡。
二、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阅读量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妙语连篇的。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给学生,也可以把一些小学生可以看的经典名著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或者是好的典故记下来,增加写作素材。并且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头脑中有故事了,必然就学会了思考,从而提高了作文水平,激发自己的创作思维。
(二)在生活中寻找写作题目,有感而发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每天身边发生的故事记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哪怕一件小小的事情,也要鼓励学生写下来,这样就会逐渐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好习惯。只有观察多了,感悟多了,在遇到新的作文题目时,才不至于发慌,不知道如何下笔,作文内容还会更加细腻,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主动创造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母亲节,让学生回家后做一件事情,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并以此为素材,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不断地记录生活,不断地体会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不断地表达自己的小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进而会增加学生的写作乐趣。
(三)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有生活、有经历、有实践,才会有感受,才会有作文素材。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孩子们去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去养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陪伴他们度过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下午,回来后让孩子们就此事写一篇作文。或者是带领孩子们植树、参观博物馆、观察小动物等等,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变化,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多充满正能量的公益活动,体会到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总而言之,就是丰富孩子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和感悟。丰富了生活,丰富了阅历,丰富了写作素材,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对作文的热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领孩子们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文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作文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