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物流设施设备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1-01王诗雨郑紫涵欧伶俐
□ 吴 露,王诗雨,郑紫涵,沈 哲,欧伶俐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9)
1 引言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内容,创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是学校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设施设备是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产,标志着物流体系的技术水平,关系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兼应用性较强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包括生产、仓储、装卸搬运、运输、配送、包装与流通加工、信息采集与处理等设施设备,涉及海、陆、空三大领域,范围广,兼具设备知识与物流知识,学科交叉性大,该课程教学对教师、设备、资源等要求较高。
2 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学校资源受限,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设施设备教学侧重对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的认知与功能介绍,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设施设备的认知,知识讲解与学习停留在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域的知识认知与理解层面,未能对知识进行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采用传统的单一考核形式。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综合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接就业岗位与技能竞赛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规律,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能力。
3 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课堂实践——以托盘设施设备及管理为例
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兼具实践性与应用性。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接物流企业需求与物流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为运输设施设备与管理、装卸设施设备与管理、托盘设施设备与管理、集装设施设备与管理、仓储设施设备与管理、包装设施设备与管理、流通加工设施设备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与管理8个子项目,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以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传承中华美德、思考、决策、沟通、执行、知识掌握与应用、创新创造等多项能力,对知识进行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人文之素养、科学之方法、专门之特长”的三有人才。本文以子项目——托盘设施设备及管理为例对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课堂实践展开详细介绍。
托盘是物流领域最常见的设施设备,是仓储、装卸搬运、运输环节的重要集装设备,托盘的选择、使用与操作管理是学习的重点,托盘货物的码垛是学习的难点。传统的以视频、图片形式展示码垛方式的教学难以全方位阐述托盘码垛作业流程与要点。本文对接物流企业仓储业务与物流技能竞赛中的货物组托模块,在授课班级间开展物流码垛竞赛,设置竞赛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做到“赛中学、学中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竞赛融为一体开展教学。在课堂上结合视频、图片对托盘的规格、选用原理、码垛方法及要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托盘的相关知识;在实训基地,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对托盘货物以重叠式、纵横交错式、正反交错式、旋转交错式四种方式进行码垛实践,并以班级为单位、5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团队参赛,随机抽选码垛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货物的组托,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进行指导评价,考核码垛方式正确性、团队协作一致性、操作动作规范性及作业现场6S维护四个维度,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6S管理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竞赛结合开展“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多元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动手实践将知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深刻感受到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的差距。结合实践开展教学,课堂积极性得到提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得到升华,提升学习效率,学生能从实践中发现知识掌握存在的不足,掌握设施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突破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使之达到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具备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6S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总结
对接岗位与技能竞赛,合理利用学校实训资源对物流设施设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课堂实践,结合项目化教学与情境教学以“三有”人才为培养目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多维度考核,“赛中学、学中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应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6S管理能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对知识进行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由于学校资源受限,场地有限、设施设备种类不齐全,物流设施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仍需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