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1-01潘永明
□ 潘永明,陈 静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应用,网购生鲜产品已经成为大家首选的购买方式。要确保产品的新鲜质量,整个冷链物流系统都不能存在差错。然而,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时间短、专业性差、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冷链物流存在的风险,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2 冷链物流风险概述
2.1 冷链物流相关概念
物流被定义为根据需要,结合运输、存储、包装、搬运、配送等方式把物品从供货地位移到收货地的过程,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过程、储藏过程、运输过程、销售以及消费的每个环节中必须处于一个规定的低温状态来保证食品的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又被称为易变质食品冷藏链。
冷链物流的目的就是在低温状态下产品能处于一个新鲜状态配送到客户手中,所以相比普通物流,要求较高。
2.2 冷链物流特点
①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设施,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前期需要大量资金去购买设备,在后期维护过程也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整个行业的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也过长。
②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投资大,对于不同的产品,储存和运输条件也不同,所以,要对这些影响因素随时调节,要求较高。
③生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生鲜产品极易腐烂,存储时间太短,这就要确保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短时间高质量完成整个流程[1]。
2.3 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看来,发达的冷链物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性。我国农产品在全球的供需范围比重逐渐增多,冷链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新商机。根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电商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达到2000亿元,冷链物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7年,国务院颁布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体系的意见》,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全链条 可追溯 新模式 网络化 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文件指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时间短、专业性差、基础设施达不到行业标准等问题。鼓励相关企业应用GPS等技术,配备达标的运输车辆与仓储,有效进行整个系统运行。汪旭辉认为,对于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不是强调“冷”,而是强调“链”。通过物联网的发达技术,对产品的来源、运输过程、仓储位置以及销售过程进行追踪,及时进行信息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达到利益最大化。
2.4 风险相关定义
风险,即未来的不确定性。国际标准组织在2009年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这一定义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清楚明了的表明了风险的基本三要素,即目标、不确定性以及两者的关系。这个定义可以指导人们开展各种风险评估。
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①风险往往会对人们造成伤害,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
②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多样的;
③可以是同时发生的,也可以是持续时间发生的。
风险管理是指组织机构或单位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补救,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将损失降到最小。
3 冷链物流存在的风险
3.1 技术风险
冷链物流中的制冷、保温保鲜是支持冷链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在配送运输过程中的全程控湿控温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多数企业未考虑运营成本,又经常不能达到冷链的标准,这就导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2]。目前,我国在冷链过程中每年果蔬损耗率就高达20%-3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技术的先进,损耗率一般在5%。
3.2 设备风险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属于起步阶段,设施薄弱,冷藏车数量短缺,冷库网点少,而企业选择的设备又无法满足生鲜食品的环境需求,这就造成了极高的损耗率,冷链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了极大的差距。
3.3 合作风险
自2009年我国发布《食品安全法》,冷链物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已有多家企业要做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然而冷链物流对技术和操作要求都非常高,企业对此方面的技术管理比较薄弱。想要低成本有效的运送生鲜,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链物流系统。我国第三方企业加入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并不成熟,在销售、服务及利益上分配都存在问题,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合作风险。
3.4 信息整合风险
生鲜产品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销售旺季来临前,整个冷链上的各个节点应及时沟通,确保信息的传递准确及时。但我国冷链技术并不成熟,加上各区域特点不一,所以,在各个节点的信息沟通上并不及时也不是非常准确,这就影响了产品投放市场的准确率,也不能保证调配的效率,造成了产品的损耗。
3.5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分为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指的是因为天气、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测因素的出现而导致冷链过程中的损耗。而社会风险指的是由于国家颁布法律、政策、经济等改变而导致冷链成本增加。
4 冷链物流风险应对措施
4.1 提高冷链物流技术
技术落后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存储技术设备方面,引进自动化预冷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库房自动化预警系统以及高密度动力存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提高保鲜的效率。
4.2 加大投资改善设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生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流程中对温湿控设备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冷藏设备不达到标准,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损耗。并且我国的冷链物流属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注入购买设备,确保产品在整个冷链过程中达到标准的控制温度,保证产品的质量。
例如,使用GPS定位监控,可防止司机在途中为了省油节约成本关闭制冷系统,导致温度达不到标准。也可防止配送员不及时配送。
冷链物流行业在高速发展中,想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损耗率,应该对整个仓储管理进行优化[3]。由于冷链物流的产品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且不同产品的储藏条件不同,首先要对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及常储存产品进行统计,与同行业进行联系。在同一地点可以建立不同规格条件的仓储地点,与同行业共同建立共同使用。节约土地资源和成本,又能建立多种温度规格的仓储地点。在仓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升管理技术,优化仓储系统,做到产品“早进早出”、“多进多出”,减少耗损。
4.3 加强第三方企业合作
想要有效运作冷链物流,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冷藏物流链。因此,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管理机制。加强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较长期的合作关系能促使第三方企业放弃短期行为,他们看中的是长期利益。而且第三方也会为持续性合作,会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会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在整个行业赢得良好的声誉,达到双赢。
4.4 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信息化体系
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信息化体系,有利于提升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在集货和存储流程方面,通过信息化系统将食品与其货架的位置信息录入系统,以便及时取货和补货,了解产品的保鲜期和库存情况;在运输方面,利用EDI技术和GPS技术来相互交流,获得整个运输链的信息,使供货商和最终客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
4.5 规避环境风险措施
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应多观察天气预报并根据不同产品的储藏条件是否适应此时天气形成应对措施,尽量降低产品损耗率。
对于社会环境,我国还没有关于冷链物流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大部分政策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施,市场秩序混乱,整个冷链物流业不能顺利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进行针对性监管,维护冷链物流市场秩序[4]。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出台适应本地的政策,加快修订相关质量技术法规。
4.6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员工素质水平是冷链物流出现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冷链物流业发展在起步阶段,综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各企业应该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培养,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多学习欧美等国家成熟的冷链物流技术,提高整个企业的专业性,有效提高流通率。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在社会上应加强宣传,鼓励大家参与。高等院校学府也要重视关于冷链物流的专业培养,增强师资队伍,鼓励高校开展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并与实践相结合授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5]
5 总结
随着互联网电商时代的高速发展,冷链物流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业发展较成熟,加上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而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出现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落后、市场秩序差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冷链物流业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识别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于这些存在的风险,结合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建议行业应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建设完整的信息整合系统。建议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制定整个行业的发展标准体系,完善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联合高校一起培养专业型人才,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