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历史文化的形成渊源及发展探讨

2020-01-01张婷婷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历史

张婷婷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和命脉,滋养了一个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文化生态的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淮河贯穿南北,是人文荟萃之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淮河文化作为中国古老的区域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而且与中原外来文化的入侵有关,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大融合,谱写了催人奋进的治淮史诗,对研究我国地域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区域文化进行研究,可以使淮河历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淮河历史文化的形成渊源

(一)中原文化的侵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展。根据现有文物出土情况,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江苏北部发现了青莲岗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的作物都以水稻为主。1978年,河南发掘的裴李岗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陶瓷上有大量的图案和文字,说明淮河流域当时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并出现中原文化的特征。淮河历史源远流长,4 000多年前,颍河上游,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并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开启了中国历史“家天下”的治理模式[2]。夏朝历经471年,被河南商丘一带的殷商所灭,在商朝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已经出现了关于淮字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小雅》有“鼓钟将将,淮水汤汤”的诗句。

(二)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影响

淮河处于中国中心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周时期,统治者不断派兵征伐淮河下游诸国,直接导致商朝的灭亡和周王室的衰微。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国争霸,淮河成为各诸侯国角逐之地,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齐鲁文化、秦文化、韩赵魏三晋文化。由于楚国地处偏远,与南越接壤,商周礼乐文化对其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荆楚文化的独立性。淮河处于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互带,礼崩乐坏,诸侯国不断征战,涌现了不同的学派,逐渐形成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代[3]。中原文化逐渐向淮海地区流入,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的《楚辞》对两淮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屈原以及代表作《楚辞》,就不可能出现《淮南子》和建安文学。

(三)曹魏政权对淮河文化的影响

东汉末年,汉朝政权逐渐没落,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出生于安徽亳州,在亳州现在还有曹操读书遗址,视察农田的观傢台、屯粮遗址、歇马池遗址,以及曹氏一族的墓群。曹操不仅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写下很多诗句。曹操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在位期间颁布了唯才是举的诏令,让一大批文人才子投身于曹操门下,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建安七子大多数出生于淮河流域一代,他们与曹氏父子构成了建安文学的主力,对诗歌、赋、散文等作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们将五言诗进一步发展,使其语言艺术更加完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政权更换频繁,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北方游牧民族大举进攻中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以后,排挤中原文化,导致中原人口不断南下,中国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四分五裂,烽火四起,儒家学说逐渐衰微,当时的部分知识分子受到政治压迫,逐渐流行抽象玄理的讨论,它吸收了道家精神,以老庄思想作为骨架,主要讨论宇宙人生的终极问题,淮河地区的文人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也逐渐形成了玄学的风气。他们善清谈、好饮酒,提出了“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等唯心主义思想,认为天能化万物,自然可以统御名教,主张用道家的清静无为维护纲常名教,对维护统治者的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宣传因果报应,号召社会行善积德。由于当时的统治者热爱佛教,佛教唯心主义盛行,佛教在中国快速扩展。东晋时期,以范缜为代表的反佛学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对佛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将唯物主义的神形关系推向了高潮,这是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巨大进步。

(四)明清时期的沉寂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朱元璋登基后,加强了对两淮流域的农业开发,让大量的人口进入两淮地区,使两淮地区的经济文化在战乱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两淮逐渐成为明朝政府的经济支柱。明朝中后期,由于明朝皇帝昏聩无能,缺乏农田水利建设意识,淮河流域河床不断抬高,无法为农业灌溉提供水资源,两淮地区农业生产下降,成为十年九荒经济落后区域。明清两朝的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比较严格,科举考试开始采用八股文取士,考试的文章主要来源于四书五经,考试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古人的用词方式,句子的长短、声调保持一致,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书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封建政府对文人的言论控制非常严格,清朝雍正期间,有一个读书人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抄家问斩,知识分子缺乏自由的思想氛围,从而导致我国思想文化事业落后,这一时期,淮河文化历史进入沉寂期。

二、淮河历史文化研究现状

淮河流域是道家发源地,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仅安徽省省内便诞生了老子、庄周、管仲、刘安等思想家并形成了淮河学派,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中也多数都出生于淮河流域。淮河文化和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以及吴越文化相互独立并相互渗透,孕育了一大批文学家和艺术家。然而,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研究相比,对淮河文化的研究比较少,只限于安徽省、江苏省、河南省少数学者,且研究的力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5]。例如,安徽省社科联组织了淮河文化主题研讨会并出版了会议文集,黃山书社出版了《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但至今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淮河文化区域性知识系统,也没有出版一部系统的淮河文化史,没有一本汇聚学术界研究淮河文化的概论性书籍。虽然每年三省淮河文化研究学者会发表一些文章,但都是对个别问题进行阐述,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目前关于淮河历史文化研究的专门机构只有安徽淮河文化研究会和江苏省、安徽省高校内部设置的淮河流域地方文化中心。此外,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重视淮河文化的研究,这主要是长期以来,部分人将淮河看成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带,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淮河流域、淮河文化看待,从而导致现在淮河历史文化的尴尬地位。

三、淮河历史文化发展创新路径

(一)加强对淮河历史文化的研究

淮河历史文化作为独立的区域历史文化,是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结果,它具有鲜明的过渡性和融合性,对研究我国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淮河流域是目前出土文物文献中记载人类居住最早的地方之一,淮河流域也是炎帝部落长期治理的区域,淮河流域全程见证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应将淮河历史文化纳入中华历史文化发展史,明确淮河历史文化的地位,加强对淮河历史文化的研究。通过挖掘淮河历史文化元素、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淮河历史文化内涵,把握淮河历史文化发展方向,推动淮河文化创新,让质直少文的农耕文明和重质的道家文化走向文质的统一,让安徽早日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利用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复兴。安徽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淮河地区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分析总结淮河历史文化,发现淮河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让深厚的淮河历史文化为淮河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进一步推动淮河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创新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淮河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淮河流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政治变迁,孕育了老子、庄周、管仲、桓谭、彬之文、曹操、华佗、曹霸、孟汉卿、孙家鼎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对一个地区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也无法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淮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传承华夏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文化创新,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创作热情,让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地方政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鼓励冒尖、冒头的行为,在区域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鼓励社会大众推出具有原创性的文艺作品。

(三)丰富淮河文化的传播途径

淮河流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然而由于国内外缺乏对淮河流域文化的研究,人们对淮河文化不了解。想要发挥淮河历史文化的作用,必须扩大淮河历史文化传播渠道,让更多人认识淮河历史、淮河的风土人情,从而进一步扩大淮河文化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淮河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新媒体加大传播力度,在国内外知名的媒体平台上宣传介绍淮河流域和淮河历史文化,让国内外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淮河发展历史,淮河历史文化的特点,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镜头和图片,全方位展示淮河流域的风貌,从而激发观众对淮河历史文化的兴趣,愿意进一步去了解淮河的历史,从而在社会上形成研究淮河历史文化的热潮。另外,要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利用微信、QQ、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淮河历史文化,给大众展现立体化的淮河历史。

四、结语

淮河历史数千年,这里生长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人物。淮河历史文化的形成受到中原文化、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控制严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淮河文化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淮河文化发展关系到淮河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淮河历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历史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淮河流域地上生物量时空特征分析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新历史
淮河在歌唱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