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疼痛那些事儿
2020-01-01金剑编辑小丁
文/金剑 编辑/小丁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那什么是疼痛呢?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它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也是疾病的症状。急性疼痛起病急,往往会伴有心血管、呼吸、消化以及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功能的改变。而慢性疼痛持续数月以上,常可降低食欲,影响睡眠,从而导致抑郁、焦虑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因此,对于疼痛,需要及早治疗,必须合理应用镇痛药,才能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 疼痛产生的原因
疼痛通常是由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主要有物理性刺激(刀割、棒击、电流和高温等)、化学性刺激(强酸、强碱等)、生物性刺激(如蚊虫、蜂类叮蛰等)和生物活性物质(组织细胞炎症或损伤时释放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前列腺素和组胺等)。
● 疼痛的表现
疼痛的表现多样,这与疼痛发生部位、影响因素和体位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疼痛部位多为病变或损伤所在部位,如胸痛、腹痛、腰背痛或关节痛等。疼痛性质有胀痛、闷痛、刺痛、切割痛、灼痛和绞痛等。疼痛程度有轻微疼痛至剧烈疼痛。另外,某些体位可使疼痛加剧或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在疼痛时,患者有可能会伴有焦虑、睡眠紊乱、食欲减退、便秘、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个性改变、引发心理障碍等。
● 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
1.治疗疼痛时,需明确治疗目的。就是要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包括维护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及社会关系,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制订治疗计划时,要考虑疼痛强度、疼痛类型、基础健康状态、合并疾病,以及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期望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把疼痛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
3.对不良反应的处理,要以预防为主,镇痛药与控制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合理配伍。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采取必要措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4.采用多种形式综合治疗疼痛。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此外还有非药物治疗,两者可以结合使用。主要镇痛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对于轻度疼痛可应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对中度疼痛主要应用弱阿片镇痛药及其复方制剂;对重度疼痛,弱阿片镇痛药无效时可采用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在治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辅助药,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对癌性疼痛患者,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非药物疗法可在慢性疼痛治疗全过程中任一时间点予以使用,可供选用的方法有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神经毁损疗法和神经刺激疗法等。
5.用药前应尽量明确病因,同时应积极对因治疗;原因不明的疼痛患者慎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诊治。严禁滥用阿片类镇痛药,应以无创给药或口服为首选途径。有吞咽困难和透皮贴剂禁忌症的,可选择经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仍无明显改善者可经肌内或静脉注射给药;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选用椎管内给药或复合局部阻滞疗法。用药时,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
6.要重视对患者心理、精神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疼痛一方面是机体面临损害或疾病产生的信号,另一方面又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提醒患者应加以重视,及早就医,积极治疗,以防机体遭受更大或更长久的损害。规范化疼痛处理是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唯有强调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疼痛治疗时,选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多种给药途径交替使用、按时用药、个体化用药,可提高镇痛效果。但在药物选择上应予以重视,避免盲目联合用药,力争用最少的药物、最小的剂量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