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腺样体肥大该怎么办?
2020-01-01曹雪君杨丽娜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一帆
文/曹雪君 杨丽娜(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编辑/一帆
鼾症,俗称打呼噜,是成人一种常见病,但是殊不知,家里两三岁的小宝宝也会打呼噜,甚至由于鼻腔后方的堵塞还养成了张口呼吸的习惯。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难道这么小的娃儿就要开刀了吗?咱们先来看看它的危害!
其一,孩子自信的“杀手”——腺样体面容
由于儿童鼻咽部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由于鼻塞影响呼吸而靠嘴张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气流冲击硬腭会使硬腭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发育会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扁曲等情况,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鼻呼吸”与“口呼吸”,长大后容貌之间的差异较大。
其二,孩子生活的“毒苹果”——气管炎
腺样体肥大造成鼻子发堵,致使患儿的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阵咳嗽,易患气管炎。造成儿童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其三,孩子落后的“信号源”——打呼噜
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氧分,而打呼噜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身高,而且身体抵抗力下降,还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严重情况下,造成儿童呼吸暂停,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要不要割这个问题,相信是爸爸妈妈最纠结的,这毕竟是要进手术室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扁桃体、腺样体到底长什么样。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幼年时肥大,在6-8岁时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上升,它们的体积会渐渐萎缩,一般在12岁时退化。一般来说,与扁桃体、腺样体相关的问题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但是这种趋势是无法预测的。
尽快手术切除的情况
1.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1年内感染发作不低于7次,或连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5次,或连续3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3次。
2.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鼻塞,且阻塞症状如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已持续至少1年,并且保守治疗无效。
3.由于腺体肥大影响鼻腔通气和分泌物引流,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
如果手术,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会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答案是不会。扁桃体和腺样体作为淋巴组织,在婴幼儿阶段是具有一定免疫防御能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会轻易考虑手术治疗,以药物和观察保守治疗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的完善,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作用就慢慢弱化了。
有必要同时切除吗?
因单纯的扁桃体反复感染而手术,一般只需要切除扁桃体。因梗阻原因而手术,考虑到腺样体切除后,扁桃体可能会有代偿性增大,建议同时切除。但如果扁桃体体积的确偏小,也没有感染发作的病史,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可以选择单纯腺样体切除术。
手术会留疤吗?
手术操作从口腔进入,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在面部留有疤痕。目前,大多会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头来进行手术,在切除的同时止血,术中出血量很少,而且刀头产生的温度较传统电刀低,不会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热损伤”。
手术后会有什么不良情况?
1.进食困难。由于手术区域就在咽喉部,术后疼痛可能会让孩子拒绝进食,一般以较冷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可以减少食物引起的刺激,也可以预防出血。半流质饮食一般持续两周。
2.出血。特别容易发生在手术当日和手术后6-10日,手术后一周是手术部位白膜(手术区域表面覆盖的白色膜状物,一般在术后1-2日生长,有保护伤口的作用)开始脱落,浅层的血管可能暴露,引起出血。
3.感染。术后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耳后疼痛,如果持续时间多于3天,且逐渐加重,则可能有感染的危险,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
4.复发。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复发,这可能与淋巴组织增生活跃有关。另外,在手术切除后,也可能发生代偿性的增生,比如扁桃体切除后,舌根的淋巴组织增生,并向扁桃体窝内生长,感觉切除的扁桃体又回来了。
一般来说,如果增生的淋巴组织没有引起严重的症状,可以密切观察,不需要再次手术处理。
了解了这么多,相信爸爸妈妈心中也有一把尺了,不过需不需要手术、要不要保守治疗还是要听听耳鼻咽喉科医生的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