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整体感知,与文本深度对话

2019-12-31徐忠浩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文本

徐忠浩

摘  要:语文学科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丰富的学科,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意涵深厚,特别是语言大师透过语言所流露出的独特情感,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深度感悟。在文本解读时,唯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走出支离破碎、庖丁解牛式的理解,才会真正完整的领悟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关键词:文本  整体感知  对话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097-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的编者、文本之间进行多重对话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和思想进行交流碰撞的动态过程。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多元对话,促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深入而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不少学生认为深挖文字,对局部文字进行透彻的理解,这就是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其实不然,真正的深入对话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否则的话,很容易产生误读。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尝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促使学生更合理地进行深度对话。

1   梳理线索,连点成线

在不少文章中有明暗两条线索,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只能找到其中的明线,但是却忽略了暗线,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感悟文本,不利于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明暗线索,然后尝试连点成线,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有充分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文章中的多层线索。首先,可以让学生将“背影”作为文章的线索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思考:“文章中几次写到了‘背影,这些‘背影串联起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父爱”作为线索进行分析。“在文章中虽然没有明写父爱,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大家尝试将文章中展现父爱的内容照出来,看看‘我对于父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父爱”这个线索,学生发现,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感受不到父爱,还觉得父亲很迂,但是渐渐地却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抓住了文章的明暗线索,对于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入。

语文学习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巧妙引导。在梳理文章线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质疑,分析作者为何要设定两条不同的线索,思考如果只有一条线索的话,文章会发生哪些变化。这样学生就能从关注言语内容过渡到关注言语形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有语文味。

2   编写提纲,掌握结构

读写结合是一种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懂得如何拟定大纲,这使得学生的作文显得比较凌乱。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给课文拟定大纲,这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拟定大纲,这样学生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也会知道如何写大纲,能起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比较长,而且文章中还展现了小弗郎士、韩麦儿老师等诸多人物,然而文章却一点都不凌乱,而是很清晰明了地展现了文章的情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拟定文章的大纲,尝试掌握文章的结构。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文章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弗郎士在路上看到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上课的内容,第三部分是下课。如果再深入下去,可以看到每一个部分中还分成若干小部分。如第二部分不仅写了上语法课和上习字课等内容,而且还写了课堂不同寻常的严肃气氛等。鼓励学生进行总结,說说文章为何如此安排文章的结构,学生认为这样写不就展现了课堂的内容,而且还展现了韩麦儿的爱国精神,体现了小弗郎士的内心变化。

通过编写文章的提纲,学生了解了文章写了什么,如何写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撰写提纲中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建构,思考自己在写作的时候要如何写大纲,才能让文章变得更有条理。

3   拟小标题,抓住主旨

有一些文本包含了若干不同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采用拟定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将文章分成若干大段落,然后给每一个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然后,又组织学生根据拟定的小标题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总结文章的主旨,这样也能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悟。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了若干张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了课文中的哪一个部分,并且给这些部分分别拟定一个小标题。提醒学生注意,拟定标题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春》的题目,围绕主旨展开。如有学生将标题拟定为企盼春天、描绘春天和赞美春天这三个部分。此后又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用哪几个部分来描绘春天,能否可以用不同的图片来展现。如有学生用“春草有生机”、“春花多美丽”、“春雨多细密”、“春天有活力”等若干部分来表示。这样拟定小标题不仅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和文章的主旨相互贴合,同时,学生在拟定标题的过程中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在拟定小标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为活跃,学生也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就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对文章进行再发现,并将发现的信息进行组合,获得新的领悟,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让学生沥青文章的思路,搞清楚文章中的要点。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教学中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整理线索、了解结构、拟定标题等方式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薛美霞.对话文本语言,实现高效阅读[J].语文世界,2017.

[2] 李惠雅.引导文本深度对话,促进阅读有效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2013.09.

[3] 陈国军.管窥高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信息[J].中国校外教育,2011.

[4] 华震艳.深度解读深度对话[J].语文世界,2016.3.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