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奖颁出“双黄蛋”:仍在寻求突破
2019-12-31biu
biu
2019年3月5日,诺贝尔奖基金会对外表示,2018年因丑闻停办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恢复颁发。10月10日,诺贝尔如约公布了2018和2019两个年度的文学奖得主。
奥尔加·托卡爾丘克:一个好裁缝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家喻户晓的女作家。混杂、交织、糅合,是评论家们多用来形容托卡尔丘克和她的作品的词语。比如,《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这部层次极其丰富的小说由数十个短小的特写、故事结集而成,各种修辞风格相互混杂、渗透,各种文体交杂。这本代表作就像本土的评论家所说的,是“用各色布片缝缀起来的百衲衣”。在这个意义上,托卡尔丘克是个“好裁缝”。
1996年,托卡尔丘克的第三部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出版(详见本期“首席名著”栏目),这让托卡尔丘克一跃成为波兰文坛的代表人物。2014年,她的新作《雅各书》出版,这是一本糅合了18世纪波兰和犹太人历史的小说,获得了当年的“尼刻奖”(波兰文学最高荣誉),但民族主义者认为这是一本污蔑犹太人和波兰国家形象的小说,指责托卡尔丘克为叛国者,甚至还给她发去了死亡威胁。
彼得·汉德克:一个冒犯观众的剧作家
彼得·汉德克,被冠以“先锋”之名。他创造了“说话剧”。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骂观众》。这部叛逆之作没有布景,只有空的舞台和打着灯光的观众席;没有故事,只有演员向观众直接喷射冒犯之语。在现场,演员不再是主体,被谩骂的观众成为主体。这可以说是推翻了戏剧的定义,质疑了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汉德克彻底无视了创作者要取悦观众这一传统观念。20世纪70年代他参与到德国新电影运动中,身兼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电影编剧、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且样样在行,至今笔耕不辍。他在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中国作家毛尖认为,汉德克的先锋性里有现实主义的东西,不仅有文艺批评还有现实批评,“以前诺贝尔文学奖不会找态度很坚硬的人,而汉德克一直是很‘刺头的,一直是不妥协的。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决定把视野再打开一些,把文学奖颁给汉德克这样说话很冲的人。”
文学奖依然在寻找突破
2016年10月,汉德克来过上海。他在当时那场讲座上说:“《骂观众》只是一个序曲,告诉人们我未来戏剧的样子。但综合来说,我的第一批戏剧或者早期戏剧,其实是一些更友好的戏剧。而我现在的戏剧,反而更多是只具有一种友好的形式而已。”他说:“我最近的戏剧都是非常美的戏剧,虽然比起以前,它们才是真正的骂人。”汉德克还在继续“泼冷水”。
就如往常,文学奖依然会颁给突破——作家对他们作品的突破,对读者乃至社会影响的突破。
(摘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适用话题】突破;影响;视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