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之逻辑框架可视化建构(四)
2021-03-04李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里高利圣咏在横向上的扩展已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多聲部音乐本身具有无穷魅力,作曲家一经尝试,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多声部音乐的出现是这一时期音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9世纪,复调音乐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将通过逻辑框架图的形式将中世纪主要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等进行一个可视化呈现,在图前会配上相关文字作为说明。
一、奥尔加农(Organum)
奥尔加农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它被记载于9世纪的一篇音乐论著《音乐手册》中。自此,西方音乐由原来的单声部线条发展成了多声部线条,不论是在声部的结合,声、器乐的配合,还是在创作的可能性上都显得更加多样化。最初的奥尔加农为双声部,其上方声部为圣咏旋律,即主声部;而下方声部则是在主声部下方纯四度或纯五度的重叠,以保证两个声部的协和。经过长期的发展,奥尔加农又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如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和华丽(花唱)奥尔加农等。经过多种资料的对比,人们不难发现,有的学者将华丽奥尔加农单独列出作为另外一种复调音乐题材进行研究,而本文为了更加清晰地将奥尔加农与迪斯康特等复调音乐区别开来,特将华丽奥尔加农归为奥尔加农的一种。
(一)平行奥尔加农(Palallel Organum)
平行奥尔加农是最初、最简单的奥尔加农形式,根据声部的数量,又分为二声部平行奥尔加农和四声部平行奥尔加农。二声部平行奥尔加农的主声部(上方圣咏声部)与奥尔加农声部(下方声部)以平行四、五度的方式共同进行。而四声部平行奥尔加农则分别在八度上重叠原有平行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一般为低八度叠置)。由于一、二声部是四或五度的叠置,而一、三和二、四声部又都为八度的叠置,因此整个和声效果十分协和,同时,各声部节奏也比较相近。
(二)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Modified Palallel Organum)
公元11世纪,奥尔加农的写作继续向前发展,技法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丰富,其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声部由原来的平行变成了多种不同方式的进行,如反向进行、斜向进行等。这种自由声部的进行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声部交叉。
(三)华丽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
公元12世纪,一种新的花唱式奥尔加农诞生了,它与之前的奥尔加农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圣咏置于下方低声部,并将这些低音延长,将其变成所谓的持续低音,即tenor;与延长、单调的低声部相对应的是自由、活跃的上方奥尔加农声部,这样的上方多音配以下方一音的方式被称为流动、华丽的花唱风格。
二、狄斯康特(Discant)
“狄斯康特”一词源于拉丁文Discantus,译为“不一样的歌曲”,它是奥尔加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一些学者直接将其归入奥尔加农的内容里,本文为了更好地将其与奥尔加农区分开来,在此将其单独研究。
(一)低音声部的特点
提到低音声部,必须先介绍一个概念——节奏模式,它出自《普通音位的狄斯康特》一书。据该著作记载,公元1250年前后,音乐家们将圣咏中常用的一些节奏归纳为6种节奏型,它们的命名如同古希腊诗歌中的音步规则,如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等,而迪斯康特的低音声部就是用这些节模式写成的,具体如图1所示。
(二)声部关系
除了低音声部的节奏模式以外,迪斯康特的另一个特点便是上方声部与低声部保持一音对一音的风格。同时,两个声部的旋律经常做反向进行。
三、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孔杜克图斯一词在9-10世纪时是对所有单声部歌曲的统称,12-13世纪专指一种比较流行的2~4声部复调声乐曲。作为中世纪复调音乐的一种,它既服从于教会音乐理论体系的总规则,又具有一些新特征。
孔杜克图斯与其他复调音乐体裁类似的特征包括:第一,在声部的数量上,一般在2~4声部,其中以3声部为主;第二,在音程的使用上,以协和音程4、5、8度为主;第三,在节奏上,偏向于使用中世纪完美的3拍子。
孔杜克图斯区别于其他复调音乐体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主旋律声部,采用定旋律,不再采用教堂圣咏旋律,而是原创旋律;第二,在歌词上,不再采用圣经经文,而是使用一些具有韵律的拉丁文诗歌。
四、结语
多声部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孔杜克图斯是中世纪的三种主要复调音乐,本文采用逻辑框架图的形式对其进行可视化呈现,如图2所示。三者均属于多声部音乐,本身具有无穷魅力,因此吸引了很多作曲家的注意力。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逻辑框架体系的可视化建构”(19E032)。
作者简介:李明(1989-),男,四川南充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方音乐史、基本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