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得有滋有味:语文课堂一道美丽的风景

2019-12-31潘小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小学语文

潘小凤

[摘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层面去进行精细化指导,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实现言意共生,生成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50—0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贯穿于小学三个学段的共同要求。翻开教育部统编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尤其重视对学生课文朗读的指导,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朗读指导的重点,并构成了循序渐进的指导序列,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提升朗读能力。教学中,笔者谨循课程标准,结合具体课文,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情感充沛的朗读,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打好“读正确”基础,初步感知朗读韵味

对刚刚开始学习阅读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面对全新的文字充满了陌生感和好奇心,全然不明白感情朗读为何物。因此,我们刚开始进行朗读指导,不要过度追求情感饱满,而是从“读正确”“注意停顿”“读准声调”“适当重读突出”开始,让学生在口齿清晰、表意分明中感受到朗读的韵味,从而爱上朗读。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句时,笔者首先根据儿童说话短促的特点,将句子改成:“池塘里,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真可爱。”将书面语言变成口语,帮助学生迅速理解了这个长句子。然后,通过逐步增加词语的办法,如“蝌蚪——小蝌蚪——一群小蝌蚪——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脑袋——大大的脑袋”“身子——黑灰色的身子”“尾巴——长长的尾巴——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快活地游来游去”,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感到趣味盎然。这样,他们就不会读丢或者读破句子了。而且,这样有节奏的朗读,停顿的方法也在不断扩展中得到渗透,学生初步意识到了基本的语意单位是不可以读破的。

二、达成“读流利”目标,实现言意共生理解

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觉是陌生的,指读、逐字读、读得拖拖拉拉、断断续续等现象很是常见。如何让学生读得流利、顺畅呢?首先需要让他们理解字词的大意,使之不至于将一个词语或一个完整的短语读得支离破碎。如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跟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时,笔者让学生一边做游的动作,一边读“游哇游”,以此将学生日常口语中的“游啊游”的不规范变音纠正过来;在读“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动作时,让学生体会“迎”“追”“游”的不同位置,然后读出“迎”的欢喜,“追”的急切,“游”的轻松;在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时,则联系学生平时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由感悟练读……学生在理解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情,自然就能渐渐地把课文读流利了。

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课文也会变得越来越长,句子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我们仅靠理解助读,显然是不够了。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课文句子按照停顿,改成小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流利。如《妈妈睡了》一课(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笔者将句子转换成:“睡梦中/妈妈好温柔/她微微地笑着/嘴巴/眼睛/都笑弯了。”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练读。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对诗歌跳跃性的语言和思维尤其感兴趣。所以,将课文中诗一般的语言变成诗行,来指导他们朗读,可以迅速提高他们读流利的能力。

三、尝试“有感情”朗读,生成课堂美丽风景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出现的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深刻感悟语句背后的情感,生成一定的自我体验,可以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语段。

如指导学生朗读《坐井观天》(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时,笔者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然后让学生自主交流:“井里的青蛙看到小鸟,怎么问他的呀?”“青蛙让小鸟不要说大话,会怎么跟他说?”“小鸟说天大得很,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学生在反复对话、讨论中,自然进入了课文语境,体会到了带有问号、感叹号的句子的朗读语气变化。當他们稚嫩的、充满情感的声音在课堂响起,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指导蒙童读书需要让他们做到字字响亮,不多读一字,不少读一字,不读误,不读倒,这样的反复朗读,可以“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低年级的阅读阶段,既是学生从无到有的启蒙阶段,又是为今后学习牢固奠基的阶段,如果我们教师在朗读这方面能多花点心思,必然能欣喜地看到每一堂语文课上靓丽的风景!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小学语文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