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版块 大设计

2019-12-31陈名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1期

陈名春

[摘要]“动手做”是苏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加的栏目。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面积的变化”中的“动手做”为例,将“动手做”置于素养的高度来研究教学策略,实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让学生用需要的方式“动手做”自己需要的数学,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动手做;苏教版教材;面积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57—02

“动手做”是苏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加的栏目,它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新知,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亮点,但很多教师对这一栏目重视不够,导致“动手做”栏目的编写意图得不到真正落实。2016年12月,我校数学教研组以此为契机成功申报苏州市规划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动手做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我们对“动手做”有了一些实践和思考。现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面积的变化”中的“动手做”为例,谈谈怎样将苏教版教材中的小版块设计成一节完整的规律探索课,让学生“动手做”自己需要的数学,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材内容】

动手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再把这个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算一算,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你能发现什么?

【教学设计】

一、激发“动手做”的需要

师: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现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增加1/2,要使羊圈的面积不变,宽应该减少几分之几?(选项:A.1/2 B.1/3 C.9/4)

【思考:学贵有疑,让学生直面“难题”,进入“惑”的状态,从而产生探究需要。】

二、设计“动手做”的方案

师:这个问题对于大家来说,感觉怎么样?

1:太难了。

师: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2:从简单想起。

师:遇到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想起,比如从学过的最简单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开始研究。

【思考:“动手做”不能变成教师指挥学生做,而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做的方案,从而,让学生在方案设计中增长智慧,提升素养。】

三、借助感性材料,初探规律,积累活动经验

师: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长6米、宽4米,现在扩大养殖面积,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和宽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猜一猜: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倍?

师(给每个学生一张方格纸):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假定每个方格边长1米。

计算:原来长方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现在长方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 )。

推理:2×2=4。

师:我们用了哪些方法研究这个简单问题?(计算、画图、推理)

【思考:出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动手做的方法。学生初次感受到计算的准确性、画图的直观性、推理的快捷性,从而为研究复杂的问题积累活动经验,并为后续方法优化做好准备。】

四、借助活动经验,再探规律,体验动手做的价值

师: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长6米、宽4米,现在扩大养殖面积,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猜一猜: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师:长增加1/2是什么意思?宽增加1/2呢?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吗?先自己研究,再小组交流。

计算:原来长方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现在长方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 )。

推理:3/2×3/2=9/4。

师:这三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

【思考:再次运用这三种方法探索复杂问题,探寻面积变化的规律,深入体验三种方法的价值。】

师:若去掉“长6米、宽4米”,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现在扩大养殖面积,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猜一猜: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

推理:3/2×3/2=9/4。

【思考:让学生探索去掉数据后的问题,“逼着”学生推理,从而优化解题策略,体验动手做的价值,在做中理解推理的合理性,在推理中体验动手做的价值。】

师:如果将条件变一变: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现在扩大养殖面积,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3。猜一猜: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

推理:4/3×4/3=16/9。

师: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现在扩大养殖面积,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4。猜一猜: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看谁反应快。

推理:5/4×5/4=25/16。

師:通过刚才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思考:让学生归纳、表达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五、变式练习,运用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变式练习:(1)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1/2,新正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2)一个正方形,边长减少10%,新正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一个长方形,长增加10%,宽减少10%,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一个平行四边形,底减少1/3,要使面积不变,高应增加( )。

A.25% B.33.3% C.50%

【思考:通过变式练习增加问题的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动手做”的真正目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蓄力。】

课始的问题:张大爷有一个长方形羊圈,现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增加1/2,要使羊圈的面积不变,宽应该减少几分之几?(选项:A.1/2 B.1/3 C.9/4)

【思考:该习题既是练习,又是对课始问题的一个回应,让课堂首尾呼应,体现课堂的完整性。】

六、总结延伸,举一反三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面积变化的规律,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我们是怎么探索规律的?(从简单想起)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计算、画图、推理)

师:一个长方体,将它的长、宽、高分别增加1/2。猜一猜:新长方体的体积是原来长方体的几分之几?

师:张大爷做一个长方形羊圈,长6米、宽4米,现在扩大养殖面积,将这个长方形羊圈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猜一猜: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你打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回顾今天的探索历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并让学生将研究面积的方法迁移到体积、周长的研究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动手做”的真正价值。】

【教后反思】

1.教师在“动手做”中扮演什么角色?

“动手做”是谁在“做数学”?是我们的学生。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动手做的需要,教师给学生投射探索的光芒,让学生沿着这缕光在黑暗中探索。比如,探索“面积变化”的规律时,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思路——从简单想起,用计算、画图、推理的方法探究規律。

2.动手做的方案是教师给还是学生造?

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帮学生设计好研究方案,让学生遵照执行,虽然课堂很顺畅,但这是学生需要的学习方式吗?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点拨作用,在关键处点一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让学生自己制定和设计方案。比如,教师不直接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遵照执行”,而是激发学生借助自己原有的学习经验思考研究的方案,经历研究方案的创造过程。

3.如何让学生体验“动手做”的价值?

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在执行一个又一个“动手做”的任务,如果是被动执行“命令”,往往对“动手做”的价值领悟不够。比如,让学生在计算、画图、推理三种解题策略的比较中,明晰推理的简洁和快捷,但动手计算、画图可以为推理的合理性提供佐证,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尽管推理的方法快捷,但推理是在动手做的基础上得到的”。学生有了感悟,就能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动手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上海市特级教师潘晓明曾说过:“数学核心素养就是知识、思维、情感三个维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动手做”的教学,必须要以思维训练为最终目标,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比如,通过归纳规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变式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动手做”教学应贴近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强行塞给学生,不能让学生执行教师的操作命令。“动手做”不是机械操作,它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媒介,只有将“动手做”置于素养的高度来研究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才能使数学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责编 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