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优化研究
——以长沙A 商业银行为例

2019-12-31罗静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长沙商业银行银行

■罗静(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一、长沙A 商业银行简介

(一)总体概况

2011 年,长沙A 商业银行成立,是湖南省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8 年的发展,长沙A 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长沙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典型,长沙A 商业银行在主要业务指标方面的复合增长超过了30%,截至2018 年12 月,长沙A 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4705.44 亿元,纳税总额超过了100 亿元。在公司治理方面,长沙A 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责任制,形成了以董事会作为决策层,监事会为监督层,管理层为经营层的三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比较完善。董事会的决策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彼此间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决策具有前瞻性和民主性。监事会则依托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在风险管理上建立了科学激励约束的机制,能够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风险管理流程也比较合理,公司资产的运行质量也获得了较好的优化。

(二)业务经营指标

表1 长沙A商业银行2016年-2018年主要经营指标情况表

从表1 可以看出长沙A 商业银行资产总额逐年增加,2017 年较2016 年增长了34%,2018 年较2017 年增长了23%,资产规模的增加,风险也将随之增加,另外不良贷款占比2018 年比2016 和2017 年也有所上升,如何加强风险防控,控制不良贷款比率,是当前长沙A 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

二、长沙A 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监督体系不完善

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KRI)、风险改进(DPCA)等风险管理工具在长沙A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都有所应用,但彼此之间的协同性较差,导致识别、确认、计量、控制、管理的多方位风险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完整的指标体系缺位的前提下风险系数计量也就无从谈起,对管理层级对风险管理的成效就难以做到客观准确评估,操作风险靠监督人员主观和员工的自觉。尤其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由于缺乏定量分析和信息的整合,导致风险评估定性多主观强,监督的成果形成的报告也难以应用,尤其是对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务风险研究和分析更是显得乏力。

(二)重点业务监督不突出

事后监督主要是核对凭证要素与业务核算信息的一致性,这是会计核算规范与准确的重要前提。OCR 的应用彻底淘汰了手工方式业务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的速率得到大幅提升,但速率的提升并未最终作用到工作效率上。虽然信息化核算早就普及但长沙A商业银行传统的、机械呆板的复审模式还在延续,仍然是对业务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再现,未能将业务的主次和轻重进行区分。首先由于监督员的精力有限,在大量监督业务的前提下,精力可能难以全面覆盖导致对监督浮于表面或者流于形式,对风险深层次发生的原因没有剖析到位导致易发、频发、多发风险案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风险防范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其次分散不成体系的监督对系统性业务的监督是十分有限的,这样极易被相关从业员掌握监督规律进而刻意避开风险的监督。监督的管理效果就难以彻底发挥出来。且随着农信社逐步过渡到农商行,长沙A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服务趋于多元化,内外部经营环境也愈发复杂,但高风险业务的重点监督却并不明显。

(三)同级监督难

同级监督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会计事后监督对象是同级业务部门时,对于监测到的工作失误和岗位失职,同级部门在缺乏有效威慑的前提下会各种狡辩;对于会计事后监督提出的整改意见,在具体落实时存在难以高质量完成,甚至是对会计事后监督部门提出的风险防范及部门制约建议,直接忽略不予接受。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或许更多,但最终都导致同级监督在纵深和广度上的效果难言满意,监督作用未能发挥出来。

1.责任认定难

首先是差错责任认定难度大,长沙A 商业银行柜台员工业务核算与监督中心业务复审没有严格实施,在今后的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归咎到柜面员工失误还是监督中心失责难以明确。其次是会计资料丢失责任认定难,会计事后监督中心在接受监督对象部门会计资料时没有完全落实签字交接制度,在监督过程中资料丢失责任难以明确;资料退回时由于客观上难以做到逐项清点入库,数据的丢失和损坏责任都难以追责。

2.规避风险难

会计事后监督中心在对业务部门和信贷部门进行复审时,对资金风险的防范监督作为重点工作,但实际监督效果不尽如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监督覆盖面广、次重点不明确,再由于监督人员人手不够,专业素质不高,甚至是不可兼任的岗位由一人操作,风险防控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都较大。

3.问题管理难

如何有效管理监督中心发现的业务问题进行管理是会计事后监督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会计事后监督无处置权限,如何处置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规定是模糊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度大。其次是会计事后监督没有决策权限,事后监督中心可提出发现的问题并给予建议,但决策权是没有的。最后是会计事后监督没有考核权限,对监督的对象没有考核这一抓手,监督建议难以落地落实,导致某些风险整改依旧频发。

三、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优化设计

(一)监督模式优化设计

银行会计事后监督部门是非常重要的运营部门,不能承担了较多且复杂的职责和职能,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银行运营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就需要设计完善的风险导向性的事后监督体系。旨在实现银行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会计事后监督部门主要的作用在于对银行风险事件进行管理实现流程业务的持续改建,仅仅将少量的业务风险通过人工授权进行控制。当下,长沙A 商业银行处于流程银行建设入门阶段,要往更高层次发展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各项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仍然困难较大,导致系统建设业务进度十分缓慢停滞不前,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在于风险控制策略与系统设计未充分融合,导致产品流程难以达到全面风控要求。现阶段长沙A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的模式应从传统的规范导向监督往风险导向的监督模式转型升级,实现业务流程持续循环优化。

(二)监督职能优化设计

随着银行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的转变,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管理体系也在逐渐的变革。在建设操作风险为导向的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的过程中,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中心的职能也在随之进行调整,事后监督中心的职能已经由原来的检查账表、凭证转变为以监督银行风险和会计质量为中心,主要对银行会计业务中的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负责会计业务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的实施。长沙A 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区域内的银行营业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水平的评估,对经营网点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科学的测定,并对银行会计业务风险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对各类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检查方案,确定风险水平检查的频率和重点。对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发现风险管理水平变化的趋势,更好的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的风险管理活动。事后监督中心的具体职责包括:风险的监测、核算质检、风险评估、银行对账、会计档案缩微等职能。

(三)监督运行机制优化设计

长沙A 商业银行相关部门没有根据业务需要防控风险,针对性地纳入监督机制,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定期对所有业务数据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找出风险事件和其驱动因素。为了进一步防控风险,长沙A 商业银行应建立基于操作风险导向的会计事后监督机制。基于操作风险导向的银行会计事后监督运行机制包含三种监督方式,即监测、质检、检查,这三种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检查的结果为监测和质检提供了指导,质检的结果是监测和检查的依据,监测的结果为质检和检查提供了支持,通过这三种方式的监督实现了信息的功效,形成了监督有效果、质检有方向、检查有重点的良性循环。通过检测、质检、检查等功能对风险事件和风险驱动因素进行识别、确认和收集,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将风险事件纳入风险事见库中,通过风险的评估功能对风险事件进行持续的评估,将评估结果反馈到检测、质检和检查等相关部门,最终根据评估结果对事后会计的监督体系进行优化,提升银行会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长沙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长沙之旅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我眼中的长沙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