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析

2019-12-31梁梅陈锦灿夏广明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9年4期
关键词:肌层准确率内膜

梁梅,陈锦灿,夏广明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影像科(肇庆,526000)

0 引言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多发于绝经后、围绝经期女性群体,其恶性程度高,致死率仅次于宫颈癌于卵巢癌,原发部位是子宫内膜上皮[1]。近年来,随着女性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重要疾病之一临床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选择有效治疗措施。鉴于此,术前分期的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2]。本研究,筛选子宫内膜癌患者44例作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MRI与CT联合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本组患者中,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4.5±4.6)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6.0±1.3)年,其中绝经患者29例、未绝经患者15例,主要病症表现:血性白带、阴道排液量增多、下腹可触及包块、不同程度下腹疼痛、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流血症。入选44例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确诊,病理检查显示,其中II期15例、III期19例、IV期10例。排除合并其他盆腔恶性肿瘤疾病者,资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CT检查,设备采用CT 64排GE lightspeed 螺旋CT扫描机,采用欧乃派克作为非离子对比剂;使患者在扫描床平躺,由髂骨上缘扫描至耻骨联合下缘,对其实施横断位平扫,参数:螺距1.0~1.5 mm,层厚0.62~1.25 mm,管电流250~300 mAs,管电压120~140 kV,矩阵512×512,显示野350 mm;肘静脉推注60~100 mL欧乃派克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分别于推注完成后25 s、60 s进行,将获取的信息传送至工作站处理,进行多方位重建显示。

完成螺旋CT扫描后48 h内,对患者开展MRI检查,设备采用MR型号3.0 T GE Signa磁共振仪,使用0.1 mmol/kg扎喷酸葡胺作对比剂,扫描序列:横断位自旋回波T1W1、T2W1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冠状面、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T2W1。先对患者常规平扫,后实施对比剂增强扫描。

1.3 评价标准

MRI分期诊断标准[3]:II期:MRI检查显示低信号宫纤维间质瘤有肿瘤信号,肌层外缘缺乏连续性,子宫轮廓不规则;III期:MRI显示阴道壁有低信号阶段性消失,病灶周围淋巴结直径>1 cm,阴道受累;IV期:MRI检查显示肿瘤出现远端转移,侵犯膀胱或直肠。

CT分期诊断标准:II期:CT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左右不对称,子宫体、宫颈出现增大、增粗;III期:CT检查显示,肿瘤周围淋巴结直径>1 cm,阴道壁可见肿块,阴道受累;IV期:CT检查显示,肿瘤发生远端转移,存在腹水,子宫内壁明显增厚,侵犯膀胱或直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研究显示,前分期诊断应用联合MRI与CT检查准确率为88.64%,显然高于单纯CT检查54.55%、单纯MRI检查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分析比较三种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n(%)]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居于常见肿瘤第七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有文献指出,ERC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结合,使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作用[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其发病率不断年轻化,对女性生存质量、心理健康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临床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中对子宫内膜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癌症临床分期,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当下,临床诊断性刮宫术是检查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芳香化酶P450是早期发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对于术前分期的诊断参考意义不大,难判断肿瘤范围及大小,特别针对癌灶对周围器官、宫颈、子宫肌层等侵犯程度进行准确估计;无法为手术范围选择提供数据支持[5]。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发展,临床中各种影像学技术更新换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疗中。有研究显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CT联合MRI检查,可准确鉴定癌灶分期,为手术提供依据[6]。CT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可对盆腔站位的大小、数目,及癌灶与周围关系、病变范围等清晰显示,且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有助于减少肠蠕动影响[7];此外,CT检查可显示病变位置是否出现积液、有无肿大等,具有良好直观性,同时对观察是否存在淋巴结扩散具有优势[8-9]。但常规CT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价值有限。MRI作为临床主要诊断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方面,对判断基层浸润等作用显著,其主要是利用其优点体现,如:对病灶注入对比剂后多平面成像方式、动态观察及组织分辨率良好等,观察子宫内膜下结合带是否完整,是判断病灶肌层侵犯程度的主要依据[10-11]。同时该方法具有组织分辨力高,对比度好等优点,可对宫颈基质侵犯、浸润基层深度等准确预测,同时可提供子宫附件异常、腹水、肿瘤体积、子宫大小等信息;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准确定价等提供有效依据[12]。因此,联合两种诊断方式,可起到良好互补作用,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MRI与CT检查准确率为88.64%,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检查,说明联合诊断在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高,经分析,子宫内膜癌诊断中,MRI检查可很好显示病灶周围器官、子宫肌层侵犯程度,CT技术可很好地显示盆腔小淋巴结的侵犯程度;将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势结合,进而提高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高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临床中科学、有效的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术前通过MRI与CT联合检查,进行分期诊断,相比于单纯使用CT技术或MRI技术,联合方案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手术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层准确率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