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初复诊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31裴琳李建华蔡长寿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9年4期
关键词:伪影优良率低剂量

裴琳,李建华,蔡长寿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影像科(深圳,518109)

0 引言

COPD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害,影响身体健康[1]。及时诊断疾病早期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关键,X线为临床诊断COPD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但辐射剂量较高,对人体有着一定危害[2]。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检测迅速的优势,在COPD中应用价值较高,其低剂量扫描方式辐射剂量较低,近年来逐渐用于临床诊断中。本研究对COPD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查,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2月,经螺旋CT确诊的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初诊年龄38~68岁,平均(52.13±3.41)岁,病程2~12年,平均(7.03±0.28)年;复诊年龄39~69岁,平均(53.52±3.57)岁,病程3~13年,平均(8.01±0.32)年。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初诊年龄37~69岁,平均(52.16±3.45)岁,病程2.5~13年,平均(7.06±0.31)年,复诊年龄38~70岁,平均(53.13±3.48)岁,病程3~14年,平均(8.03±0.34)年。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OPD;患者均意识清晰,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疾病者;存在意识障碍、神志障碍等无法正常沟通者;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器官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者;配合性较差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组行低剂量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具体措施见下:

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范围为胸廓至肺底,取仰卧位,扫描前指导患者屏气,于患者吸气末采集图像。

对照组参数设置: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250 mA,转速2转/s,螺距为螺距0.992:1,采集层厚、重建层厚分别为5 mm、0.625 mm,扫描时间约8至15 s。观察组参数设置: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40 mA,转速、螺距、采集层厚、重建层厚、扫描时间均与对照组一致。所有图像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共同阅片,若两名医师评定结果出现分歧,则由第三名医师进行客观评定,达成一致意见。复查时根据患者体厚将毫安秒值改成30 mAs、20 mAs、15 mAs,其他扫描与常规扫描一致。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初诊及复诊的CT图像质量进行比较,通过图像伪影、细微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CT图像无伪影或斑点,细微结构显示教清晰;良:可见伪影或斑点,细微结构显示尚清晰;差:图像伪影、斑点较多,细微结构显示不清晰,对判断造成影响。对两组初诊及复诊的有效辐射剂量进行比较,胸部有效辐射剂量=DLP×W(0.014)。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初诊及复诊时CT图像质量优良率分析

观察组初诊时CT图像优良率为90.00%,复诊时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初诊时CT优良率为88.33%,复诊时优良率为98.33%,两组初诊、复诊时CT图像优良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复诊时图像优良率与初诊时相比相对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析

观察组初诊、复诊有效辐射剂量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初诊及复诊有效辐射剂量分析

3 讨论

COPD是一种较为复杂多样的肺部病变,外周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等部位均可看到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但不同病例中所占比例不一致[3]。COPD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快速明确疾病便于医师对症治疗,因此采取合理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诊断COPD对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意义[4]。

目前临床对本病常用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CT扫描等,其中X线片、CT扫描应用较为广泛[5]。X线价格实惠、操作简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X线吸收率、分辨率较低,对重叠或细小结构难以清晰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CT在显示肺部病变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具有较高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可通过容积扫描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图像重建,便于医师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图像,更精准地定位、定量诊断[7]。常规剂量扫描可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对其发展造成限制,近年来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逐渐用于临床中,其既具有常规扫描的精准性,还减少扫描辐射剂量,减轻对人体的伤害,被多数患者所接受[8]。

目前低剂量CT扫描主要用于肺部疾病的初步筛查及部分疾病治疗后复查,低毫安CT扫描可对低密度肺组织进行显示,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有力依据。在实践过程中,低剂量CT吸收率较高,可避免患者接受大量辐射的危险,还可减少CT球管消耗,缩减检查成本[9]。低剂量CT扫描具有薄层高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肺内小病灶内部情况、边缘特点、与周边血管关系等,为疾病确诊提供重要意见。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可清晰显示肺内细微结节,便于医师更加仔细地观察弥漫性病变的细微表现,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提升微小结节检出率[10]。CT可较好显示病灶边缘、周边结构改变等,但受高分辨率算法噪声影响,使得结节内密度显示有偏差,靶扫描综合了薄层扫描与HRCT的优势,可增加扫描分辨率,较好显示结节内钙化情况[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初诊及复诊时CT图像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初诊及复诊有效辐射剂量相比对照组更低。提示CT低剂量扫描不会影响CT图像质量,还可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伤害。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初诊及复诊患者而言,实施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应用价值较高,不会影响CT图像质量,还可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降低检查成本,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伪影优良率低剂量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