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栗氏分指牵引、摇摆理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9-12-31曹连波杨玉鑫杨海焱杜思韬黄阿勇栗国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3期
关键词:腕部桡骨远端

曹连波,杨玉鑫,杨海焱,杜思韬,黄阿勇,栗国强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102300)

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笔者跟随栗国强老师学习骨折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栗国强老师指导下,我院骨科应用分指牵引、摇摆理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治疗的14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9例,女61例;年龄(62.00±1.00)岁;就诊时间(1.60±0.61)h。观察组男10例,女60例;年龄(61.00±0.42)岁;就诊时间(1.50±0.5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拟定:有明确的手掌着地外伤史;腕关节肿痛,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关节活动障碍,桡骨远端压痛;X线或CT明确诊断[1]。②患者无手术意愿,愿意保守治疗,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疼痛患者。②开放性骨折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折顶手法治疗。患者端坐或平卧于诊疗床上,助手固定患者骨折近端前臂,术者双手固定骨折远端及手腕部,双手拇指按压骨折端背伸腕部,加大骨折端的背侧成角,使骨折端背侧皮质接触后用力反折,掌倾尺偏位牵引。复位后桡背侧骨折远端压垫,采用夹板固定6周。术后当日可进行手指握拳活动练习,定期复查X线。

2.2 观察组 采用栗氏分指牵引、摇摆理筋法治疗。患者端坐或平卧于诊疗床上,上肢外展,手心朝下,助手站立于患者患肢近端做对抗牵引,术者右手拿捏患腕部掌背侧(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左手分别对手指进行对抗牵引,以理顺手指、腕部肌腱在腕部的异常走行,使之更好地贴合骨面。牵引下右手四指使骨折近端掌侧上抬,拇指向指端掌心方向按压捋顺骨折端,同时摇摆手指与腕,使腕部骨折端触碰复位。复位后桡背侧骨折远端压垫,采用夹板固定6周,定期复查X线片。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复位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痛感明显,7~10分为剧烈疼痛。复位标准:桡骨茎突应位于尺骨茎突远侧1.0~1.5 cm,桡骨远端背侧平坦,掌侧弧形凹陷恢复,手不桡偏,尺骨小头位置正常,手指活动良好;X线检查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5°~15°的掌侧倾斜[2]。②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正位片桡骨茎突与尺骨关节面之间的距离(桡骨高度)。测量掌倾角:在X线侧位片中,桡骨远端关节面掌、背侧最远点连线与桡骨长轴垂直线所成的夹角。③评价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临床疗效,拆除夹板后参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评定,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可,≥21分为差[3]。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在初次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在减轻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

表1 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整复时VAS评分 治疗6周后VAS评分观察组 70 7.02±0.43▲ 4.41±1.00▲对照组 70 9.81±0.31 7.01±1.00

(2)桡骨高度、掌倾角比较 治疗6周后,观察组桡骨长度和掌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6周后桡骨高度、掌倾角比较()

表2 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6周后桡骨高度、掌倾角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例数 例数 桡骨高度(mm) 掌倾角(°)观察组 70 15.31±0.33▲ 10.27±2.30▲对照组 70 12.19±0.31 3.33±1.29

(3)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创伤之一,而伸直型骨折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84.0%,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较多[4]。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中期骨萎缩、骨折愈合缓慢;后期关节僵硬,功能恢复欠佳[5]。如何改善上述症状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多数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治疗依从性低[6]。传统折顶手法整复骨折要求对骨折端加大成角及摇摆,手法暴力较大,患者难以忍受疼痛,造成复位不足或过度复位,并且复位时骨折断端对局部肌肉、肌腱、微血管造成损伤,患肢肿胀疼痛严重,甚至形成水疱,影响固定。如遇断端粉碎,小骨折块更易移位,造成局部骨缺损,影响愈合。

栗国强老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注重轻柔手法,巧生于手,手转筋移,筋骨并重,通过分指持续的外力松解腕手部肌腱挛缩、移位,起到理筋作用,同时手捋腕部筋脉与骨折端骨的移位,避免了手法强烈刺激引起的骨折端软组织二次损伤,有效减轻了手法治疗中疼痛与术后患肢的肿胀。同时,栗国强老师的观点是把骨折远端与患手视为一个整体力臂,置于远折端背侧的拇指为动点,骨折近端掌侧的其余四指为支点,在牵指的同时顺势下拉掌指、腕关节,骨折容易复位。复位后使用夹板固定,依靠夹板的约束力进行弹性固定,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骨折断端有微小的应力刺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理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栗氏分指牵引、摇摆理筋手法整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腕部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情况影响分析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区域和安全区对比分析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