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的临床效果
2019-12-31罗小红
罗小红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医院,广东 中山528414)
心电监护仪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通过设置仪器报警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监护压力,提高监护效果,以确保患者安全。临床上,心电监护仪存在误报警的情况,而过多的误报警不仅不能起到监护患者的作用,还会增加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报警结果的不信任,减弱了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1-2]。因此,临床上要采用积极的干预方法,以降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提高医护人员对仪器报警的敏感度。本研究以200例行心电监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估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市东升镇医院行心电监护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5~84岁,平均(58.86±2.54)岁。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6~85岁,平均(58.74±2.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需要接受心电监护的患者;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并语言障碍患者;合并精神异常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将心电监护仪每个参数均设定为相应的报警值,运用默认设置的方式。若监护参数超过了设定,则会报警,并会主动记录每项参数的报警原因。
2.2 观察组 在分析误报警原因(主要是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误报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大检查力度。使用心电监护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者,其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大,可能会对监护仪的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每日定时检查心电监护仪参数,每周维护1次,使用前还要再次确认仪器的功能和频率,以保障仪器可正常使用。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心电监护仪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人员的审查能力和操作能力,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心电监护仪出现误报警情况。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正确性进行评估和考核,以规范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通过评估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监护仪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③设定科学参数。屏幕亮度、报警音量均设置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综合分析误报警原因,调整报警值。心率上限设置为150次/分,心率下限设置为45次/分,血氧饱和度下限设置为90%,收缩压上限设置为160 mm Hg(1 kPa=7.5 mm Hg),收缩压下限设置为85 mm Hg。④关闭辅助呼吸、脉搏等非危险性的警报,提高警报的合理率。⑤加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向家属介绍监护仪的组成、功能、应用原理和操作流程等,让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常识,提升其配合度。同时,每日要严格控制探视人数,避免外界因素对心电监护仪的影响。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总报警次数、误报警次数分别进行记录,计算误报警发生率。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3],问卷中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评分范围为0~10分。满意:得分85~100分,一般满意:得分61~84分,不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心电监护仪误报警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发生率为10.8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行心电监护患者心电监护仪误报警发生率比较(例)
(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行心电监护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4 讨论
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影响治疗效果,并且频繁的误报警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难以及时、客观地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降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发生率,提高监护仪的使用效率[4]。
护理干预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为了确保仪器正常使用,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证[5-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表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解决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的情况,提高报警的准确性和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发生率,提高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效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