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作用问题研究
2019-12-31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彭 磊(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也是确保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科教兴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我国的人才事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论断,这为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提供了最高遵循。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理所应当地在贯彻执行党管人才原则、推进高等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短时期内经历了跨越式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1.55%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45.7%[1],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号召与战略部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关键是通过高等院校体制机制创新,汇集高端人才,提升教师素质与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业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各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此过程中,作为直接肩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责任的高校二级学院,无疑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石。院系党组织作用的很好发挥能把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办学优势。
(二)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所提出的那样,“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从两方面切实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是高校要紧紧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加强师风师德教育为抓手,把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关。
(三)是高校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总的来看,当前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战略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问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是关系每个高校、每个高等教育管理者的核心问题。高校院系党组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节点,既是党管人才原则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党联系知识分子与专家学者的“神经末梢”和重要桥梁。新时期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在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调查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课题组以驻京高校为主要分析样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0 所高校,就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管人才原则的认识、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现状及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对其中10 所高校的院系党总支书记进行访谈30 人次。从总体上看,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都能够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政治保证。但是,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还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对高校党组织贯彻党管人才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调查问卷中,认为高校党委贯彻实施党管人才“非常重要”的占60.16%,认为“重要”的占32.81%。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于高校党组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共识,但与此同时,这种认识仍然有待提高。
具体到高校二级学院(系)党组织在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方面的角色与作用,认为院系党组织贯彻党管人才“非常重要”的比例明显下降,仅为49.22%。而认为院系党组织贯彻党管人才的重要性“一般”的比例则为11.72%。这一现象凸显出人们对于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存在较大的模糊性。
这种模糊性集中体现在调查对象对党管人才原则的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党管人才的认识中,仅有34.83%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清楚”,42.19%的被调查者认为“清楚”,21.09%的被调查者仅认为“一般了解”。
(二)院系党组织角色定位不清晰,作用发挥亟须强化
调查问卷中,问到“对贵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如何”的问题,仅有66.41%的被调查者认为发挥了重要作用,30.47%的被调查者认为发挥作用有限,2.34%的被调查者认为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其余的被调查者则回答不清楚。可以看出,院系基层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能力建设亟须强化
调查问卷中,关于制约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问题,7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层面缺乏体制机制保障,35.94%的被调查者认为院系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力,44.53%的被调查者认为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水平不够,43.7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对院系基层党组织信赖程度不高,21.88%的被调查者认为院行政班子不配合。
(四)对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困难认识不足
人才成长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关键抓手。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对人才成长规律,特别是对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认识不到位,导致院系党组织对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引缺乏力度。调查表明,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困难依次为:工作负担重(49.3%)、获得科研资源难(35.8%)、发表学术论文难(30.2%)、晋升困难(29.3%)、科研经费短缺(25.2%)。青年教师有干劲,希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建树,但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使青年教师感觉负担重,而且由于进校时间较短,教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准备,科研方面因资历和发展周期问题,在争取课题、发表文章方面也存在压力。与此同时,青年教师正处在建立家庭的关键时期,需要面对婚姻、购房、教育和父母养老等一系列问题。院系党组织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环节中,精神关注与思想引领方面做得比较多,对于青年教师的具体困难,并不能提出完全有效的具体解决措施。
三、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一)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为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1.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院系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要从制度层面,明确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权力清单制度,统筹好学校规划与院系计划之间的关系,充分赋予基层党组织在人才规划、人才甄别与引进等问题上的自主权。与此同时,要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与方式,使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能够与院系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统一起来。院系党组织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与学院行政一起共同制定学院的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2.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为院系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队伍保障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后,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院系党组织书记是院系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对于院系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具有主导作用。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 要注重院系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着眼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以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加大书记们之间的岗位交流,提高书记队伍的活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3.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为院系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能力保障
现有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有的是专职,有的兼任教学科研任务。专职党组织书记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管理上,但是对学科专业不是非常了解;兼任教学、科研任务的书记们了解学科专业,但是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针对这两个书记群体,在培训方式上应当采取共性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要贴近院系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特点、工作需求,针对专职书记要增加学科专业、党管人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知识,针对兼任教学、科研任务的书记,要增加政治理论、管理知识学习。在榜样引领方面,要发挥优秀党组织书记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厘清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角色定位
1.“管规划、管制度”。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高校院系党组织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是院系实施党管人才原则的第一责任承担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抓住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以人才规划和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创新,为本单位人才长远规划和人才结构合理化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框架。
2.“管识才、管选才”。院系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应以识才、选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着力点,通过细致入微的组织工作,将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品德、能力、知识与实绩突出的人才识别出来、选拔出来、推荐出去,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才的“伯乐”。同时,要充分体认和尊重人才发展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构建人才识别、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使人才能够做到“各尽所能,充分发展”。
3.“管思想、管培训”。党组织的优势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为人师表、肯于钻研、政治可靠的高校人才队伍,引导高校教师养成求真务实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学院发展,营造活力进取的人才队伍建设氛围,突出“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理念,营造积极健康、活力四射的人才文化环境。
4.“管协调、管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关心人才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周到服务。将各类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特长和作用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用、各尽其才。做好新引进人才和原有教师之间的统筹协调,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帮助协调好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配套到位,主动关心、协助解决人才的实际难题等,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一览
(三)夯实二级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基石
1.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高校院系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学院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主动帮助学院行政协调各种关系,汇聚各种资源,化解各种矛盾,排除各种干扰,增强组织凝聚力,使各项工作围绕中心有序开展。
2.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监督保障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发展,高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学院也都有自己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关键是如何保障这些制度和规范的真正落实和作用有效发挥。院系党组织要通过多种措施,确保人才制度的落地生根。一是学院人才工作必须通过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共同决策。二是通过联系专家制度,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等,倾听教师呼声,了解教师需求,收集整理师生员工提交的建议和意见,作为学院科学决策的依据。三是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以实际工作体现学院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依靠人才,促进学院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3.充分发挥党组织文化建设功能,营造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
一个组织的影响力和声誉不仅取决于学术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累积多年、自成一体的厚重的文化底蕴。院系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功能,弘扬正气,充分体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原则,营造尊师重教、关爱学生、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给予年轻学者成长的机会,容忍有个性的学者,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团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不同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团队各显其能、相得益彰,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