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2019-12-30李菲
李菲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革新,大大促进了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出台,新的会计准则也被提出,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工作的规章与流程,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需要事业单位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意识到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基于此,以此为视角研究,以事业单位为例,探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与优化路径,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优化路径
现阶段,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较为重视,意识到财务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利益,但是,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性还是认识不足,存在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等问题,需要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达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效益,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着的问题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内控意识薄弱。内控意识薄弱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也存在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现阶段,大部分管理者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未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无法落实实施,也导致内部规划以及内部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诱发事业单位财务风险[1]。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内控意识薄弱,也直接影响到基层工作人员的内控行为,未加大对内控工作的落实与执行,也未重视内控工作,导致内控工作无法发挥相应的功能与作用,影响了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
第二,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风险评估缺失。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需要加强风险评估,重视风险评估,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未意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存在风险评估缺失的问题,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以及事业单位利润,忽视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未做好事前的预测以及事中的控制工作,主要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判断与预防,为发挥风险评估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监督力度不够,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内部监督工作不到位,未落实,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管理不恰当,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实施,缺乏了监督的意义与价值,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就在于具备完善的控制体系,但是现阶段,恰恰相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完善,体系尚未健全,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项业务层出不穷,主要以传统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增加了运行风险与财务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实施。再者,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与事业单位情况存在不相符的情况,无法有效落实,形同虚设,未发挥应有的功能,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存在安全隐患。
第四,财务信息力度不足。财务信息力度不足,是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存在的空白点与薄弱点,在信息化以及大数据的推动下,加快信息系统构建势在必行,提高信息采集记录的准确性,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是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未合理利用先进的技术,信息采集整理也不够准确,出现了信息数据严重失真的问题,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不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革新观念,提升内部控制意识非常重要。提升内部控制意识,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事业单位领导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落实内部工作的必要性,通过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增强对内控制,提高管理工作的可靠性[2]。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控制措施落实期间,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资料,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反复核实,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最后,事业单位需要意识到事业单位竞争中内部控制占据的重要位置,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内部控制着手,提升事业单位的竞争实力,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风险评估
完善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解决内部控制问题,优化内部控制。由此可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风险评估非常重要。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可以使领导意识到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构建网络平台,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完善的数据资源,拓宽渠道,以便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作出正确的反映,避免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与此同时,通过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加强监督,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经济管理机制,促进经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降低外部环境对事业单位带来的侵害,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的可控性。另一方面,加强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预测,挖掘事业单位的潜在能力,促进事业单位做好事前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有效转移风险,规避风险,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性。
(三)完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
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树立大局观念,控制观念,将财务管理观念渗透到事业单位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二,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给予绩效考核与财产控制保护等方面的有效保障,将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规避与转移,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水平,获得较大的利润。第三,为避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落实,过于表面化形式化,需要构建责任追责制度,通过明确责任人,在重大事项发生后,可以避免责任人互相推诿推卸责任,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应用,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有效开展内控工作,解决内部控制问题,需要从信息化角度着手,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手段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加强信息化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积极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建立数字化管理控制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数字化管控体系,可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有效整合,达到控制目标,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节约事业单位各项成本,并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可以实现财务资金的合理分配,并对财务过程进行严密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信息获得的时效性,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以免数据出现差错,影响内部控制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提升内部控制效率,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推动事业单位服务的顺利实施,为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3]。
三、总结
研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方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还可以实现监督机制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与审计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契機。由此可见,探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与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强化资金利用,加大内控监督,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川.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9 (14):27-28.
[2]田晓霞.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8 (16):153.
[3]李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刍议[J].纳税,2018 (03):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