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
2019-12-30
当代工人 2019年23期
如果把足球队与经济来类比。足球队需要教练来管理球员,教练具有引领意义的手可以保证球队表现良好。但在经济中没有这样一个角色,没有人会告诉面包师需要烤制多少面包,也没有人会告诉酿酒师应该酿造什么类型的酒,他们会基于自己对销量的预测去做决定,社会照此实现良性运转。这里面看起来似乎有一个承担组织作用的手,当你试图寻找时却无影无踪。
为了描述这种情形,1776年,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造了经济学中最为著名的语录:社会似乎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
对于个人和企业 ,他们所做的这些选择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市场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价格信号。虽然当我们日常购物时,感觉是自主的决策,但我们这一行为其实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亚当·斯密认为,当人们出于自身利益采取行动时,社会才会实现良性运转。
再举一个例子,某个村落只有两个农户甲和乙,原来各自种植粮食,各自织布,各自井水不犯河水。后来甲乙两家就在一起商量,种粮是甲的长处,织布是乙的强项,于是这两个农户就进行了分工:甲专门种粮,乙专门织布。结果一年下来,在同一资源条件下却有了更多的粮食和布匹。
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进行分工。分工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使之简单化,干简单的事情效率必然高。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論,分工是按照绝对优势分工的,也就是自己和对方比,专业化生产效率绝对比对方强的产品,再交换就能实现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