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的城市水长流

2019-12-30修晓丽

当代工人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木屐浴池鞍山市

修晓丽

难题

很多老字号随时间的流逝所剩无几,或销声匿迹了,新旧更替也是历史必然,欣然接受。一日,我偶然转到鞍山电视台后的小巷里,与健身浴池不期而遇,定神看清后惊讶又感慨,原来它还在!

走进健身浴池,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门口的一个老物件。那是一块几乎没有任何装饰的粗木板,正中央呈现的是“健身浴池”4个大字,下面标注了始建于1952年的字样,粗木板摆在一张简陋的原木桌子上,桌面的纹理发黑了,反而映衬着粗木板更显古朴,桌上还铺着一条极有年代感的毛巾、一个粗陶罐子,罐子里插着一束干水稻。这种摆设就像从儿时的老照片里复制的一样,我看得出神……

在当代人的认知中,洗浴是一种卫生习惯,其实在古代,它不仅是生活,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早在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就在法典中规定,在登基、继位、祭奠、开元等重大活动中,都要斋戒三日、沐浴更衣,这说明沐浴是一种隆重的礼仪,是古人信仰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仅达官显贵重沐浴,寻常百姓亦是如此。古人在遇到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时,都要沐浴更衣,表示庄重。

“欢迎光临!”服务员的一句招呼声,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我不是来洗澡的,我是来……”突然感觉自己的话很别扭,不洗澡来浴池干吗?于是赶紧换个话题,“请问你们老板在吗?”

服务员立马警惕起来,忙说不在。

“你别紧张,我只是想了解下健身浴池的老故事。对了,你多大年纪?”

“30多点儿。”“哦,太年轻了。”我隐隐有些失望,又忍不住想与她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健身浴池的故事。

早在1917年,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浴池了。那时,侵略者觊觎鞍山丰富的矿产,抢占后着手建设鞍山制铁所,将鞍山市政府及附近区域作为文化政治中心,强行驱散中国居民,在东山街、三道街等地修建了高档日式住宅,还修建了不少生活服务设施,其中就有鞍山最老的浴池,也就是健身浴池的前身,当时它的名字叫樱汤。

鞍山解放后,百废待兴,全国支援鞍钢建设的洪流,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钢铁之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城市。

那时人们的生活极其简单,每天在促生产工作中忙得火热,下工后除了吃饱穿暖,也不知其他。可随着生活轴距的拉长,一个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逐渐凸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居然没有面向社会的公共浴池。

居民家中没有洗澡的地方,少数工厂、企业倒是开设了简陋的职工浴池,但仅对内部职工开放,更不是每天都开门,男工和女工每周需按1、3、5和2、4、6轮着洗,洗澡也有时间限制。像鞍钢这样能借生产便利而有多余热水的厂子,洗澡还方便一些,有些单位则因设施简陋,水也有限,在人多浴池少的情况下,职工排上两三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都属正常。

我10歲那年,除夕将至,实在没有地方洗澡,父亲只好把我带到单位——灵山机务段的职工浴池里去洗澡。记得进入黑漆漆的洗浴间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看清了洗澡的地方,我大吃一惊——居然是一口大铁锅!一口锅里一次洗了两三个人!

真是名副其实的汤浴。我一边洗一边忍不住偷偷看向锅底,担心锅底下会有灶火,别把我给煮熟了。

相比于其他人,父亲和我还是幸福的,因为有单位的人偶尔还能洗上澡,没有单位的人一年不洗澡都不奇怪,因为没有面向社会的公共浴池,每年春节前夕家家都为洗澡发愁。洗澡顺理成章为一件奢侈的事。

愿望

就这样,市民的洗澡问题作为当时关系民生的大事,摆在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面前,市政府决定,抓紧建造一个公共浴池。

那还是一个1分钱都要掰成两瓣花的困难年代,新建一个大型浴池实属劳民伤财,于是有人提出,在站前商圈内有一个日本人留下的樱汤浴池,可以把它改建成大众浴池。这一提议得到一致同意。

1952年,经过紧张的改建,鞍山第一座公共浴池终于诞生了。为了给浴池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在开业前,市政府还特别召开了一次市长办公会。

“会上,大家准备了很多备选名字,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仍然定不下来。”时任鞍山市市长室秘书的江涛回忆,就在大家为难地不作声时,他大胆地发言:“就叫健身浴池吧。市民洗澡都是为了讲卫生,健康身体。”没想到,名字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在座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这样,新改建的浴池有了一个既通俗又响亮的名字:健身浴池。时任鞍山市市长的方世平为其亲笔书名。

健身浴池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当时鞍山最大的浴池,它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内设理发、吹风、搓背、修脚等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极少见到的服务项目,因此受到了市民的极大欢迎。于是,无论什么时间走到这条巷子里都会看到一个不变的风景:大人孩子端着脸盆、拿着毛巾肥皂,排着长队等着洗澡。有时候要排上四五个小时,可人们从不抱怨、从不急躁。因为可以在鞍山最好的健身浴池洗澡,排多久都值当。

洗澡票2毛钱1张,门口设专人收,收完票进了门就是更衣柜,1人1个,大多数门都不上锁,因为想上锁,得提前花钱租。赶上节假日,人太多,更衣柜不够用,大家就把棉衣棉裤用腰带捆在一起,放在凳子上,不用担心衣服会丢,衣兜里的钱会被偷。

当时洗澡必备三大件是脸盆、毛巾、肥皂,浴池里有鞋,是日式木屐,俗称趿拉板儿,走起路来咔哒咔哒响,一不小心就会崴脚,木屐底有两个横梁,很像一个微型木板凳。

穿上木屐,衣服塞进柜子后,大家开始搂着身子,带着一身鸡皮疙瘩,穿过重重雾气进入浴池,微烫的池水驱走了寒冷,瞬间让人忘掉了外面的冰雪大地。

那年月还没有洗头膏、护发素,有的用报纸包上一点儿洗衣粉洗头,大多数人直接用肥皂,没有淋浴就直接在池子里舀一盆水洗,赶上冬天洗澡出来,两条大辫子被冻成硬硬的冰棒,进了家门也不化。

记得我上小学时,父亲带我到站前的新华书店买字典,路过一次那个巷子口,看着排了将近半里地的长队,父亲一脸羡慕地说:“住在市里真幸福啊(我家在灵山住),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饭店一条街上吃顿饭(现鞍山上海信利熏腊店那条街),能在健身浴池洗一次澡。”

猜你喜欢

木屐浴池鞍山市
成长相册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大街
说古论今话木屐
陪妈妈洗澡
浴池
从函数角度探索数列的求和方法
木屐
木屐的彼岸
韩国大气污染赖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