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好家校”育“好家长”

2019-12-30王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摘要

学校将家校共育纳入发展规划,构建家校共育体系。通过系统性建构,建立新时代“好家校”工程常态机制;通过深层次创新,助力新时代“好家长”; 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家长教育。

关键词

家校共育 “好家校”工程 家长教育

家校携手,积极调动、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充分挖掘家庭和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的教育自觉和办学追求。进入新时期后,我校将家校共育纳入发展规划,提出“对每一个孩子负责,让每一个孩子出彩”的理念。为此,我们明确工作目标: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助力新时代“好家长”工程,促进学生品格提升。从1993年我校建立丹阳市第一所家长学校始,至今坚持“好家校”工程已经26年。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家校共育常态化运转的重要保障。

一、系统性建构,建立新时代“好家校”工程常态机制

1.制度系统性。

“大教育”观让我们意识到,不能让学校成为“文化的孤岛”,而需要主动作为,进行资源统整。因此,学校联合五大社区,建立云阳学校“家·校·社”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学校相关领导、社区领导、家长代表等组成。德育部门负责日常家校共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为了使“好家校”工程制度建设系统化,我校“四管齐下”。一是优化家庭教育讲师队伍。每年九月份,家长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为新一届授课教师颁发聘书。2009年以后,家长学校从主要由学校骨干教师、社会“五老”成员、特聘专家组成,向以培养创新型、专家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发展。二是提升班主任教育基本功。学校通过建设“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定期针对育人案例进行研讨,有效提升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三是发挥家委会骨干核心作用。通过家委会运作,让一部分有特长、有爱心、有时间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四是发挥退休老园丁余热效应。通过老教师的走访、宣讲、谈心、辅导,让学生的校外生活和学习有人来关心、帮助,实现对特殊家庭“一对一”的帮扶。

2.教学计划系统性。

学校从家校共育的关键因素“课程”入手。课程化使家长教育从过去的碎片化、随机性走向系统化、科学化。新时代“好家长”助力課程最终目标是提升家长育人能力,改善家庭教育,最终成就孩子。所以,我们将家长教育的基本特点和问题作为教育的起点,根据教育目标设计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按照家长的学习方式开设有吸引力的课程,注重适度性、针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统一。同时,家长学校在教学中做到“五有”:一是有计划,每年,家长学校都制订教学计划表,明确活动月份、年级、课题、主讲教师;二是有场所,集中授课地点在学校大礼堂,分班授课地点在教室或社区分站;三是有教材,一方面,家长学校统一使用省编教材《家长必读》和中华家庭教育网推荐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另一方面,结合家长实际自编宣讲读本;四是有反馈,授课后,教师向家长分发《授课意见反馈调查表》,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和读后感,并有机会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五是有档案,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有案可查。

3.教学内容系统性。

学校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省编教材《家长必读》以及大数据调研得来的“家长问题清单”为依据,设计与建构云阳学校新时代“好家长”助力课程。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亲子课。必修课是面向全体家长的,如“好家长”大讲堂。授课教师讲授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意在唤醒家长规范日常的家庭教育行为。截至2019年6月,家长学校开展授课活动400多场次,参加学习的学员达20000多人次。根据家长的不同教育需求,家长学校开设丰富的选修课,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如针对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开展了 “温暖的力量”“好习惯伴我成长”“隔代亲祖辈情”等专题辅导课。亲子课是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如“好家长”系列的“亲子共读”、习惯养成 “百日打卡行动”以及“亲情作业”等课程。

二、深层次创新,助力新时代“好家长”

1.创新共育模式。

2018年3月始,我校作为镇江市首批“落地式”家长学校试点校,进行家长学校办学“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由过去的学校唱“独角戏”,到如今的家校携手唱响“二人转”。三级家长委员会尤其是班级家委会的主体作用凸显,功能强化。家长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中来,既加强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又使家长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2.创新共育抓手。

学校围绕家庭教育和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家长互助教育,如开展“共读一本好书”“共赏一部电影”活动,为家长推荐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和影片。目前,共有6个年级2000多个家庭参与其中。学校还组建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同时,学校也意识到,许多家长希望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为此,学校在学生的生活能力、运动技能、学习习惯、社会参与等素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将此作为新时代“好家长”助力课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家校共育的有力抓手。

3.创新家校研究。

2014年起,学校面对“好家校”工程的发展瓶颈,积极探索,转变思路,聚焦于家校共育互动模式的研究,并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现已顺利结题并被评为教育部关工委“精品课题”一等奖。2016年,学校继续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其间,我校共有15位教师参与江苏省文明办组织编写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家长卷),他们撰写的家庭教育案例和叙事在《班主任之友》《江苏教育》等省级刊物发表。学校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家校共育,指导日常实践。

4.创新学校机制。

教师层面,学校既注重家校共育成果,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需求。学校构建了目标导向机制,将家校共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与常规教学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评价;构建了激励机制,将家校共育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作为评优评先、评定职称、晋级的考核内容之一,以此激励教师投身于家长学校研究并做出实绩。

家长层面,学校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共育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的培训,改善家长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每学期结束,家委会会进行“好家长”的“四方评价”,也就是通过家长本人、学生、教师、家委会来评选各个层面的“好家长”,并将入选家长的优秀事迹和心得在家长群内推送。2018年七年级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上,20位优秀家长代表接受了自己孩子颁发的证书和拥抱,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实效性考核,结出新时代“好教育”实践丰硕成果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杠杆”,我校的“好家校”工程建设与“好家长”的培养,采用的是“发展性评价”,以家长的发展为根本,通过多元化评价,有效促进家长教育,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成就了我校的“好教育”。

1.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针对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家长学校在七、八年级分别开设了“亲子沟通从心开始”“换个角度看逆反”的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们解读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特点。因讲座主题贴近家长的需求,案例生动、接地气,受到家长的欢迎。活动結束后,家长学校还根据讲座主题设计本学期的“家庭教育行为对照清单”,请家长根据清单上列举的良好沟通行为进行对照和自我评价,也请学生对家长的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建议每个家庭根据评价后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让潜藏在各个家庭中的教育问题暴露出来。而班主任通过回收、阅读清单 ,对班级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家长学校还通过“情绪亮起来”团体辅导活动,让家长在充分的体验和交流后获得心灵的成长。活动期间,家长们全程准时参与,舍不得落下一次课程。甚至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还意犹未尽,继续参与后续的“跟家人好好说”21天打卡行动,指导教师则全程陪伴。通过参加活动,家长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逐渐悟出一些教育心得。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6年来,学校以“学有专长,教有风格,研有建树,师有魅力”为目标,在大面积提升全体教师家庭教育素养的同时,还专门培养了一批本校的家庭教育名师。其中,王伟老师成为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鞠秋红老师被评为“江苏省百位优秀家庭教育指导者”,王丽萍老师被评为“镇江市十佳教师”……在镇江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积极发挥家校共育试点校的培育和孵化功能,将研究实践的成果辐射至全市。2018年底,学校承办了镇江市家校共育现场会。

3.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我校实施“好家校”工程,探索“好家长”命题,使得家校间实现了良性互动。家长学校成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得以直接沟通的桥梁,一系列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促进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更是成就了学生的快乐成长。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17年,学校成为镇江市德育实践基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