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与地震预测

2019-12-30柳建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21期
关键词:哈萨克流体观测

柳建

摘 要: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由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不计取数,为进一步有效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害,需要在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基础上,加强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与地震预测相关技术研究,因此,文章主要就国内地下流体实时监测现状以及地震预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以哈萨克斯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为例,希望能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地震预测

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1-0176-02

0 引言

地下流体从意思层面上来看便是流动于地壳底层孔隙的水、汽、石油相关物质,当上述所提到的物质跟随地壳发生运动后,便会造成地表的撕裂和震动,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地震。由此可见,对地下流体进行实时监测研究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实现地下流体的动态化监测,从而对即将发生地震信息进行整理。目前来说,国内实时监测地下流体逐渐成为预警地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相关技术能够对流体的物理、化学、动态性进行实时监测,将流体物质发生迁移的动向进行全面的掌握[1]。

1 国内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与地震预测技术现状分析

1.1 观测台网

1979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台地震观测台网,该水位台网是在国家现有的地方群测性井网以及专业性井网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的。该观测井网总的覆盖面积高达百分之三十,我国各个省市都分布有该观测井[2]。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井网集中分布在地质灾害较多且地质结构较为特殊的地区,例如:云贵高原、川西盆地等地震活跃带及断裂带上,约有一半的井孔位于断裂带或断裂带终点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我国加大了井网观测体系的实际建设力度,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井网井孔的封闭性,将外界所产生的干扰率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因此,该系统所检测出的相关信息数据是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客观性的。

1.2 观测项目

对于地震的地下流体观测体系来说,其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流体的相关基础性质进行有效观测,例如:物理动态、化学动态、地热动态、断层土壤气动态以及油气井动态等等。目前来说,国内在对地下流体物理动态进行检测时,集中从水位、水压、井流量、气压等;化学动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体、水质、氡以及其他物质;地热观测主要是进行温度、大气表面温度的观测。

1.3 观测仪器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设备设施的优化与创新,越来越多先进的检测仪器被研发出来,并运用到实际地震预测建设体系中。例如:水位观测仪器,这是一种对地震地下流体物理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全面检测的机械化仪器。此外,我国正自主进行地震地下流体水位动态监测相关设备的生产与研发,无论是水位分辨率还是速度都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动态检测的需求,但是在其精准度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研发力度。

2 哈萨克斯地震地下流体监测与地震预测现状分析

2.1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2.1.1 观测项目、方法及仪器

截至目前,在哈萨克斯领域所监测出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项目约有35种,其中,地下流体水化学测项有28种,水物理及气象三要素测项有4种。水化学有:钠、钾、镁、钙、甲烷、硅酸等等,水物理具体是指水温、压强、流量等等。哈萨克斯各个台站都采用定时定点测量地震地下流体化学及物理数据参数的方式来保证地震监测质量和效率。此外,各个站台与总考察队也建立起了密切联系,每月定时将所得到的检测数据以文本的方式进行全面复测,对比台站所检测出的原始数据与实验室的数据分析结果,若存在较大的差距,则需要检查相关检测仪器是否存在障碍。

2.1.2 监测台网组成与分布

目前,我国在哈萨克斯州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以及水文地球动力两大地下流体监测台网的建立,其监测点大多集中分布在某一个区域,其数量正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2.2 地震预测现状分析

2.2.1 地下流体资料分析

相比于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资料研究方向和流程,哈萨克斯在进行地震地下流体数据信息研究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来说,由于地理位置有所不同,哈萨克斯在地震地下流体日均值曲线图进行绘制和分析前,要将气候、大气压以及引力等多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排除。但是,在进行地震地下流体数据监测时,对水化学进行参数特征分析后,还需要对各测项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再对与地震相关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3]。

2.2.2 地震的有效预测

哈萨克斯将地震预测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大类,并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开展了短期预测和临震预测两个地震预测模式。

3 国内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与地震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实现地下水物理、化学动态化检测,并在现有的数据检测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地创新和优化,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综合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数据的准確性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域建设,更好地提高地震预测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

3.1 进行多层次监测体系的有效构建

对于地震地下流体监测技术来说,其研发力度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为进一步有效地优化观测体系,需要在现有的建设体系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观测,从而有效地实现多方法、多项目的优化调节目标。事实上,强调综合性的观测,不仅能够提升地震观测网的使用率,还能够起到快速、准确预警地震地下流体的作用。目前来说,我国进行地下流体观测台的有效建设,其目的在于能够将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以及地震预警等多项技术进行全面的结合,同时实现对基本台以下的台站技术辅导性作用。此外,在对地震地下流体信息数据进行监测时,所得到的预测信息对于地震预警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在进行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较长,无法保证讯息的及时性,因此,在此新的形势之下,需要不断地加强并完善区域性传输台网的相关建设工作,实现地震监测系信息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哈萨克流体观测
观测到恒星死亡瞬间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等效流体体积模量直接反演的流体识别方法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