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研究述评

2019-12-30贾亚君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思政课高校

【摘 要】 本文梳理了关于教育情怀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研究成果及其观点,分析归纳了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研究价值与研究重点:明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生成逻辑;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理论框架; 阐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情怀要深;研究綜述;价值意蕴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不仅对思政课建设的意义、要求和部署作了全面的论述,而且对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和使命作了精辟阐述,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情怀要深”,就是说,思政课教师要做一个有深广教育情怀的人。习近平的讲话激励着全国思政课教师,也引发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深刻思考:思政课教师如何才能担负起党中央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部分思政课教师囿于传统教育理念,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言堂”现象严重;思政课教学内容没有整合最新教育资源、教学话语生活化不够,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部分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要么是停留于传统的灌输方法,要么过分注重教学互动,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深度;部分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素养有待加强,大局意识和底线意识有待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参差不齐等等。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要推手。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它是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它对教师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能否解决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突破困局,关键在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养,其核心则是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培育和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丰富饱满程度决定着教师的职业品质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亟待相关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入思考与探索的典型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但是当前学界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为直接主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展开。

一、关于教育情怀的研究综述

截至2019年6月,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到以教育情怀为篇名的期刊论文约有104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关于教育情怀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等问题的研究。刘炎欣、罗昱(2019)指出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专业心境和情感依附,高远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情怀的本体性存在,超越世俗的专业力量是教育情怀的行动逻辑,矢志不渝的精神成人是教育情怀构筑的专业境界,敬业奉献的情感归属是教育情怀产生的情感特质。肖凤翔、张明雪(2018)指出教师的教育情怀即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对社会、学生和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包容胸怀,包括师德伦理、人文精神和自我关怀。二是关于教育情怀的生成机制和培养途径等问题的研究。刘炎欣、王向东(2018)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情怀的生成机理,构建型塑教育情怀的策略。韩延伦、刘若谷(2018)指出教育情怀的培育既需要环境的支撑,也需要目标明确的情怀教育,还需要教师自育自建教育情怀的主体自觉。三是关于对不同类型教师如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教师、乡村教师等的教育情怀的具体论述,以及对某一优秀教师的教育情怀的个案介绍,这一类文章占到目前能检索到的文章的大部分。高汝伟(2018)基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重视乡村教育爱与责任的道德感、求真与创造的理智感及追求崇高与幸福的审美感,是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观对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有益启示。杨旭(2019)从树立教育理想信念、拓展教育专业认知、丰富教育体验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培养策略。

二、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研究综述

目前学界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为直接主题的研究非常少见,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和素养问题展开。一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研究。 雷江梅(2016)指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素质、强烈的问题意识等等。 宋萍(2017)论述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四种角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道德的模范和大学生的心灵使者。二是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现状分析。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金奇(2018)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本领恐慌,主要表现在新技术娴熟运用于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集体教学科研协作等诸多方面。三是关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李春霞(2018)指出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必须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知识储备、改革创新等几个方面不断锤炼和提高。 张金伟、 吴琼(2017)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要提升深耕理论的责任意识,在教学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针对性授课与话语方式、教学方法的创新。 姜恒等(2017)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出探讨。

以上专家学者的探究,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资源,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都为深入系统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既有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虽然目前学界对教育情怀的研究有一定程度涉及,但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特别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片论的层次上,尤其是从新时代和整体性的高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内涵建构与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性梳理,目前学界还未有相关成果面世。

三、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研究价值

情怀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专业心境和情感依附,是教师心系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怀,更是情系国家、奉献社会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只是一般地要求思政课教师有情怀,而是强调既深且广的大情怀,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这是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社情深刻变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有之奇局,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迅速、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之尖锐的复杂环境,践行高校肩负重要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必然要求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引路人。

在新形势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研究契机,以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深刻解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系统阐释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深刻内涵,最终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培育的实践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理论创新,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研究水平。本选题较新颖,在学术资源数据库中与此主题直接相关的学术成果非常少,理论界形成关于此主题的整体性、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尚待时日,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并非停留于对他人学术成果的类同性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培育思政课教师既深且广的大情怀提供富有启示性的思考路径和系统化的操作方案,本课题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内涵建构与实践路径问题,帮助思政课教师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

四、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研究重点

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创新性地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进行系统性研究,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什么‘情怀要深”,“是什么‘情怀要深”以及“怎么样才能‘情怀要深”等角度作出了整体性明确,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生成逻辑,从理论基础、历史继承、现实土壤、主观条件等多维视角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出场逻辑,摸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来龙去脉”;二是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理论框架,在以往相关研究“片论”、“断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全新理论架构,从三个向度和四个特性做出了明确界定,这也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三是阐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实践路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怀的培育既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是个体教育情怀的自身构建过程,更是教师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过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工程,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创新性地形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深化推进和全面提升的机制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 -3 -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2-1.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9-25.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9.

[5] 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N]. 中国教育报, 2016-12-14.

[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 北 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7]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Z]. 教社科〔2015〕2 号.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重要讲话[EB/OL].http://news.youth.cn/jsxw/201409/t20140910_5724993_2.html.2014-09-10/2018-07-20.

[9] 逄锦聚.关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10] 王学俭等.“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力量来源、基本要求和实践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11] 肖凤翔等.教育情怀: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9.

[12] 金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本领恐慌及其对策[j].教育评论,2018.10.

[13] 魏宏聚.教育家核心价值: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j].中国教育学刊,2013.1.

[14] 刘炎欣等.教育情怀的哲学思考与内蕴阐释[j].教育探索,2019.1.

[15] 陶志瓊.关于教师德性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

[16]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7]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8] 蔡汀等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5卷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贾亚君(1976—)女,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