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现状及分析
2019-12-30聂书俊
聂书俊
摘要:在医疗改革进程中,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对其实行现代化制度管理已经成为民生、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开展医院全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明确各部门、科室职责,管控成本、保证质量、提升效率是当前医院稳定运营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就实际来看,各级医院在成本管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导致管理者难以准确掌握真实的医院成本情况,影响决策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成本核算方法出发,分析当前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问题;方法
一、医院成本核算分类
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通常是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把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耗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工作。按照醫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常用的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以医院各科室为核算对象,将所产生的消耗进行分配和归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科室成本。科室成本是指直接成本加上分摊产生的间接成本之和,直接成本是各科室在开展一系列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直接计入或者采取一定方法计算后计入的各项支出。间接成本则是各项医疗活动中产生的不能直接计入科室,需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和原则分配计入的各种支出。其核算方法和流程概括为:首先明确所需核算的科室,即将医院科室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以及行政后勤类。其次归集科室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再利用三级分摊方法、按照合理的分配系数分摊科室所承担的间接成本,最终计算得出科室的全成本。
第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该方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院开展的服务项目,对其所涉及的支出进行归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各项目的单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或者比例系数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通过将医院业务经营所耗费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中,再通过作业动因分析,将其归集到相应的医疗项目进行计算;比例系数法则是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先将各种成本归集到各成本中心,然后将间接成本中心的成本分摊到直接成本中心,最后将直接成本中心的成本按相应的比例分摊到各服务项目,从而计算出各服务项目的单位成本。临床(医技)科室某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该项目医疗收入/(该科室医疗总收入-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二级分摊后的科室总成本-药品成本-卫生材料成本)/该项目工作量。
第三,病种成本核算。该方面的成本核算主要对象是特定时期内该医院存在的病种,将所有费用支出进行归集,所反映的是该病种医疗服务花费额,有利于临床路径的实施,为按病种付费提供依据。主要核算方法为标准成本法和医疗项目叠加法。标准成本法即对各个病种在病例分型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诊疗方案,并在临床标准成本基础上对病种成本进行核算。某病种标准成本=Σ临床路径下该病种各医疗服务项目工作量×该项目单位成本+Σ药品成本+Σ单独收费材料成本。医疗项目叠加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结果上,对已经出院的病人住院期间某一病种涉及的药品成本、可收费耗材成本以及医疗项目成本进行叠加,最终计算该病种成本。单病种成本=Σ医疗项目成本+Σ单收费材料成本+Σ药品成本。
二、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应用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60%的医院已经开展了全成本核算,这也预示着我国医院已经初步具备开展成本核算的条件,但由于操作层面管理细则和标准的缺乏,医院成本核算的开展没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南,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到位
医院经营以公益为主,核心竞争力为医疗技术,所以医院领导者和管理层几乎都是专业的医务人员而非专业管理人才,其更为重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的提升,导致成本管控相关制度细则的完善进程较慢,各科室人员认识和了解成本核算的程度参差不齐,全面开展成本核算的意识不到位,甚至部分医院的其他科室存在成本核算属于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在工作开展中不积极配合核算工作,成本核算效率较低。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系统碎片化
开展全成本核算需要整体业务经营数据作为支撑,医院势必需要一个可以收集、整合、加工总数据的平台,即财务共享平台。但我国医院在初始建立时,受技术、时代等的限制,各系统自成一派,形成信息孤岛。HIS系统、人力资源系统、ERP系统等各自进行数据编码,没有统一的编码标准,各系统数据交互存在障碍,数据收集的不全面导致医院成本核算的结果有待考量,不利于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
(三)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医院成本核算效率的重要因素,许多医院还未完善其核算体系,难以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而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费用分摊不合理。前面介绍的任何一种成本核算方式的运转都需要对医院成本进行归集和分摊,而由于整个医疗行业并未有指导性的分摊系数确定准则,导致分摊系数不明确,而各科室都想要少分担成本,在分摊成本的核算上存在一定的争议[2]。
(四)人员专业性不足,核算方案不科学
医院经营的公益性使得其在人员招募和培养上也更为注重医疗人才的扩张,相对缺乏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所处环境较为稳定,缺乏竞争,导致人员知识储备更新缓慢。同时,人力成本的严格控制也使得医院会计人员多身兼多职,在新政策、新知识体系的学习上较为缓慢。医院现有财务人员能力难以满足核算工作开展的需求,所编制的核算方案也缺乏科学性。
三、优化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
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管理的基础手段,医院必须从高度开始进行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首先,以医院整体布局为基础,充分掌握医院所处的医疗市场状况,对自身的成本核算定位进行明确,并制定出科学的成本核算目标,从战略角度加强医院管理者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促使其协调各科室活动,并明确各科室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担负的职责。其次,再参考相关政策要求、医院现有资源来确定医院所适用的成本核算方式,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二)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快业财融合进程
数据流通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是影响成本核算的另一重要因素。医院应加快业财融合,以从点到面的方式寻找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融合点,提高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同时,统一数据编码要求,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按照“系统上线、管理先行”的原则,聘请专业机构构建平台模块、程序等,并通过对现有业务制度、流程等进行梳理后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软件的统一和各科室数据的共享。另外,医院还应加强信息安全设置,规避数据安全风险,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三)优化成本核算制度
完善成本核算制度是确保核算过程的合规和合理的重要一环。首先,借鉴其他优秀单位成功的经验制定成本核算制度基础架构,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细则编制,初步制定出适宜的成本核算制度。其次,以内控和风控为基础,优化成本核算制度。最后,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在信息时代,医院应加快病患信息、病程记录、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电子化管理和存储,构建数据库,为医院分摊系数等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提高核算结果的权威性[3]。
(四)提高人员专业水平,编制科学的核算方案
医院在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培训时,首先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财会知识、管理知识等多方面能力的培训,训练并提高会计人员业财融合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深度解析政策内容、掌握和本医院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财务管理中。其次,医院还应进一步明确各科室职责,将战略目标细化到各科室、各岗位,落实权责发生制,防止管理重复、真空等问题的出现。最后,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融合,促进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加强成本核算是医院实现低成本运营、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必然选择,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快业财融合进程、优化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是保证相关医院成本核算质量的重要条件,能够促进医院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促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金海燕. 浅析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问题与控制方法[J]. 科技創新与应用, 2017(9).
[2]于丹. 基于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1):42-43.
[3]冯云霞. 关于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方法的相关探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9): 152-153.